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县白云乡机关历史沿革
江北县白云乡机关历史沿革
白云乡位于江北县城西北18公里处,辖区东靠木耳公社、石鞋公社,南邻仁睦公社,西与复兴、龙王公社接壤,北与三圣公社相连。驻地张家垭口,白云乡以地处山垭口上,常年多云雾似白云缭绕,故命名白云乡。辖区1949年解放时属木耳乡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4个村。1958年为木耳公社的九、十、十一、十二等4个管区。1962年,由于体制调整时,实行财权大下放后,由木耳公社分出,建立白云公社,是年,将原有的4个管区划为7个生产大队(即:垭口大队、兴隆大队、桥头大队、新坝大队、白磨大队、桂花大队、桃子大队),面积21平方公里,53个生产队,1379户,56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人),全系汉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政组织瘫痪,由新建的生产办公室,负责全面工作。1969年5月建立白云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所辖的7个大队也相继成立了大队革命委员会。
1971年5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各大队名称也相继更改,垭口村改为战旗村,兴隆村没变,桥头村改为战锋村,新坝村改为建新村,白磨村改为光锋村,桂花村改为农建村,桃子村改为农军村,在1978年又根据上级指示,又将原7个村更改村名,又将战旗村改为垭口村,兴隆村改为方山村,战锋村改为桥头村,建新村改为新坝村,先锋村改为白磨村,农建村改为桂花村,农军村改为桃子村。在1983年的体制改革中实行了政社分设,建立了白云乡人民政府,有党支部8个,党员67名,所辖的有7个生产大队,53个生产队,辖区地处丘陵,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55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水利条件差,1980年时期,全社有耕地6126亩,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水稻种植面积2361亩,产量158万斤,玉米播种面积2589亩,产量100万斤,小麦种植面积1703亩,产量46万斤。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公社粮食产量由解放初期的总产量204万斤提高到1980年得405万斤,增长98%,经济作物有油菜、蚕桑、茶叶等,1980年油菜种植面积157亩,产量1.548万斤,养蚕种607张,产蚕茧2.87万斤,价值3.489万元,茶叶种植面积648亩,产量1.44万斤,价值0.37万元,茶叶在果经生产方面占了很大比重,给村民增加了收入。在白云乡境内有四个茶场,主要分布在垭口、白磨、桃子、天花等村,总面积760亩,种植的有川茶叶、佛鼎茶两个品种,在产茶高峰期茶叶产量能达33万公斤。有制茶厂1个,年产量最高达到780担,生产的茶叶品种有:川绿茶、乌龙茶、红茶。乌龙茶在1986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1987年被评为重庆市优质产品。川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先后出口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1980年生猪出栏2895头,比解放初期增加4倍,人平收入56元,社办企业从无到有,1980年办有制茶厂、炼厂、煤矿等10个企业,务工社员179人,产值21.74万元,利润1.727万元,但交通不方便,是年仅有2个大队通公路,有汽车一辆。
在1983年实行政社分开后,将53个村民小组更名为合作社,并建立了相应的社委会,在1994年3月,根据江北县人民政府撤区并乡建镇的决定,撤木耳区委、区公所,撤白云乡、木耳乡,新建木耳镇,辖区木耳乡、白云乡,所属行政区域,镇驻地木耳场(原区委、区公所驻地),是年白云乡驻地张家垭口,辖7个行政村,53个社,其村名及社改为:垭口村11个社、方山村7个社、新坝村4个社、桥头村9个社、白磨村6个社、桃子村9个社、天花村7个社。是年设立了新的木耳镇,总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4806人,辖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20个行政村,202个社,各村村名及各村社数与1986年建制相同。
1992年白云乡粮食总产量578.2万斤,全乡农业人口人平占有粮食1034斤,全乡工农业总收入达到552.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54.1万元,比1991年增加了55.3万元,增长幅度为 11.2%,人平收入644元,比1991年人平增加38元,当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8.4%,一孩率达到98.4%,出生计划在当年的9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晚婚生育率为20.1%,乡镇企业发展到13个,个体户100户,乡镇企业总产值550.62万元,总收入440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完成农业税58655元,占任务100%,农业特产税完成2720元,占任务的100%。多经生产总收入110987.5元,其中蚕桑收入20.56元,烤烟收入8万元,油菜产值55120元,茶叶制成品和半成品茶38300斤,产值69919.55元,出栏肥猪5600头,人平出栏1.037头,年末圈存数4643头,林业工作:新建了长江防护林工作体系,新发展了经济林200亩,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乡党委、政府多方筹集教育经费88952元,群众义务校工4000余个,师生参加建校劳动2000人次,新建了中心校教学办公大楼一幢1280㎡,生活用房650平方米,新建了桃子村校394平方米,是年各项指标全面合格,是全县6个乡“普九”合格乡之一,学校巩固率为98%,合格率为99%,普及率为98.07%,多方筹集资金,修建了白云乡敬老院280平方米,10多位五保老人入院,整修了白云到木耳公路12公里,深受老百姓赞扬。
1992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当年粮食略减产钱增收的基础上,不但家庭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衣着装饰也在不断更新,全乡当年有彩色电视17台,黑白电视机629台,放影机4台,收录机211台,车子3辆,照相机1台,电风扇284台,电冰箱7台,缝纫机220台,自行车12辆,洗衣机4台,各类家电增长幅度较快,农村的住房条件也有较快速度的改善,砖混结构住房从无道由,从少到多的方向发展。
白云乡从1962年建立以来第一任党委书记杨辉吉到1994年张兴福任党委书记,共更换了8任党委书记,从第一任乡长陈生云到1994年唐先荣任乡长,共更换了8任乡长(主任),期间的32年中的机关机构设置及党政主要领导、群团负责人详见如下表册:
白云乡机关历史沿革简表(1962-1986年)
起止时间 |
地址 |
名称及演变 |
内部机构及演变 |
职能所辖范围及演变 |
主要领导人 |
委员 |
农会 |
共青团 |
妇联 |
备注 |
||||||||
正职 |
副职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
1962年2月-1971年5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人民公社 |
垭口、兴隆、桥头、新坝、白磨、桂花、桃子 |
杨辉吉 |
书记 |
石治成 |
副书记 |
廖隆圆 陈国军 廖福原 李修凡 |
武装部长 贫协主席 村党支书 村党支书 |
陈国军 |
主席 |
张成玉
聂美金 |
书记 |
张成玉 |
主任 |
|
|
1971年5月-1978年12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公社 |
革委会 |
战旗、兴隆、战锋、建新、先锋、农军、农建 |
石治成 |
书记 |
陈国军 |
副书记 |
张宗凡 张成玉 邓志华 |
武装部长 文书
村党支书 |
陈国军 |
主席 |
张宗凡
周天志 |
书记 |
张成玉 |
主任 |
|
|
1978年12月-1982年9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公社 |
革委会 |
垭口、兴隆、桥头、新坝、白磨、桂花、桃子 |
童先华 |
书记 |
陈国军 |
副书记 |
张青禄 张宗凡 王世容 邓志华 石绍全 |
主任
武装部长 广播员 村党支书 村党支书 |
张青禄 |
主任 |
周天志 |
副书记 |
王世容 |
主任 |
|
|
1982年9月-1984年1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公社 |
革委会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天花、桃子 |
张俊德 |
书记 |
张成立 张青禄 |
副书记 |
张青禄 张宗凡 王世容 廖文贵 石绍全 |
主任 武装部长 广播员 村妇联主任 村党支书 |
|
|
何世荣 |
副书记 |
苏晓梅 |
妇联干事 |
|
|
1984年1月-1986年1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乡政府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天花、桃子 |
张成立 |
书记 |
张兴福 |
副书记 |
杨代金 张宗凡 刘鸿昌 |
乡长
民政干事 武装部长 |
|
|
周代前 |
书记 |
李代芳 |
副主任 |
|
白云乡机关历史沿革简表(1986-1994年)
起止时间 |
地址 |
名称及演变 |
内部机构及演变 |
职能所辖范围及演变 |
主要领导人 |
武装 |
共青团 |
妇联 |
备注 |
||||||||
正职 |
副职 |
委员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
1986年1月-1988年2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乡政府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桃子、天花 |
张成立 |
书记 |
张兴福 |
副书记 |
董泽兵 刘鸿昌 周代前 |
委员 |
董泽兵 |
部长 |
周代前 |
书记 |
李代芳 |
主任 |
|
1988年2月-1989年10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乡政府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桃子、天花 |
|
|
张兴福 |
副书记 |
董泽兵 刘鸿昌 周代前 |
委员 |
董泽兵 |
部长 |
陈坤 |
书记 |
李代芳 |
主任 |
|
1989年10月-1992.12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乡政府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桃子、天花 |
张兴福 |
书记 |
周代前 |
副书记 |
董泽兵 |
委员 |
董泽兵 |
部长 |
颜平 |
书记 |
王世容 |
主任 |
|
1993年1月-1994年1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乡政府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桃子、天花 |
张兴福 |
书记 |
周代前 |
副书记 |
唐先荣 王忠远 董泽兵 |
委员 |
董泽兵 |
部长 |
颜华 |
书记 |
王世容 |
主任 |
|
白云乡机关行政历史沿革简表(1962-1994年)
起止时间 |
地址 |
名称及演变 |
内部机构及演变 |
职能所辖范围及演变 |
主要领导人 |
委员 |
备注 |
||||
正职 |
副职 |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
1962年2月-1971年5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人民公社 |
垭口、兴隆、桥头、新坝、白磨、桂花、桃子 |
陈生云(62.2-63.2) 百治成 |
社长 |
张成玉 |
副社长 |
|
|
|
1971年5月-1978年12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公社 |
革委会 |
战旗、兴隆、战锋、建新、先锋、农军建、农建 |
石治成 |
主任 |
陈国军 张青禄(72.11-75.2) |
副主任 |
|
|
|
1978年12月-1982年9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公社 |
革委会 |
垭口、兴隆、桥头、新坝、白磨、桂花、桃子 |
童先华(78.12-81.1) 张青禄 |
主任 |
陈国军(78.12-81.1) 李大贵 |
副主任 |
何世荣 王成芳 童其明
|
文书 社员 社员
|
|
1982年9月-1984年1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公社 |
革委会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天花、桃子 |
张青禄 |
主任 |
|
|
|
|
|
1984年1月-1986年1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乡政府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天花、桃子 |
杨代金 |
乡长 |
唐先荣 |
副乡长 |
|
|
|
1986年1月-1988年2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乡政府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桃子、天花 |
刘鸿昌 |
乡长 |
唐先荣 |
副乡长 |
|
|
|
1988年2月-1989年10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乡政府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桃子、天花 |
刘鸿昌 |
乡长 |
唐先荣 |
副乡长 |
|
|
|
1989年10月-1992.12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乡政府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桃子、天花 |
董泽兵 |
乡长 |
唐先荣 |
副乡长 |
|
|
|
1993年1月-1994年1月 |
张家垭口 |
白云乡 |
乡政府 |
垭口、方山、桥头、新坝、白磨、桃子、天花 |
唐先荣 |
乡长 |
王忠远 |
副乡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