第一章 镇域
第一章 镇域
第一节 建制沿革
木耳镇位于渝北区境中部偏西,东与古路镇接壤,南与双凤桥街道原仁睦连界,西与重庆市北碚区复兴镇相连,北与兴隆镇比邻,面积83.5平方公里,木耳场政府驻地距渝北区驻地两路14公里。镇境处于川东平原行峡谷区中南段,分布在白云山与大风垭西山脉之间,西高东低,大至呈南北方向延伸。最高海拔688米,在原天花村5社,最低海拔294米,在原花滩村1社后河处。发源于华蓥山脚下的“后河”,从桥头村入境,横贯镇境中部,为全镇蓄水、饮水、提灌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木耳镇的观音洞水力发电站就是利用此河的落差而修建的。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木耳场,因木耳场侧边有一片石丛,其形状犹如木耳,因此得名木耳场。木耳场原名四新场,民国18年置木耳镇,民国30年撤镇建为木耳乡,距县城13.5公里。乡所在地一直在木耳街上,没有变迁过。建场时隶属重庆府巴县善庆里,清乾隆24年(1759年)隶属重庆府江北厅义里。
民国初期,仍称木耳场,隶属江北县义里。至民国18年(1929年)改称木耳镇,隶属江北县第六区。民国22年(1933)隶属江北县第二区,辖18个闾,有仁睦、扶国、义安、和气、敦义、平安、福睦、得胜、和顺、平安、治平、崇义、两仪、白云、义和、金沙、民安、保和。民国23年(1934)隶属江北县第六区。民国24年(1935)隶属江北县第二区。民国30年(1941)更名木耳乡,隶属江北县第四区。民国34年(1945)隶属江北县第三区。1949年11月底,江北县解放,木耳乡隶属江北县第四区,1952年隶属江北县第七区。
1958年10月建立木耳人民公社,1960年,木耳镇成立17个管区:一管区支部书记邓少文、副书记张伯清,二管区支部书记张志成、副书记张树,三管区支部副书记杨海荣、左元清,四管区支部书记郑树臣、副书记颜云贵,五管区支部书记陈佐明、副书记卢志远,六支部书记苏具发、副书记付俊中,七支部书记冯大伦、副书记文项贵,八支部书记陈必光、副书记谢炳章,九支部书记张少华、副书记刘述荣,十支部书记何云光、副书记邓志华,十一支部书记李修凡、副书记张志华,十二支部书记唐应芳、副书记杨树荣,十三支部书记贺清成、副书记骆应康,十四支部书记陈少伦、副书记熊开成,十五支部书记陈生荣、副书记刘银成、王树银,十六支部书记邓民华,十七支部书记段树成、副书记唐明荣;一管区主任晏治清、副主任张培生、王国良、罗远方,二管区主任张树青、副主任李明丰、罗辉民、李明珍,三管区主任段告林、副主任李泽民、杨玉秀、王念成,四管区主任黄树荣、副主任田树荣、陈国修、黄桂珍,五管区主任段正育、副主任杨前英、蒋子荣、陆至远,六管区副主任杨均时、唐仁珍、徐焕章、李长清,七管区主任吴永康、副主任代继民、曾凡珍,八管区主任陈学超、副主任陈兵国、谢文兰、何应章,九管区主任陈炳荣、副主任聂茂胜、陈明书、何云安,十管区主任李国成、副主任邓尚芳、陈述均、徐银成,十一管区主任张志华、副主任吴江合、段基强、张文均、段前芳,十二管区主任石少全、副主任杨述荣、段前芳、张少云,十三管区主任徐明有、副主任周开清、龚少华、王素芳,十四管区主任刘金福、副主任张淑荣、邓海凡、胡正英,十五管区主任龚登银、副主任王海荣、陈飞珍、石凤祥、王炳荣,十六管区主任陈海南、副主任杨银华、王银舟、陈大芬、袁素芳,十七管区主任唐明荣、副主任童述荣、苏清芳、吴锡彬。1983年复为木耳乡。1994年1月,撤区并乡建镇,撤木耳区,新建木耳镇,辖原木耳乡和白云乡所属行政区域,镇驻地木耳场(原木耳区公所驻地)。
1995年1月,根据国务院1994年12月17日《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重庆市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江北县,设立渝北区,木耳镇属渝北区,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4806人,辖一个街道居委会,20个行政村,202个社。2003年建制调整后,木耳镇与石鞋镇合并为新的木耳镇,办公地点于2004年初搬至新合村3社,原木耳乡农技校处,总幅员面积83.5平方公里,34个行政村310个社,2个居委会,总户数12983户,总人口36810人,耕地面积34284亩(其中:土19514亩,田14770亩)。
第二节 区划变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始置木耳镇,民国30年(1941年)改称木耳乡。
1949年,木耳乡政府驻地在木耳区公所旁边,即随后的老邮局处,此处系木耳地区最大的一个地主段金山的宅邸。
1949年12月,江北县解放后,木耳乡划为第五区管辖。
1950年10月,建立乡人民政权,并成立乡人民政府。
1952年1月,第五区改为第七区时仍隶属乡所辖的有1村、2村、3村等17个村,第一任乡长是商镜波,1952年建立乡党支部,并由邓海荣代理书记。
1953年改名为街道、新合、黄桷、四花、复坪、大保、新乡、复兴、新复、庙坝、莲花、学堂、白云、桃子、垭口、兴隆、桥头。
1955年2月成立乡党总支。
1956年8月建立了乡团总支委员会。
1957年实行农业合作化,到1958年初共有7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建立木耳乡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当时所辖的有1、2、3、4等17个管理区。1958年仁睦与木耳合并,其1村、2村等6个村亦属木耳管辖,与木耳的其它村一起共划为17个管区。
1959年9月,成立木耳人民公社党委会。乡所在地于1958年10月从木耳街上迁到现在的学堂村,小地名老房子,1959年又迁至现在的新合村的周家沟,即张家的公堂房,当时只有党委书记陈述忠和行政文书李碧惠二人在此处办公,其余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在老邮局处办公,同年年底再迁回学堂村老房子处。
1961年5月16日又将原合并的村分出给仁睦合并。
1962年实行财权下放后,全公社由原来的17个管区改为13个生产大队,即新合、黄桷、新庙、四花、复坪、大保、新乡、复兴、新福、庙坝、莲花、学堂、白云(13、14、15、16管区划为白云公社)。公社驻地搬至老街原木耳区中学校旁边。
1966年—1976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搞文化大革命。党组织瘫痪,由新建的生产办公室负责全面工作,各行政大队更名:新合更名为跃进,新庙更名为胜利,四花更名为前进,复坪更名为东风,大保名称未变,新乡更名为长征,新福名称未变,复兴更名为佛寺,莲花更名为东方红,学堂更名为工农,白房更名为战斗,花滩更名为向阳,磨滩更名为火炬。
1969年5月建立木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所辖的13个大队也相继成立大队革命委员会。
1978年11月改为木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2年《宪法》修改后,从1983年起,江北县有步骤地建立了村民委员会。1984年底,木耳先后建立起村民委员会,原复兴大队更名为佛寺大队,火炬村更名为磨滩村,白云村更名为花滩村,黄桷村更名为白房村,其余的村名未变动;建立了木耳街道居委会,主任雷祥华;三个居民小组,第一组:原木耳食品站至老街铁制品厂,第二组:210过境街道从煤店至敬老院,第三组:农贸市场片区,工商所,区医院。粮站等。
1983年4月,实行政社分设,建立了木耳乡人民政府(所辖的有13个村,149个村民小组)和木耳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从成立到1985年,企业已发展到80个,总产值520万元),公社党委亦改为乡党委(有18个支部,406名党员),各大队分别建立村民委员会。全乡共有4346户,17440人,17561亩耕地,工业总产值564333元,人平收入251.7元,有学校14所,学生3500人,共92个班,其中幼儿班14个。
木耳乡从1951年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邓海荣到2006年现任乡(镇)党委书记杨万萍,共更换了18位党委(支部、总支)书记,从1950年第一任乡长商镜波到2006年现任乡(镇)长邓贤伦,共更换了21位乡(镇)长(主任、社长)。
1994年初,撤区并乡建镇后,由原木耳乡、白云乡合并为一个镇,更名为木耳镇,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4806人,各村村名和各村社数与1986年建置相同,本辖区由原新合、白房、新庙、四花、复坪、大保、新乡、新福、佛寺、磨滩、莲花、学堂、花滩村及街道居委会和白云乡的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桃子、天花村共2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组成,共202个社,镇驻地木耳场(原木耳区公所驻地)。
2003年6月,根据建制调整,木耳镇与石鞋镇合并为新的木耳镇,共34个行政村,310个社,2个居委会。新命名调整3个村,将原来的石马,水鸭,复坪3个村合并新命名为五通庙村,将原来的新福,佛寺2个村合并新命名为举人坝村。将原来的桃子,天花,白磨3个村合并新命名为白云山村。
木耳镇于2003年9月18日开始到2003年11月1日前基本结束了村规模调整。由原来的34个行政村调整为12个行政村。由原来的136个村干部减少到48个村干部。具体方案为:原磨滩与新合合并为新的新合村,原白房、新庙 、双寨,桥头4个村合并为白房村。原石鞋、花池,张家3个村合并为石鞋村。原金刚、高家,天复3个村合并为金刚村。原石坪,石家2个村合并为石坪村。原石马、水鸭,复坪3个村合并为五通庙村。原新乡、大保,四花3个村合并为新乡村。原新福,佛寺2个村合并为举人坝村。原连花、学堂,花滩3个村合并为学堂村。原桃子、天花,白磨3个村合并为白云山村。原垭口、方山,新坝3个村合并为垭口村。原良桥、叶河,天全3个村合并为良桥村。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办公条件,于2004年镇驻地搬到新合3社处(210国道旁),新修四楼一底的办公楼办公至今。
渝北区木耳镇村规模调整方案表
单位:平方公里、人、个
序号 |
拟建村名称 |
办公地点 |
所辖范围 |
面积 |
人口 |
组数 |
备注 |
1 |
新合村 |
原新合村 |
新合、磨滩 |
5.2 |
2965 |
26 |
|
2 |
白房村 |
原白房村 |
白房、新庙、双寨、桥头 |
9 |
3618 |
38 |
|
3 |
石鞋村 |
原石鞋村 |
石鞋、花池、张家 |
5.7 |
3801 |
23 |
|
4 |
金刚村 |
原金刚村 |
金刚、高家、天复 |
6.7 |
3579 |
29 |
|
5 |
石坪村 |
原石坪村 |
石坪、石家 |
4.6 |
2728 |
16 |
|
6 |
五通庙村 |
原石坪村 |
石马、水鸭、复坪 |
6.1 |
3068 |
26 |
|
7 |
新乡村 |
原新乡村 |
新乡、大保、四花 |
6.2 |
3493 |
36 |
|
8 |
举人坝村 |
原佛寺村 |
佛寺、新福 |
4.1 |
2348 |
25 |
|
9 |
学堂村 |
原学堂村 |
学堂、莲花、花滩 |
8 |
3620 |
25 |
|
10 |
白云山村 |
原天花村 |
白磨、桃子、天花 |
8.6 |
2282 |
22 |
|
11 |
垭口村 |
原垭口村 |
垭口、方山、新坝 |
8.3 |
1638 |
22 |
|
12 |
良桥村 |
原良桥村 |
良桥、叶合、天全 |
10.2 |
1405 |
20 |
|
合计 |
|
|
|
82.7 |
34545 |
308 |
|
第三节 村(居)委会
新合村 村民委员会设在原新合、磨滩村地域,面积5.2平方公里。全村有1065户,辖26个村民小组,东与举人坝村8社相邻,北与白房村邻界,西与学堂村2社相邻,南与学堂村10社相邻。距离木耳镇政府0.5公里。2006年全村有总户数1068户,3140人,常用耕地面积3004亩,其中田1603亩,土1401亩,已开发7个社,长安火工区征地52亩,村境内有水厂、工商办公大楼及农贸市场、农机站、农技站、兽医站、食品站、道班、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敬老院、邮电支局、国土所、村建所、木耳政府办公大楼、渝汉中学、木耳中心小学校。村修乡道1.5公里,集资10余万元,修村道社道8公里,人行便道5公里,210国道横穿该村腹部2公里,架设固定电话线30余公里,村民安装固定电话100余台,购置手机1000余部,安装天然气60余户,有养殖业大户8户,产值达100余万元,2000年实现小康生活的有680户。近些年来,培养出本科以上学历60人(其中李晓峰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村的人均寿命为70岁以上,其中刘汉钦活到了106岁。2006年人均收入4235元,由于该村历届干部各方面素质高,历年荣获各级奖项如下:1956年村主任张子云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1981年,村主任晏治青被重庆市评为“发展生猪先进个人”;1982年、1983年晏治青主任获江北县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0年村党支部书记晏律元被渝北区评为“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1995年刘永春被渝北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刘永春被渝北区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村干部”;2002年刘永春被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重庆市文明市民”;1998年—2002年刘永春被当选为渝北区人民代表。2002—2007年刘永春当选为渝北区党代表。新合村境内有1个企业—重庆科旭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贺光政,主要从事厨具加工、油烟净化器、通风设备的生产。
木耳居委会 木耳居委会办公地点在万寿街(木耳老街),成立于1980年,坐西向东三朝向,东与新合村14社接壤,南与学堂村4社、8社接壤,西与新合、学堂村4社接壤,北至木耳中心小学,离镇政府约0.5公里。
辖区内共有三条街,分别为万寿街、木兰路、木耳新街(工商所段),三个居民小组,有综合农贸市场,面积约12000m2,辖区内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2006年辖区有总户数889户,总人数1898人,境内有赤龙机械厂、美源酿造厂等企业,有派出所、工商所、邮政分局、电管站、农村商业银行、渝汉中学、木耳中心校、卫生院。2005年度被渝北区委宣传部授予 “文明单位”称号,被渝北区社保局评为“充分就业社区”。
石狮社区 成立于1998年7月,办公地点在石鞋场新街,东与石鞋村7社、6社相邻,南与石鞋1社相邻,西与良桥村2社相邻,北与金刚村2社相邻。街道位于210国道两旁,境内有农村商业银行、邮政代办点、电管所、医院3个。境内有分别通往石古路、石南路、石北路、石狮路的主干道,全长为1580米,农贸市场逢场日为1、4、7日,石狮街中有关岳庙一座。
石坪村 村委会办公地点在石坪村小学处,辖原石坪、花池、张家三个村,面积5.7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东与金刚村相邻,南与古路镇接壤,西与五通庙、石鞋村相邻,北与石鞋村、金刚村相邻,离木耳镇政府13公里。境内有1所小学,有卫生室1个,企业1个,北碚荣盛机械厂,法人代表颜泽木,该企业座落在210国道旁;金刚村和石坪两村相接处,另一个企业—渝北区八达混凝土外加剂厂(榨菜厂)法人代表:汪桂娥,该厂座落在石古路旁、石坪村6社。2006年底全村总户数948户,2721人,人均收入4455元,90岁以上老人有4人,其中男1人,女3人。村内有公路123公里,其中水泥硬化7.4公里,四级公路5.2公里,泥石路面4.7公里,便民道10公里。
石鞋村 村委会办公地点在石鞋场镇,210国道过境街边,辖原石鞋、花池、张家村地域,面积5.7平方公里。东与石坪村、五通庙村相邻,南与新乡村、白房村相邻,西与良桥村相邻,北与金刚村相邻,办公地点距木耳镇人民政府7.5公里。境内有变电站、水站、幸福院各1个。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94亩,其中田1905亩,土689亩,退耕还林420亩,伏季水果120亩,村公路1.5公里,人行便道26公里。规划居民新村三处,现已建好一处,民用建筑典型户5户,占地面积3亩,共造价200余万元。2006年总户数1299户,总人口3717人,人均收入4607元。辖23个村民小组。全村于1998年实现了小康村,有种养殖大户5户,红友全养殖场法人代表:李世全,养殖场占地20亩;重庆新动脉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洪海涛,公司占地面积18亩;重庆向韦机械厂法人代表:王南贵,企业占地面积15亩;重庆玛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彬;重庆强力干燥制粒设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家强,公司占地面积11亩。有中小型企业13个,流转土地250亩,花卉50亩。1999年王清志被评为渝北区“优秀人民调解员”;2000年、2001年、2002年王清志被渝北区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村干部”;2005年王清志被重庆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评为“优秀预备役军人”;2006年王清志被重庆市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司令部评为“优秀预备役军人”;2008年村党支部书记李天纯被评为渝北区精神文明“十佳好儿女”;1999年石鞋村因阵地建设突出被评为“渝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石鞋村被渝北区组织部评为“五个好党组织”;2005年石鞋村被渝北区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石鞋村被渝北区政府评为“民主法制示范村”。
白房村 村民委员会设在原白房村,辖原白房、新庙、双寨、桥头村地域,面积9平方公里。2006年全村1336户,3737人,常用耕地面积3159亩,其中田1886亩,土1273亩,人均收入4335元。辖38个村民小组。白房村位于木耳镇政府驻地以北,村办公室距镇政府1公里,有林地5319亩,养殖水面80亩,伏季水果600亩,有规模养殖大户7户,4个业主租地300亩种植水果、花卉花木。长安火工区在白房村腹地落户,开发5个社,占地310亩。观音洞水库淹没白房村土地720亩,涉及9个社。白房村东与新乡村相邻,南与新合村相邻,西与垭口村相邻,北与石鞋村相邻。白房村原党支部书记陈启进1986年、1987年、1988年、1992年均被江北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陈启进被江北县评为“党员三带活动先进个人“;1995年,陈启进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颁发的“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三十年,为人民调解事业做出了贡献”的荣誉证书;1995年、1997年、1999年陈启进被渝北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陈启进被渝北区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村干部“;现任党支部书记陈卫美于2002年当选为渝北区人大代表,1999年陈卫美被渝北区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村干部“;2000年陈卫美被渝北区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村干部”。白房村有90岁以上的老人4个。
金刚村 村委会设在原金刚村,辖原金刚村、高家村、天复村,地域面积6.7平方公里。东与兴隆镇广复村接壤,南与石鞋村相邻,西与良桥村相接,北与兴隆镇徐堡村接界。2006年总户数1333户,3852人,有耕地面积1413亩,其中田798亩,土615亩,人均收入4271元。辖29个村民小组。有村道公路6公里,新修人行便道50公里。改善了村民饮水工程建设:安装自来水85户,打机井300口,有提灌站2处。有集体加工厂3个,家用粉碎机560台,固定电话150台,手机1100多部,购电冰箱360台,空调机158台,150户使用天然气。2000年实现小康村1100户,2006年被渝北区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村新建办公楼4栋,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有医疗点2个,村级卫生室1个,文化室1个,有种养殖大户和企业13个(其中有5个企业已征地,正在筹备中)。种养殖业大户石元,其养殖场占地3000平方米,养殖肉鸡年出栏20余万只,养白水鱼年产值290万元;养殖大户石昌华,租地16亩修建厂房饲养肉鸡,年出栏14万只,年产值220万元;王吉武,饲养肉鸡,年出栏20余万只,年产值320万元;倪小林发展餐饮业,年利润10多万元,另租地50余亩发展花卉,年产值20余万元;石磊,租地20余亩,种植蔬菜,年产值10余万元。
五通庙村 村民委员会设在五通庙(原石村)。辖原石村、水鸭村、复坪村,地域面积6.1平方公里。因五通庙是非常有名的小地名,因此命名五通庙村。东邻古路镇与新桥水库毗邻,南与新乡村连界,西与石鞋村连界,北与石鞋村和石坪村接壤。村委会驻地离木耳镇政府驻地15公里。2006年底有1015户,3187人,常用耕地面积3944亩,其中田1924亩,土2020亩,人均收入4607元。辖26个村民小组。现引进养殖大户4家,已投产,1社石海燕的高堰养殖场占地3亩,年出栏肉鸡2.6万只;7社周元杰养殖场占地22亩,年出栏肉鸡12万只;7社村民李玉全养兔,自产自销年出栏肉兔2000只; 10社有目前重庆最先进的瑞能生态养殖场,占地72亩,预计投入资金3千万元,养殖种猪34头;境内有独立的卫生室,有宽敞舒适的办公楼。
举人坝村 村民委员会设在何家塆(原佛寺)。辖原佛寺村、新福村,地域面积5.4平方公里。因举人坝村历史上曾经有位姓段的文人进京考中举人,故此命名。2006年底,有846户,2521人,辖25个村民小组,常用耕地面积2661亩,其中田1596亩,土1065亩,人均收入4162元。有办公场地200m2,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修通木王路(木耳至王家),村组织修通了横穿各社的支公路。由于生活条件好了,举人坝村90岁以上的有5人。由于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了2户种植大户,有春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租地55亩,修建了3亩地的养猪场,养有300余头仔猪,55头母猪,200头肥猪,种植蔬菜品种质量好,常年雇佣工人25人;二是欣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租地53亩,全部用于种植各种优质蔬菜,运销重庆,年产值50余万元。空港大道即将横穿全村,空港大道一期工程征地252亩,涉及11个社。境内有重庆机场航测站1个,占地100m2,有常驻工人上班。
良桥村 村民委员会设在原良桥村。辖原良桥、天全、叶合村,地域面积10.25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良桥位于渝北区木耳镇以北,东邻金刚、石鞋村,南靠白房村、垭口村,西至国有林场,北至北碚三圣青峰村、渝北兴隆大田村。2006年有650户,1527人,常用耕地面积1413亩,其中田798亩,土615亩,人均收入4395元。至2003年实行村规模调整为现在的良桥村。近几年修通了良桥至白房共3公里的公路,人行便道20公里,管道引用天然泉水入户和打机井、人工井,共解决人畜饮用水达500人、1000头牲畜,建成便民桥12座,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648亩。
白云山村 村民委员会设在连二屋基(原天花村)。辖原桃子村、天花村、白磨村地域。因该村辖区盛产优质的白云西瓜、茶叶、大米,故此命名。辖22个村民小组。2006年底总户数764户,2172人,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1675亩,其中田1293亩,土382亩,退耕还林面积10502亩,林地面积12000亩,人均收入4271元。在1980年修建了舵白公路6公里,修建木白路3.2公里;1998年修建黑山路2公里;2005年修建人行便道19公里。共有山坪塘79口,有文化室1间200m2,敬老院400m2,分别在境内连二屋基、土地岚垭和村办公室新建三个居民点。全村于1998年实现了小康村。村书记樊代秀1997年被选举为渝北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被选举为渝北区党代表。
垭口村 村民委员会设在原垭口村,辖垭口村、方山村、新坝村地域,面积8.3平方公里。2006年底总户数629户,1534人,常用耕地面积1106亩,其中田791亩,土315亩,人均收入4142元。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有耕地面积11483亩,其中退耕还林2600亩。垭口村离木耳镇政府有15公里,东与白房村、学堂村相邻,西与北碚区复兴镇龙泉村相邻,南与双凤桥街道兴旺村相邻,北与良桥村、北碚三圣镇的茅墓村相邻。垭口村办公地点原是白云乡政府所在地,是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在1998年有298户达到小康水平;境内有体育场500平方米,农贸集市1个,自来水厂1个。城镇居民68人,有小学校一所,医院一所,业余文艺宣传队1个32人,人行便道10公里,渠堰1500米,有大型水库2口 ,即板桥水库和白泉水库,各占面积20多平方公里。种植大户,一是垭口花椒种植场,占地1000亩;二是重庆长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占地789亩,梨园40亩;三是重庆大红菜场200亩;四是白云泡菜厂1个,蔬菜制种基地1个,西瓜基地100亩,花卉基地150亩,铁扫把生产厂100亩,有顺利养羊场养羊280只,养鸡场一个年出栏500只。垭口村由于各方面工作出色,村党支部书记潘玲同志,1965年被江北县武装部评为“优秀民兵先进个人”;1999年被渝北区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村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被渝北区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村干部”;2003年被评为“渝北区诚信文明模范家庭”;2006年被渝北区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村居干部”。邓忠敖2006年被渝北区政府评为“护林防火先进个人”。潘燧龙,家住垭口村,任白云乡电影放映员,1981年被评为“四川省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同年,被重庆市政府、江北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起当选为江北县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1987年被重庆市文化局评为“专职电影放映技术员”。
新乡村 村民委员会设在原新乡村(马家祠学校处)。辖原新乡村、大保村、四花村,面积6.2平方公里。新乡村位于木耳镇东2.5公里处,东与王家镇相邻,南接举人坝村,西与白房村、新合村相接,北与石鞋村和五通庙村相接。2006年底,全村有1232户,3684人,辖36个村民小组。有常用耕地面积3354亩,其中田2012亩,土1342亩,人均收入4238原。有村级公路12公里,人行便道5.3公里,实现了小康村。全村有养殖大户3户,黄正菊家从80年代开始养猪,占地规模500m2,现喂养有种猪60头,仔猪200多头,年产值均在20万元;1社种养殖大户刘平,养殖规模400m2,每年种蔬菜10亩地左右,养鸭5000头以上,其中蛋鸭200只,年产值在10万元左右;11社罗华云,占地规模400m2,养鸭6000只以上,年产值10万元。村主任魏正洪于2006年被渝北区委组织部评为“十佳村主任”。
学堂村 村民委员会设在原学堂村,辖原学堂、莲花、花滩村地域。东与新合村相邻,南与双凤桥街道中建村相邻,西与白云山村相邻,北与白房村相邻,面积8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小组。全村2006年底总户数1314户,3774人,常用耕地面积2946亩,其中田1776亩,土1342亩,人均收入4326元。210国道从学堂村穿过,新修了6000多米人行便道,1500米社道,为村民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境内有李家湾大水库,木耳镇于1993年开始在学堂村新建居民新村,有退耕还林地2000亩,荒山绿化2000亩。村办公室离木耳镇政府1.5公里,种植花卉大户汤丽,种植面积690多亩。有2户野生养殖户,有7户养鸡养鸭大户,实现年产值各在10万元以上。境内有兴和机械厂,四通机械厂,广州机械厂,华兴机械厂,仁盛机械厂等5个厂。学堂村在厂打工的有300多人,工业年产值在24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