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馆藏

江北厅乡土志

 

 

 

江北厅乡土志

卷目

历史…………………………………………………………………

政绩…………………………………………………………………

兵事录………………………………………………………………

偏岩场战事……………………………………………………

大风垭战事……………………………………………………

明月场战事……………………………………………………

小城寨战事……………………………………………………

天全寨战事……………………………………………………

观音寨再战……………………………………………………

滚珠滩战事……………………………………………………

剿峡匪……………………………………………………

刘匪………………………………………………………

张豪蚁之乱……………………………………………………

余匪………………………………………………………

地理…………………………………………………………………

区内古迹……………………………………………………………

祠庙…………………………………………………………………

坊表…………………………………………………………………

市镇…………………………………………………………………

厅城内…………………………………………………………

厅城外…………………………………………………………

街市……………………………………………………………………

里甲……………………………………………………………………

场镇……………………………………………………………………

仁里共二十市镇…………………………………………………

义里共二十一市镇………………………………………………

礼里共十一市镇…………………………………………………

本境区内桥梁…………………………………………………………

厅城外……………………………………………………………

仁里………………………………………………………………

义里………………………………………………………………

礼里………………………………………………………………

学堂……………………………………………………………………

本城官立学堂……………………………………………………

仁里各学堂………………………………………………………

义里各学堂………………………………………………………

礼里各学堂………………………………………………………

江北厅志·耆旧录………………………………………………

德行类……………………………………………………………

学问类……………………………………………………………

事业类……………………………………………………………

附节孝……………………………………………………………

附乡耆…………………………………………………………

民族……………………………………………………………………

户口……………………………………………………………………

氏族……………………………………………………………………

宗教…………………………………………………………………

实业(分士、农、工、商)………………………………………

学业……………………………………………………………

   举人五名……………………………………………………

    拨贡二名…………………………………………………

    岁贡八名………………………………………………….

农业……………………………………………………………

工业……………………………………………………………

商业……………………………………………………………

……………………………………………………………………

  仁里………………………………………………………………

  义里………………………………………………………………

  礼里………………………………………………………………

水道…………………………………………………………………

  仁里……………………………………………………

  义里……………………………………………………

  礼里……………………………………………………

道路…………………………………………………………………

物产…………………………………………………………………

动物产…………………………………………………………

植物产…………………………………………………………

  谷菜之属……………………………………………………

  木之属………………………………………………………

  竹之属………………………………………………………

  草之属………………………………………………………

  果之属………………………………………………………

矿物产…………………………………………………………

商务…………………………………………………………………

江北厅乡土志

 

本境地居江北,旧与巴县为一属。按《通志》“春秋为巴国都,汉置江州为巴郡治,后汉及晋、宋、齐因之,后改垫江。梁为楚州治。后周武成三年(实保定元年。今考), 改曰巴县。隋初为渝州治,后复改为巴郡治。唐复为渝州治,宋为重庆府治。”元为重庆路治。明为重庆府治,本朝因之,为巴县。

本境地居巴县之北。常璩《华阳国志》:“秦文王遣张仪灭巴,城江州。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宫,今江北府城是也。”《后汉书》注:“江州故城在巴县西北。”《元和志》:“巴县在岷江之西,汉水之南,即李严所修古巴城也,南齐改垫江县,周武成改巴县(实为周保定·见前)。”《寰宇记》:“南齐永明五年,江州自郡城移理僰溪口,又移垫江就江州所理。”由此观之,本境殆古江州故地而移并巴县者。

本朝以来,既无官司,亦无城郭,词讼案件,概归巴县经理。嗣因幅员辽阔,周理维艰,凡本境乡民,因事诣官者,必渡小江。春水绿波,尚占利涉;夏秋水涨,恒虞覆溺。至有羁店经旬而不敢问津者。贤宰因民之便,达诸大府,请于朝廷,爰为设官分职,析瓖理。时乾隆十有九年,以重庆府同知移驻江北,以巴县白象街旧署变价,再建新署于江北镇。二十四年,始以巴县义、礼二里及仁里六甲隶焉。

厅自分驻以来,未建城垣。嘉庆三年,教匪扰及厅境,时署同知为李公在文,始集居民兴筑土城,东北依山,西南傍水。特岷江问津二门,地既卑下,遇水就倾,厅人苦之。道光十三年七月,署牧为高公学濂,因集绅耆,劝谕属粮户捐资,改修石垣。甫经集事,而高牧旋以卓荐去任。适司马福公奉檄履任,集绅重议,复详大府,督绅鸠工,历十九月工竣。咸丰十年,葆公符权篆此邦,下车阅城,虑凭山一面,未扼险要。爰再集绅黃绶书等筹款,复筑外郭,是曰新城。移把总汛署于新城,以资坐镇。此沿革之可稽,示形势之可览也。

政绩

古有郡尉,亦曰长史,政尚简易,无斯繁难。间有治绩,缺焉蔑存。按,江北未经分驻以前,其有政绩可传者,已载入《巴县志》中。自乾隆十九年分驻以来,官斯土者,类多慈惠之师,勤慎之吏。必悉举而详述之,更仆难数,仅择其尤而志其最焉。一曰能兴利者:蜀地古称天府,民多富饶,矧江巴为蜀要,壤地膏腴,工商辐辏,特丰歉靡常,转移旋易,征收之繁,每虞困乏。幸得神君,关心民瘼,虽有输将,尚无苦累,而又植材树艺,渐启新机。于此得七人焉,曰叶书绅、王尔鉴、张瑞溥、翟凤翱、高学濂、郑安仁、崔寅清。一曰能去害者:猾蠧干权,小民怨咨,豪强欺凌,严于梏桎,惟知害民之深,故其除恶务尽。吾于此得六人焉,曰朱照、李在文、陈崇礼、福珠朗阿、吕烈嘉、唐柏森。一曰能听讼者:折狱之才,甚难其选,当两造具备,非出之明决,何以发奸私而服众志?吾于此得五人焉,曰边起元、文霈、陈遂、乔世清、何作照。约分三端,以年月先后为序,用著贤良之绩,略存遗爱之意云尔。

朱照:江苏靖江人。居官勤慎,清正廉明。时年谷不登,富民居奇,贫民益困。公乃平市价,济穷黎,存活以万数计。

边起元:湖北安陆府钟祥县人。署理江北同知,断狱明决,民无冤抑,豪右尤敛迹。

王尔鉴:河南直隶陕州卢氏县人。进土出身署江北同知,清廉刚正,爱士恤民,劳心抚字。

叶书绅:江西广丰县人。由举人大挑分发,署江北同知。明决廉能,除暴安良,课士劝农,民沾乐利。

文霈:正白旗,满州鹤文佐领下人。授江北同知。清廉自励,慎刑恤民。

陈遂:渐江嘉兴府海盐县人。署江北同知。慈惠爱民,器量宏远,民感其诚,讼无敢欺。

李在文:字守之。汉军镶红旗人。嘉庆二年,以通判署江北同知。厅虽分驻有年,未建城郭。教匪扰川东时,有逆贼辜兴舟、敖士栋聚千余人踞辜寨坪,将为乱。在文单骑入寨,剀切众,诛兴舟、士栋两人,胁从罔治。卒无叛者。时巨贼由川北肆而东,厅甚危,人心涣散。在文晓以利害,即捐金筑城防守。率民勇且御且战,擒贼以梃击杀之。五年,乃歼贼首舟其寿等三十余人于悦来场,贼乃远窜。奉特旨赏戴花翎加同知衔。厅民为立生祠,造像祀之。在文自毁其像,改祀关帝。后从按察使方积剿凉山夷巢,擢绵州牧,寻夔州太守。卒于官所。

张瑞溥:浙江温州府永嘉人。官江北同知。行政不苛,断狱明允,建修书院,造士维勤。

陈崇礼:浙江海宁州人。署江北同知。力除积弊,民患潜消。

翟凤翱:号桐墅。山西霍州灵石县人。由进士出身署江北同知。慈惠爱民,崇尚礼法,举行宾兴,创修奎阁、社稷坛。在任两载,诚信相孚,民无或欺。

福珠朗阿:满州正黄旗人。以恩荫补官。初知厅事,民情尚有未谙。及再履任,利弊无不洞明,审知命盗重案,扰累烦苛,爰倡捐筹款,创兴三费。后之兴三费者,胥仿于斯。

高学濂:安徽无为州举人。历任江安、永川等县,皆有政声。道光十一年署江北同知,整兴学校,断狱明决。谕士民捐修城垣,咸乐输将,不日集事。旋任资州。士民爱戴,请祀名宦。

郑安仁:福建人。道光二十二年署江北同知。洁己爱民,实事求是,农桑水利,有废必兴。

乔世清:字缓权,楚南人。由贡生出身,来守是邦。以明慎著,民鲜冤抑。维时,厅民有王碧轩、王馥轩弟兄,家素裕,皆纯正。突有大宪来檄,谓王姓弟兄均系定远灯花教唐仁远余党。且确指其绰号,一为蝦蟆神,一为笑面虎,务获,就地正法云云。乔公当拘讯,无供,虑被冤诬,拟解省。而道、府均以违命止之,幕宾亦劝立决为便。终不从,仍系之。具状驰上。甫起解,复奉文,始悉案虚。随究前檄所来,乃由邮筒抽换。先是,厅有讼棍某,素与王姓弟兄有隙,串同黄纪朋伪撰宪檄,并描摹督印其上,伺有驿递至,诱以酒食,乘醉潜换

甚秘。非公明察,何能平反置黄纪朋等于法,王姓兄弟幸得免,诚听讼中之卓卓者哉

吕烈嘉:字静圃,安徽人。贡生出身,慈惠爱民,喜培植文教,如为书院筹款,分廉益奖,并设面课,以励真才。凡士有涉讼者,从不轻辱,士亦感愧。尤能除巨匪,厅有痞首王大牛者,性最凶暴,膂力绝伦,素以抄掠为事,乡人畏不敢撄。公察知,密绅团,设计擒就,立置于法。痞风乃戢。

何作照:字又晋,广东香山县人。以优贡知厅事,有神君之誉。事无纤巨,烛照无遗。赋性和平,不假威迫,及判出,罔不悦服。虽有诪张,无所施技。其听讼,有如此者。书院旧有公业,在觐阳门外河街一带,水退时,佃民葺居,自道、咸以来,桑田屡变,故址侵没,昔由礼科催租,久乃踞玩。何公任,经斋长罗兆麟等禀发,于是,逐段清厘。佃民约二三百家,联名纷陈。公不为动,随诣勘。竟恃众要挟。密访。有主唆抗拒者,是日亦伺公侧,借窥动静。公遂从容锁主抗者以归,众乃骇然瓦解。业仍复旧,岁可获百余,今归学堂,胥公之力也。

唐柏森:字荫廷,广西人。知厅事,风裁自峻,严除蠧役。先是,本厅差风素甚,捕快尤炽。公履任,约之以法,如有违犯,轻则责革,重则立斃。有捕头萧太最狡黠,以纵盗故,公示以死限,而盗卒获。冉贵,亦捕首之悍者,卒因纵盗毙于狱中。由是,差风稍戢,盗贼痞匪,时均敛迹。又勤听讼,案无留牍。亦能吏也。

崔寅清:字晓澄,河南祥符人。以孝廉授中书,截取同知,来守是邦。公治行清慎,任事果决。光绪甲辰履任,未及半载,百废俱兴。首重兴学,改建两等学堂,劝集修费七千余金,并自捐廉五百两,购备仪器、标本,规模完善,洵为重属之冠。其各乡开办学堂,尚有四十余所,皆裕筹经费,期于经久。轨政繁难,多方劝导,依限乐输。其余筹办各新政,绅民均皆踊跃从事,立成巨款。非公之诚,有以感激,恐未易办也。厅境年来,收成屡欠,时有水灾雹患,民多不堪。公乃出谷平粜,筹募兼施,获免流离。厅城滨临大江,为各国游历所经,往来纷沓,宵小易混,自公创办警察,民获安处。近尤广布桑秧,革除弊,利去害,深洽民隐。矧复案无留牍,民无冤抑。略记惠政,远播循声。

兵事录

蜀自流贼张献忠乱后,靡有孑遗。逮我世祖皇帝,龙兴关外,命将出师,献逆授首,蜀地以平。特土著之民甚稀,多由三楚迁居,生聚教训,渐臻富庶。嘉庆初,教匪倡乱,全川震慑,州县始各戒严。教首林亮功,夥党有张长更、张长德、何赞、龙绍周、庹向瑶、庹选正、庹文正等;又有股匪张添伦、魏洪升等。无非著名悍贼,狼奔豕突,蹂躏全川,窜陕入楚,出没靡定,散则潜伏林箐,聚则抢掠村庄,裹胁男妇,愈扑愈炽。虽有大兵,无所用武,蔓延七八年,始获肃清。至于本境,地当中道,尤为贼匪上下所经,村镇之遭焚掠者,其害尤剧,皆由太平日久,民不知兵,一旦事起仓卒,只有任其裹胁杀戮,不知练团以资捍卫。地广兵稀,鞭长莫及,维时碉寨极少,无可趋避,最可悯者,如一匪可驱胁数十人,以草绳系之,无敢潜逃。昔人忠朴,大率类是。至今,故老犹能言之。迨匪势猖獗,事获上闻,圣心轸念生民,出师剿办。时川督勒公保,经略为额勒公登保,参赞为德公楞泰,悉心擘画,胜算独操,股匪由此剪除。而本境居民,亦与贼渐稔,不甚惊惧,各乡碉寨,陆续增修,团练乡勇,技艺日娴,足以有备无患。民尝结队,公然与大股贼相抗拒;或贼困碉寨,竟有能御外侮,或劝贼改行、骂贼被害。虽时有死亡,而事平皆得上闻,入祀昭忠。即一介乡勇,何不可为志乘光乎?爰备志之。

偏岩场战事

本境礼里有偏岩场,四面皆山,中独平坦,建一市镇,距合州之三汇坝约四十里。时嘉庆三年八月二十五日,教匪窜入合州境,场中妇女,早避寨碉,惟男丁守贸因未遽避不意日晡,忽传贼至,场市鼎沸。先是,公议抽派壮丁十人,轮班守望,昼夜盘。十人中,有李氏之叔侄二人,曰万有,曰尧弼者,适在场前桥上,专司盘诘,见贼至,尧弼欲趋避。万有厉声曰:“不可,场以养我何为?况有难不急,非丈夫也。”遂拔架上矛,上桥堵御,尧弼复执刀助之,与贼相持,不得遽。场中人乃得从容奔避,实赖万有二人力也。良久,贼之枪队至,轰毙万有,旋刺中尧弼,亦毙。是役也,非万有二人明于大义,奋身抵御,该场讵能瓦全乎?此乡勇之忠义。事平,上闻,并附祀昭忠祠。

大风垭战事

有义里大风垭,距礼里偏岩场十里许,即礼、义两里分界处,为东山过峡。两峰高耸,垭中一路为通偏市孔道,有一夫可当之势。教匪起,曾于垭口设卡防卫。嘉庆三年八月二十五夜,匪窜偏岩,居民闻风股慄。惟谭大有愤极,以身当先。贼乘夜至垭,大有率众,矢石俱下,击贼溃奔。乡众拥大有前拒,抽身潜逃,大有专注敌,不自觉。贼窥无继,乘隙进攻。大有被害。事闻,亦附祀昭忠祠。

艾双玉本境土主场民,家小康,有胆略。嘉庆三年,流贼过境,乡中男妇悉避,家人劝玉避。玉曰:“贼非大股,为饥寒迫,相率掳掠耳。吾且以大义开导之,事有济,讵徒一乡之福?”及贼至,玉具酒食款之,婉劝各安本业,否则大军踵至,悉就歼戮。贼不从,反缚玉从逆。玉骂不绝口。遂杀之。

戴高本境木耳场人,入武庠。嘉庆三年,贼至境,盘踞焚掠,肆意残杀。高愤极,振衣怀刃,乘夜混入贼所。贼方聚饮,不及防。高杀贼甚众,力竭被害。诚壮士也。时在是年九月三十日。

刘仕明礼里监生,性慷慨,重义气。嘉庆三年,贼至厅境,仕明晓以大义,令毋焚掠、毋杀人。贼重其为人,虽未从,然不加害,遂去行一二里仕明见火光烛天,知贼仍肆焚掠,奔至贼前肆骂,贼怒杀之。时年七十六岁。

明月场战事

胡国玉本境明月场金担沟人。嘉庆三年春,教匪自达州窜入邻、长二邑,逼近本境,滋扰焚掠,人心戒惧。时有绅约张普林、李崇钦、黄瑛、徐国政等,督率乡勇,赴镇属交界,与贼对敌。国玉时充乡勇,奋不顾身,贼势稍却,玉孤身往追,陷贼中,力竭被杀。绅约以事上闻,厚加恤赏,表其门,免差徭焉。并请附祀昭忠祠。

王世相字永嘉,本境礼里人。嘉庆三年,教匪入境,众皆惊愕。公胆略过人,独能招集乡众,出奇计,设伏御贼。贼三至不敢入境,遂远遁焉。数年,贼复屡犯厅境,公率众筑寨于五峰山,修卡于黄连嘴,囤粮   洞,设险守御,卒能保全一方。义勇所著,乡党至今称之。

小城寨战事

幸子义字宜士,仁里之三甲人。嘉庆三年,匪势猖獗,宜士率众避难于小城寨。是寨,周围悬崖,险峻无伦,兵器尤复完备。宰嘉其壮,给以红旗,饬管军米。时勒帅督兵至渝,宜士率壮夫千余,运米至沙坪场,诣营投纳,略无舛误。小城与大城寨相去十里许,贼夤夜袭取大城,粮械一空,乘胜逼小城寨,重围力攻。宜士手执竹板,日夜巡视,目不遇守垣稍疎,辄亲责。时寨中有与贼交通者,暗令贼乘夜缒垣而上。宜士访得实情,立斩首十余人出示贼。贼愈忿,围攻愈急,至三日三夜不解。寨中水泉俱竭,迫不可支,宜士夜率敢死之士千余人,赴近河汲水。黎明,各炊后,宜士复令寨中金鼓齐鸣,枪炮俱发。贼知其终不可破,拔营以去。忽又有流贼一股入境,掳掠四乡,复会集小城寨下滚珠滩。宜士率乡勇八百余人,夜袭贼营,四面掩杀。贼之溃围脱逃者仅数十人。由是,贼匪闻风胆落,无敢再犯。时有陈贤士,亦与有力焉。惜记者逸其名。

姜作舟字硕彦,礼里人,厅恩贡生,年八十一岁。嘉庆三年,贼匪入境,家人扶之外避,坚不从。贼入门,硕彦冠履正襟,独坐中堂,朗诵书籍。贼呵之。硕彦曰:“尔等嗜杀,独不畏天诛耶!速反邪归正,庶可自保。”贼怒,杀之。

郑锦堂本境礼里民。自负慷慨,矜气节。嘉庆四年,教匪窜入厅之静观场。锦堂以红土涂两手,顾谓其子曰:“吾此行,欲以大义说贼,若贼解,诚万人之幸。贼若杀我,汝记两手有红土者,即吾尸也。”遂入贼营,果以大义说贼,不听,卒杀之。时年五十岁。

胡正位本境礼里民。嘉庆四年,贼犯静观场,居民之避匪在后者,悉被杀,掳牲畜一空。缘贼未至之先,相传教匪已于广安、渠县等处被官兵剿绝,居民安若无事。讵传闻不确,虽略有斩擒,而大股未尝击散。因上游之路,悉为官兵所扼,不得不由渠河一带,顺流而窜至小沔溪,下狮滩桥,而合州之钓鱼城亦为兵勇所扼,于是,由杨柳坝等处绕至厅属。静观场既鲜侦探,贼至始觉,故受祸独惨。时正位尚未在家,其父母、妻孥尽遭贼害。正位归,抢地呼天,誓必杀贼。候贼稍远,乃出蓄金募壮丁数十人,自成一队,乘贼不备,或截杀其尾营,或伺贼出弋粮,要而夺之。固已屡为所苦,且其地尽山僻,惟正位谂知捷径,贼虽忿,亦莫如何。正相持间,适总兵张志林等率大兵追贼亦至。正位率众泣请助兵,且愿前锋。志林嘉其志勇,从之,而以大兵张两翼继进。正位勇甚,与贼搏战辄胜。贼败遁,志林欲收,为营弁止之。正位仍穷追贼,遇伏被害。尚虚卹典,惜哉!

天全寨战事

本境礼里油榨岩,四面峭壁险绝,惟两端开有城门。嘉庆初年,贼匪犯境,已逼寨下。有捕猎者黄姓弟兄数人,颇具胆略,猝用竹席染烟墨,裹作大炮形状,置寨之两城门上,以张声势。贼遂疑畏,不敢逼近,遂去。合寨赖以保全,故曰天全。而各处闻之,皆各醵资创修碉寨,基础实始于此。嗣贼往来日久,裹胁土人,始知前置大炮之伪。越二年余,复扰是乡,坦然无疑,方拟攀登。适寨中于前岁贼退,已续备军械,非复曩日虚伪,且得黄姓兄弟,胆勇足恃,故贼方逼寨,度炮弹难及,故为镇静。贼益信中虚,迨近寨。始燃巨炮两门,复以枪继之,击贼无算。余悉遁。而寨民竟无受伤者。是役也,虚实适宜,岂非天意哉!

观音寨再战

嘉庆五年月初八日,贼由他邑窜入厅境,围攻观音寨,意在必破。前此,文谟督率乡勇,毙贼甚众,今特欲肆报复。阖寨危恐,一夜数惊,贼已登垛。几不支,亟冀官兵来援。有何学来者,故充乡勇,素有武略,见势迫,聚众谋曰:“近日官兵,只能蹑剿大股贼匪,何能顾我偏隅盍求救邻近各寨,庶获有济”佥从其谋,但虑无肯冒险突此重围者。学来慨然曰:“事急矣!冒险或捐一人,不冒险,将失阖寨。与其坐待阖寨之失,不如幸求一人无损。”遂于是夜,束装备械,缒城出,已逾要隘,贼始觉,使人追之。学来奋勇格斗,身被数创,卒得出重围以去。先是,观音寨与玉屏、天宫两寨,相隔数里,本有约,贼至,誓必互相援救。得学来冒围至两寨,陈说唇齿大义,两寨俱允合剿。学来悦,充前锋,时正值贼麾众薄观音寨。学来率两寨之众,从后蹑击。寨内见救至,开门夹攻。匪死过半,遂逃去,不敢复犯斯境。学来力战伤剧,竟死于事。惜哉!

滚珠滩战事

事在嘉庆七年九月十四日。厅仁里滚珠滩,有悍匪数百,自梁、垫等处被官兵蹑剿,败窜入境。斯时,各乡碉寨修治完备,眷口刍粮,预为安置,惟壮者工作,藉资守卫。贼至,无可掠,艰于谋食,势渐弱,其中裹胁居半,弃械逋逃者比比皆是。乡勇知其披靡,益加奋击。此滩乃太洪江上游,未易褰涉。乡勇伺贼入境,已连合二百余人伏于南岸山凹,窥贼半渡,齐出击杀,致贼首尾难顾,刃毙固多,投河死者尤夥。是役也,余贼无几,仍由长寿窜去。随查乡勇死事者,有资荣位、资正禄、何大龙、李一凤、李仁义、蓝尚坤、僧海伦、刘贵、王良碧、邹仕现共十人。事平,上闻,并附祀昭忠祠。

剿峡匪兵事

本境礼里黄葛树、东阳镇等处,即三峡地也,对岸即巴县属之北碚场。当咸、同间,民气犷悍,好烧会结盟。有张氏弟兄四人,号大童、二童、三童、四童者,先系东阳镇人,后移家于北碚场左。党朋甚众,动以千计,独踞一方,武断乡曲。常置驳船多艘,贩运私盐。凡有盐商船过,必赂以金,稍不满欲,辄为所夺,无敢较者。虽有巨商禀控,而役不敢捕,吏不敢诘;且彼时,岸未归官,类多隔阂,张氏弟兄于两邑书役,布以小惠,匪特弗举发,又从而为弥缝,故恶愈剧。始仅为私贩首,与盐商为难,继乃财雄党众,辄掠平民,行旅苦之。前川督骆文忠公访闻得实,密府学薛教授,暗派乡勇截拿,一面派营督兵进剿。先是,三峡固有私贩刘受之者,常为张氏指使,因细故拂张氏意,遂嗾党击刘某二子几毙,弗敢较。刘久饮恨,翻然改良,令子业儒,日与文士交游,并执贽于教授薛师之门。日记中,详录张氏罪状。及薛师奉札密拿,刘适充乡首。师弟妥筹,阳称练团,约与邻场会哨,乘张氏不备,突围其家,大童就擒。随于地窖中搜出军火无算。曾总镇领兵适至,歼厥渠魁首,悉除丑类,惟三童漏网,旋复自尽。产业充公。是役也,幸文忠公镇静机密,措施咸宜,故殄灭神速。否则,踞峡负固,恶非旦夕所能奏功。略志始末,以备采择。

刘匪兵事

刘四十,本厅水土沱人。同治初,贩私盐获厚利,联络痞类,自号管事。时运盐数载,估向商店外设盆售卖,稍不,辄纠众毁楼,盐商弗敢与较。官府虽尝饬拿,从无拘获到案者。故三峡盐枭之聚,日益凶横。刘匪党朋既众,时与张氏弟兄有两雄不并立之势。纠众械斗,有毙辄投尸江中。张氏既败,俱伏法。刘匪虽无人告讦,殊不自安,时率痞党驳船自卫。曾镇旋奉宪檄剿办。刘匪遂于水土沱之猪市堡结木城与官兵为对敌计。镇兵合乡勇围数匝。刘固乌合难支,乘夜率死党数十逸出,余匪斩获有差。刘窜入东山之龙王硐等处,拟由邻水县山僻避匿。大兵蹑迹跟追。有古峰寺在东山上面,素丰于财,僧寮多不法,刘匪窜至寺中,勒索金帛,未去。而官兵至,刘匪复由后山奔逸。寺后箐深林密,猝难用武恣意搜索。镇兵甫入寺,即于禅房得妇履衣物,以僧违规,拟禀逐。僧乃厚贿,竟置不究。先是镇兵甫至,刘几被擒,总镇顾谓兵曰:“尔等真擒,后何所事?”兵大悟,阳虽跟追,阴实故纵。不然,区区数十匪,何致官兵云集,驰突厅境殆遍,卒难成擒。刘匪公平交易,秋毫不犯;官兵随处骚扰。总镇殿军,固不及见。嗣奉严饬,弁兵勒限务获。适曾公定泰亦奉檄来守是邦,同力会剿,仍追至三峡,截其要隘,始得成擒。略记始末,以补旧志未备。

张豪蚁之乱

张豪蚁,本邻水人,家素封。因与叔某争产构讼,坐此中落。欲图报复,遂流入痞,烧会结盟,党朋既盛,果弑叔撄资。官役捕急,竟率党踞寨拒捕。时无业流痞,竟相趋附。乡人大恐,引避不遑。渠竟树逆旗,掳掠资粮。于是,征兵会团,力图殄灭。蚁知寡不敌众,乘夜率众突围出,析其类成数股,希免蹑缉,且便微行,勾结丑类,再图大举。约定光绪甲申九月十三日,大会于厅属华蓥山,且将伪檄传播蚁,先率党百余人至华蓥山之宝顶普贤殿。山固有庙宇约十余重,只有一二僧寮,地极僻静,故匪等约聚于斯。讵所纠约,届期无至,窃自疑惧,以杯珓占吉凶,辄违意。俄闻四山之中,人疾马嘶,匪大骇愕,各不相顾,乘夜四遁。有匪一股,约数十人,逃至厅属秦家场。大庵汛分驻于此,时把总李国栋勤捕务,有胆略,当豪蚁在邻水滋事时,已知风声,但不虞匪等之竟至于此也。匪薄暮入场,投宿于刘元泰店。店家以形迹可疑,姑与款留,密报汛署,禀乞清剿。匪以某武员,至某地公干过此。李以主谊款延入署,匪始辞,继恐生疑,竟至。李先暗调乡团围集场外,匪见围众,不敢拒捕,遂束手就缚,获匪二十余人,于行箧中搜出旗帜、刀械各物,送本厅讯明,分别正法枭示。独豪蚁行踪靡定,逸于别境,后仍被获。

余匪兵事

余栋臣,绰号余蛮子,大足县龙水镇人。始入流痞,以仇教为名,继续纠众负固,妄称义师。民不堪扰,纷纷避寨。时王方伯之春率大兵四面进剿。余逆始出,伊子余绍文率余匪匡璜等,约四五百人,乘间逸出,由璧邑、蔡家场渡嘉陵江,至厅属土沱镇,时光绪戊戌十二月十五日事也。于是,阖厅戒严,土沱乡民先得耗,遂集团练防御。匪见有备,不敢恣肆,窜入复兴场界,拟由石坝场一带择掠富室。幸川东道已得警报,迅派刘太守清源,率弁兵蹑迹跟追。前署厅吴公宝铨,督同富绅唐逢源,亲调各乡练丁数十团,迳至三圣场扼要防堵,厚给饷糈,悉由唐逢源独任。匪见三面皆兵,即由龙王硐逾张家垭口,至义里之石鞋场住宿。官兵亦随抵龙王硐,相距仅二十余里,步步紧逼,无可暂住。十六日,匪甫至兴隆场,官兵、乡勇已追及场外,彼此相持。场众虞其波及,绐匪场外有旧寨可凭险。其实,寨颓不堪。及匪见寨,知被诳,不能回,惧不敌众,奔窜永兴场,茨竹场,由邻水界去。兵亦不复追。首匪旋擒,胁从四散。越一年,匡璜复率数匪潜匿兴隆场,为前署厅何公作照所擒,亦置于法。

 

本境居省垣之东,距九百七十里,在重庆府北。盖厅治幅员,东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二百六十里,东至界长寿县二百里,西至界合州一百里,南至大江边与巴县水面分界一里,北至顺庆府岳池界二百里。东南、西南均至大江边与巴县水面分界,东北至顺庆府邻水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合州界一百七十里。此本境四正向及四隅向之界限道里也。本境尝分仁、义、礼为三里共二十六甲,城内外之七厢不与焉。仁里在城之东方,计二百里,东界长寿,南界巴县,北界义里,西界本城。义里在城之东北,北界邻水,南界仁里、西界礼里,东界本城。礼里在城之西,西界合州,南界义里,北界巴县,东界本城。盖厅城在重庆府隔江一隅,故曰江北。

区内古迹

多功城  在本境义里西北五十里。山石嶻   ,因岩为城,左高三丈余,右高一丈余,周约二里许。东门创建年月无考,惟西门石上镌“端明殿大学士、大中大夫、四川安抚制置大使   ”。据此则为宋淳祐间筑建无疑。城内有翠云寺,寺有池,宽二丈,深一丈,清莹澈底,虽大旱不涸。又名天池寺。状元蒲国宝题寺古磬,有正德年号,钟有万历年号。此为古迹之一。

东阳废郡  舆地纪胜》谓:“在巴县西一百里。”《通志》:“齐建元元年,割巴县置东阳郡。”旧志:“后周时始废。”今本境礼里东阳镇,实即其址也。

甘橘宫  《华阳国志》:“旧城在巴水北,有甘橘宫”。

废枳城  相传,本境仁里一百五十里乐碛镇,即战国时枳城地。考《舆地纪胜》:“枳县在巴县东北一百五十里”。

前明蹇忠定赐第  在本境礼里之凤居沱,阶用纳陛,瓦用琉璃。赐堂额曰“一个臣”,门联曰“祈天永命天官府;与国咸休国老家”。皆宣庙宸翰也。

状元刘洪章故宅一区  在义里紫金山金龟岩下。经明末兵燹,屋宇无存,惟园林基址大致尚在。

双烈亭  在本城问津门外。相传,嘉庆五年,邪教倡乱,渠、岳等处,蹂躏尤甚。五月中,嘉陵江水泛涨,男女尸断臂缺足者,蔽江而下。厅治体仁堂备槥收瘗中,见二女尸,年将及笄,容貌如生,毫无腐坏。视其衣履,密缝甚固,恐为贼污,誓不苟活者。故收瘗之,为竖双烈碑。厅人士之好义者,旋又为建一亭,曰双烈亭。至今庙貌常新,惜不传其姓氏。

悟音洞  在本境城内宝盖寺后。即悟音贞女栖息、坐化处。今已改宝盖寺为明心善堂,旧洞犹存。

香国寺碑  在本境西十二里,礼里一甲香国寺。有“第一名山”碑,碑阴镌学使宋衡记。又一碑,镌“皆大欢喜”四字。

察院碑  在本境北六十里、礼里四甲。有“察院碑”字迹可考。

大天池  在本境仁里二甲狮子山后。又旱土沱有二天池,大者周围四里,小者周围二里余,山势环绕,渊深莫测,中有嘉鱼。附近田亩,藉资灌溉。

小天池  去大天池数里。不假穿凿,水出地穴,似与大天池相通,时涨时落,彼此如一。

白龙池  在本境仁里明月场一里,内有石洞,涌泉不竭。旱时祈雨辄灵。

古钟  在本境仁里大城寨上水口寺。系明天启元年造。至今庙毁钟存,风雨飘蚀,字迹犹新。

响水洞  在义里一甲干坝子河中,岩高数丈,水自石隙流出,其声类钟磬。

麻雀墩  在仁里一甲鱼嘴镇上游,一石堡上蔓草密蒙,常有麻雀聚巢其间,因以为名。

占丰石  在仁里三甲长滩河中,溪内每岁水涨,有涉溺必旱,无则年丰,今尚不爽。

仙人石  在仁里三甲。李家溪河东钟毓山顶,有石大百余围,石上有赤足迹一,长二尺余;一在河西乱石鼓山。左右大小,相符不爽。                  

温塘  在仁里。桶井场外二里温塘峡口,有塘二口,其水常温暖可浴。

本境十景,虽非前贤遗踪,足动后人瞻眺。爰悉附录,用备采辑。

一曰花岩叠翠:在义里东北一百二十里。山高三里许,石壁峻峭,苔藓成文,层岚浥翠,宛然花团锦簇。山半有白云寺。

二曰明月衔江:在仁里、厅东六十五里明月峡北岸。有山石形如半月,日曛,倒影闪烁晶莹,饶有佳趣。

三曰华蓥雪霁:在义里大华蓥,去厅北二百里。山势巍峨,周围二百余里,为江、合、岳、邻四邑之界,秋冬之交,积雪初晴,可以眺望。

四曰桶井峡猿:在仁里,即温塘峡。从桶井场行二里许,至峡口,两岸交攒,舟行溯流于古木虬蟠之间,时见猱升。

五曰白岩石燕:在仁里、厅东二百四十里。峰峦突兀,皜如积雪,北风将至,石燕群飞,风静雨来,倐焉入地,或附于岩。掘之可获,具体而微,宛然羽翼。非天地磅礴之气,何能鼓荡如斯。

六曰排花瀑布:在仁里、厅东北一百六十里,即排花洞泉也。由太洪江入大江,左右悬岩,高插云霄,飞泉喷薄,仰视千尺。观者拟之如庐山瀑布云。

七曰文笔摩霄:在义里、厅西北一百二十里。高三里许,尖峰如笔,上插云霄。里人士恒以为脱颖之征。

八曰聚莲毓秀:在义里、厅北百四十五里。山高二里许,中峰秀出,环聚形如莲瓣。

九曰香国长春:在义里、厅西十二里。有香国寺,其横亘江岸,佛图在前,皈峰在后,右瞻歌乐,左望涂山,寺中林木茂密,花竹幽深,有四时长春之致。前学使宋公衡镌其碑,曰“第一名山”。

十曰金沙火井:在义里、厅城外金沙厢。河岸沙坝,秋冬水涸,系舟者若樁下二三尺许,辄有暖气上蒸,以火引之,弥复熏炽。亦火井之类。

以上皆本境古迹散见于各区内者,既详搜辑,以资采择。然大端固备,而微物亦珍,则凡山石之怪奇者,不妨搜罗详注,以为考古之证。

迎春石  一甲乐碛场河中,一大石甚平。相传,乐碛系前枳县地,迎春于此。上有石刻,字迹漫灭不可读。

生云石  三甲大河堰之上,俗名干鸡石。形如鸡,常有烟雾蒙笼。

关门石  五甲太洪江口,方正一巨石横当其中,水涨则没。

子石  一甲,厅北六十里。高二丈,长三丈,蹲踞甚雄,有回望朝暾之势。

双凤石  一甲厅北四十里。两石对峙,高二丈余,俨然双凤。

羖子石  一甲高峰寺山门外水田中,形如射圃之羖,首尾长九尺,腹宽六尺。

锣锅石  一甲砚台石下,形似刁斗之覆,高一丈七尺,围九丈五尺。

仙人掌石  一甲厅北四十里。两石高耸,有掌痕,长二尺余。

砚台石  一甲悦来场下游江中,其形如砚。

笔架石  一甲悦来场下游,在砚台之左。

仙人磴石  一甲在杉木坪。大数百围,下有三石如鼎足垫之,二实一虚。居民摇之则动。

仙迹石  一甲观音桥坎下老桥,石上有足迹长二尺许。

石筍  三甲厅东北三十里,有石倚石马而立,高八九丈,广二三丈。

石马  三甲厅东北百三十里石马坪溪,高八九丈,长十余丈,腹下空阔,可容百余人。与石马山、三星山鼎峙。

栖凤石  三甲厅东北百里进武山溪中,二溪合流,回环映带,外有双凤桥,石居其间,高六七丈,阔二三丈。

纱帽石  三甲东山上,两巨石错叠,上方下圆,远近皆望见之。右有道明寺。

印石  四甲香国寺后,大溪田中,石形方正如印。

仙履石  四甲香国寺后,盘石上现一足迹,约二尺许。

明月石  五甲回龙桥下。旧传,石壁上有形如月,容光映照。

石钟  六甲得龙庙后小溪中,其形如钟,中空,大水湍激,宛有钟鞳之声。

坐虎石  二河口观音岩岭上,石约高二丈,其形如虎坐然。

仙女石  李市镇坎上,山约高二里,其顶有石如螺髻状,因名。

玉女石  在玉女峡,一石独立,云髻风鬟,天然媚秀。

 

文庙  在厅西北。嘉庆十五年,厅设专学。十六年,粮户捐修大成殿三楹,崇圣祠三间,东西庑各三间,钟鼓楼各一间,戟门三间。泮池在戟门外,名宦、乡贤祠各三间,櫺星门石坊三座,圣域、贤关门各一道,宫墙一围。道光十九年,同知福珠朗阿培修。

崇圣祠  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  在戟门外西。

乡贤祠  在戟门外东。

忠义祠  在文昌宫毗左。

节义祠  在文昌宫毗左。

关帝庙  在治西保定门内。嘉庆十六年,厅属士民捐修。十七年,同知米乔龄培修。

文昌宫  在厅城西北文庙之下。昔就两廓作为考棚。今外楹改设半日学堂。

龙神祠  在厅署后弋阳观内。

吕祖祠  中有社稷坛、先农坛,又设尊德善堂。

遗爱祠  现设尊德善堂内。

王公祠  明故将军王公明池,捐租二百余石,建毘庐寺。道、咸以来,提作本厅宾兴常款。祠故建于毘庐寺后。

仓颉祠  在文昌宫毗右。

奎阁  共三所,一在文星门内,一在文庙左侧,一在鲁班庙内。

城隍庙  在武庙左侧。

萧曹庙  在厅署左侧。

坊表

皇清旌表

郑节妇黄氏  义里郑纪之妻,年十九,夫殁,遗一子名瑞。扶养成立娶媳五载无出,而瑞又殁。氏视媳如子,以胞侄嘉璧之次子承继。嘉庆九年,准予建坊。

艾节妇谭氏  义里艾宗赞妻,年十八,夫殁,遗腹生子臣翊抚以成立事姑至孝苦节四十八年。嘉庆十四年,入祠,建坊。

黄节妇李氏  仁里黄宝书之妻,年二十一,于归宝书。及宝书殁,氏年二十五岁无出,过继夫兄宝山次子为嗣抚养成立,苦节四十六年。道光元年,准予建坊。

贺节妇谈氏  仁里贺登聘之妻,年十七,于归登聘,生子联科。二十一岁,登聘殁氏抚孤诵读,纺绩持家,苦节五十年。道光十六年,准予建坊。

欧阳节妇薛氏  仁里职员欧阳隆荣之妻,年二十,于归隆荣,生子暄。嘉庆十三年,夫殁,氏年二十九岁,苦节二十四年。道光十一年,准予建坊。

刘节妇徐氏  仁里刘嘉乐之继妻,年十九,于归嘉乐,二十五岁,夫殁,遗腹生子德源。事亲抚幼,教慈兼至苦节二十七年,卒年五十二岁。道光十一年,准予建坊。

余节妇谭氏  仁里余兴瑶之妻,年十九,于归兴瑶。氏年二十七岁,夫殁,抚子世元、世松,教以成立,苦节三十五年。道光二十一年,准予建坊。

刘节妇尹氏  义里刘珍之妻,二十六岁,夫殁,矢志扶养四子成立,苦节四十六年。请准建坊。

刘节妇喻氏  即尹氏之季媳,刘鸿兰之妻,生子一。十九岁,夫殁 。氏孝事孀姑,抚子成立,苦节三十年。请准建坊。

李节妇陈氏  义里李大文之妻,生子名仁纲、仁常。二十九岁,夫殁,孝事孀姑,抚子成立,苦节四十九年。道光十六年,请准建坊。

段节妇张氏  义里段之信妻,年十九,于归之信,生子齐柄。二十二岁,夫殁,守节六十一年,卒年八十三岁。道光十一年,请准建坊。

黄节妇苏氏  义里黄琦之妻,年二十归琦,生子在职。二十四岁,夫殁。氏矢志守贞,教子成立,苦节六十五年,卒年八十九岁。道光十一年,请准建坊。

袁节妇郭氏  义里袁仕彬之妻,年十八岁,适仕彬,生子文全。二十岁,夫殁氏孝事翁姑,慈抚幼子,苦节四十五年。道光十五年,准予建坊。

余节妇黄氏  义里余三湄之妻,年二十二,归三湄,生子元侚。二十六岁,夫殁。氏孝事孀姑,慈抚幼子,苦节三十年。道光十七年,准予建坊。

段节妇徐氏  义里段州涪之妻。嘉庆四年,氏年十八,归州涪。嘉庆八年,夫殁氏年二十二岁,己无出,过继胞侄段佐燕为子,殷勤抚育,教诲克成,苦节三十八年。道光二十年,准予建坊。

徐节妇田氏  义里徐万镛妻。嘉庆十一年,氏年十七,归万镛,生子代兴。十三年,夫殁氏年十九,事亲孝,抚子慈,苦节三十年。道光二十一年,准予建坊。

田节妇杨氏  礼里田居鳌妻,年十九归居鳌。生长子上璜七岁,次子上瑛甫周岁夫殁,氏年二十七,立志抚子,孝事翁姑。道光十一年,请准建坊。

颜节妇黄氏  礼里颜登荣妻,年二十,登荣染疾,氏刲股和药,疾卒不起,遂矢志从一,抚侄为子。现年六十,子孙繁衍。准予建坊。

江节妇童氏  礼里江宗荣妻,年十八,归宗荣,二十三岁,夫殁。矢志守节,抚子成立,苦节五十七年,卒年八十岁。道光丙年,准予建坊。

陈节妇李氏  礼里陈要图妻,自二十九居孀,守节五十四年,卒年八十三岁。准予建坊。

陈节妇龚氏  礼里从九品陈御妻,年十六,归御。二十四岁,夫殁无出,抚兄子楹廷为嗣,教养成立,苦节六十二年,卒年八十六岁。道光十一年,准予建坊。

戴节妇徐氏  义里戴名海妻,年二十三岁,夫殁祖母与姑常卧病氏奉养维谨,抚遗腹子光远成立,苦节四十四年。请准建坊。  

邓节妇吴氏  礼里邓成翔妻,年十四,归成翔。二十九岁,夫殁无出,氏矢志守节,抚侄学舜为子,教养成立。卒年六十五岁,苦节三十六年。准予入祠、建坊。

邓节妇李氏  礼里邓成文之妻,年二十四,夫殁。抚幼子成立。卒年六十四岁,苦节四十年,准予建坊、入祠。

以上皆本境坊表,其余尚多,备详厅志。

市镇

厅城内

弋阳厢  在厅署北。

石梁厢  在厅署东。

宝盖厢  在厅署西。

金沙厢  在厅署南。

落伽厢  在厅署西南。

厅城外

莺花厢  在厅城西。

上关厢  在厅城西。

街市

觐阳门

    正街

    横街口  通保定、金沙二门。

    

    书院街口  通文昌宫、汛官衙署。

    水沟口  通汇川门。

    老米市  在断牌坊下。今市移城隍庙。

汇川门

林家巷街  上抵升平街。

东升门

    岳家沟  上至衙门口。

问津门

    潮音街  通岳家沟。

    桂花街  通岳家沟。

文星门

    文星街  通潮音街。

    沙井街  通衙门口。

镇安门

朝阳街

凉亭街  下至衙门口。

补全街口  通文庙街、书院街。

金沙门

    金沙街  通关庙、横街。

保定门

    关庙街

    高脚土地街

    三山庙街  通镇安门。

    放生池街

文庙街  左通衙门口,右通书院街。

 

仁里  六甲。

义里  十甲。

礼里  十甲。

场镇

仁里共二十市镇

旱土沱  场去城七十里。

鱼嘴镇  去城六十里。

关口场  去城一百里。

太洪江  去城一百零五里。

龙兴场  去城一百三十里。

乐碛场  去城一百二十里。

舒家场  去城一百十里。

沙溪场  去城一百二十里交长寿界。

梅溪场  去城一百五十里。

石船场  去城一百四十里。

麻柳场  去城一百六十里。

龙王场  去城一百八十里。

桶井场  去城一百六十里。

林家桥  去城一百七十里。

明月场  去城二百里。

金鸡背  去城二百七十五里。

复兴场  去城二百二十里。

老鸹石  场去城一百三十里。

瓦店子  去城一百里。

福寿场  去城一百九十里。

义里共二十一市镇

滩镇  去城十五里。

头塘镇  去城十里。

石柱场  去城三十五里。

人和场  去城三十五里。

一碗水  去城四十里。

悦来场  去城六十里。

沙坪场  去城五十五里。

仁模滩  去城六十里。

王家场  去城七十五里。

木耳场  去城七十五里。

鸳鸯场  去城三十里。

两路口  去城四十五里。

多宝场  去城九十三里。

石鞋样  去城九十里。

古路坪  去城一百零五里。

兴隆场  去城一百零五里。

两岔河  去城一百四十五里。

永兴场  去城一百二十里。

大湾场  去城一百八十里。

刺竹林  去城一百六十里,前交邻水界。

秦家场  去城二百一十里。大庵汛移此。

礼里共十一市镇

李家场  去城五十二里。

水土沱  去城八十里。

复兴场  去城九十里。

静观场  去城一百二十里。

三圣场  去城一百二十里。

石坝场  去城一百三十里。

偏岩场  去城一百六十里。

黄葛树  炭码头。去城九十五里。

东阳镇  去城百里。昔名东阳郡。《通志》:“齐建元元年,割巴县置东阳郡”。旧志:“周时始废”。今名东阳镇。

文昌宫  去城一百一十五里。

土主场  去城一百三十里。

以上皆本境市镇,计五十二场,此就分江时言之也。今则仁里之老鸹石、瓦店子、福寿场,义里之多宝场,皆成废墟,无复市镇,只有场名而已。惟仁里新建复盛场、五宝场,礼里新建清平场,共计本境实现有五十一市镇。

本境区内桥梁

厅城外

普渡桥  樱桃溪,道光十九年建。

嘉陵桥  厅西二里。

拱北桥  文星门外九倒拐下。

大板桥  厅西三里。

仁里

九联桥  朝阳溪,进沟四里许。明万历年间,胡九联捐修,故呼为九联桥

卷洞桥  鱼嘴镇左手出场口。

盘石桥  鱼嘴镇街前,长三十丈,阔二十余丈。其水浣布极鲜。

梯子岩桥  通铁山坪大路,由石柱场进城。

双溪桥  双溪口。通关口。

三元桥  云洞溪。乾隆十二年建。

三会桥  三会溪。乾隆三十八年建。

万寿桥  议事溪。乾隆四十年建。

双虹桥  城东二十里。两溪合流,东入太洪江,两桥相对如虹。

天成桥  小虎溪。道光二十二年建,高三丈六尺,上建石栏。

舒家河桥  舒家场场口。

温塘桥  温塘溪。

行祠庙桥  小虎溪。明万历元年建。

梅溪桥  通长寿大路御临河上。

滚滩桥  滚珠滩河。

长滩桥  长滩河。

仙女桥  仙女堰。

永定桥  磨刀溪。明时建。

长寿桥  大猫溪。

五龙桥  河燕溪。

河伯桥  桶井通中坪燕子岩。

五定桥  桶井杀虎溪。

增福桥  高桥溪。

三品桥  长滩河。

福寿桥  滚珠滩西岸。

双凤桥  滚珠滩东岸。

一善桥  罗星寺水口上。

复兴桥  费家沱河。

黄龙桥  罗家坝。

五福桥  李家溪。下有同庆小桥。

永定桥  河溪沟水口上。

桂香桥  双河口。下有庆余小桥。

永安桥  河溪沟上手。

双桥  双桥沟。

兴隆桥  大风垭下。

长生桥  双溪口左。

平安桥  土桥子大道上。

永乐桥  悟学寺坎下。

通顺桥  太洪寨上。

临津桥  太洪寨下。

利济桥  石河溪。

顺成桥  老鸹石。

通都桥  三块碑。

观音桥  马踏溪。

高溪桥  高桥溪上。

双龙桥  洲溪。

新桥  道光二十一年建。

廖家桥  太铧山麓。明万历时建。

拱桥  两岔溪。

三元桥  鱼洞沱。

长生桥  沙溪。

元方溪桥  赵洪顺建。

 

官济桥  厅东北十五里。明嘉靖已亥年建。安邦题有《官济桥碑记》,入艺文。

大定桥  厅北二十里寸滩。上有栏盖。跨横山溪。

万寿桥  厅西北二十五里。

安澜桥  厅西北二十五里。前桥已圮,道光二十年,处士颜继秀同族人卓立堂重修。

迎仙桥  厅西北二十五里。

石梁桥  厅西北三十里。成大石,横跨水口,长二十余丈。

龙门桥  厅北三十里龙门溪。

大桥  厅北三十里陡溪沟。

鸳鸯桥  厅北四十里鸳鸯场。

天定桥  厅北四十里赵家溪。乾隆时建。

观音桥  厅北五十五里磨子溪。

永济桥  厅北五十五里。王美玉建。

玉带桥  厅北六十里玉带溪。

卷洞桥  厅北五十里。上达沙坪场,下达石柱场。

万寿桥  厅北六十里仁模滩。

苟溪桥  厅北七十里苟溪。

治平桥  厅北六十五里跳石河。三洞,有栏盖。乾隆二十五年建。前巴县令王尔鉴有记。

江家桥  厅北八十里苟溪上流,东达仁里,西达礼里。往来通衢。

文星桥  两岔河。

翁济桥  红竹坝。乾隆时建。

对水桥  十余洞。城东百七十里。两小溪相对,回旋合流,建桥于上,因名。

永定桥  温塘溪。

会水桥  刘市坝。桥头建有三圣宫,四围石壁。

观音桥  高嘴。去城百二十里,五洞。乾隆年间建。

 

廖家桥  厅西三里。

新桥  厅西六里。

双凤桥  厅西十里。

松树桥  厅西二十里。

长阪桥  厅西北二十里。

磨滩桥  厅西二十里。

凌家桥  厅西三十里。

二龙桥  厅北三十里。

吴家桥  厅西北四十里。

永定桥  三溪口河。亦名王家桥,乾隆时重修。

龙门桥  龙门溪河,高三丈,宽二丈,长十丈余,上有栏盖。道光壬寅年修。

天成桥  黑水滩河。卷洞五。约高二丈二尺,宽二丈,长十七丈有奇。乾隆九年创修,有栏盖。邑人龙为霖有碑记。

太平桥  水土沱场侧。道光九年建,有甘家斌碑序。

新成桥  接龙场下马沿溪之上。乾隆辛酉年建,有邑人卢熙碑记。

新桥  麻柳河。乾隆年间建,有栏盖。

会源桥  龙洞口下,高丈四,长三丈。道光辛卯年建。

堰神桥  接龙场下二里许,西山堰水之所经也。桥上有柏树一株,依石而生,大数围,高丈余,若不着土者。亦奇观也。

回龙桥  静观场侧。明万历时建,亦名余家桥。

仙跻桥  静观寺。明万历四十八年补修,有碑。

公孙桥  邓家沟。

龙洞桥  翁家沟。万历年间建。

转龙桥  磨刀溪。嘉庆十九年建。

忠恕桥  清滩子。乾隆三十六年建。

万春桥  万家岩。修建不时,皆由水泛,木塞桥洞,故圮之速。道光五年重建,十余年复圮。二十一年,里人踵其事,此前制低数尺,水大,树木逾桥而过,不撄其势。

鹿山桥  雷家河。乾隆十三年建,后圮。嘉庆八年重建,易名添福桥。

易事桥  碑无考。水自磨刀溪出。

续麟桥  叶家溪。崇祯九年建。

回龙桥  戴家沟。乾隆十二年建。

永定桥  后次乾隆二十五年建,俗名余家桥。

永济桥  河坝。乾隆二十一年建。

兴隆桥  梁家沟。嘉庆二十三年建。

大石桥  东河,三圣场侧。嘉庆十一年建。

板桥  东河。明崇祯建。

太平桥  东河。嘉庆戊寅年建。

会龙桥  厅西北九十里。高丈余,长九丈。道光癸卯年建。

七星桥  东河,七曲寺坎下。高丈余,长六七丈。道光八年建。

回龙桥  东河,回龙寺坎下。明正德时建,乾隆二十一年重修。

曲水桥  东山下。道光六年重修前有永兴桥,明嘉靖三十九年建。

是平桥  西河,盐井坝下。高丈余,长七八丈。国朝乾隆时建。

苦竹桥  石子滩河。

回龙桥  后河三江口下游,又名磨滩。

双龙桥  后河三江口下游。高五丈余。

一成桥  偏岩场河下游,唐雨膏一人捐修。

新桥  后河陈家河边。唐雨膏一人捐修。

梁家桥  后河下游。汪六合一人捐修。

一善桥  一成桥下游。唐雨膏一人捐修。

学堂

本城官立学堂

官立高等小学堂  系考棚与六事局改建者,拨宾兴书院两项公款,共办此两等小学堂。

官立初等小学堂  系由高等小学堂拨款兴办者。

半日学堂  在文昌宫内,下殿改建。

        仁里各学堂(皆就义学所改,仍存旧名)

三益学堂  在三甲石船场,离城一百二十五里。道光六年,士民王辅廷、涂兰芳、王道平、宋玉林等,劝捐设立。又于三甲小泗沟分设正蒙学堂。

正蒙学堂  系三益义学分设。

鹿鸣学堂  在一甲鱼嘴沱。道光五年,士民贾殿卿、黄元吉、杨文升等劝捐设立。

崇德学堂  在三甲桶井场,离城一百六十里。道光五年,士民段正镛、彭三畏、郭步升等劝捐设立。

流芳学堂  在五甲獐鹿溪,离城一百一十里。道光五年,傅芳宗施业设立。

宗善学堂  在五甲五宫堂,离城一百二十里。道光五年,李延英等设立。

崇仁学堂  在四甲舒家场,离城一百四十里。道光五年,士民石美玉、张国榜、江朝魁等劝捐设立。

请益学堂  在六甲乐碛场,离城一百五十里。道光五年,系张大贵等劝捐设立。

集贤学堂  在三甲明月场,离城一百九十里。嘉庆二十三年,傅兆熊等以万天宫会内产业置买冉家沟田业一份,因年久会散,将业捐立凤山义学。道光时重建,更名集贤。

成英学堂  在二甲龙兴场,离城一百二十里。道光五年,系曾良干、刘大经等劝捐设立。

请业学堂  在二甲关口场关庙,离城九十里。嘉庆二十三年,系王辅廷、苟君照等为首,劝捐设立。

义里各学堂

山泉学堂  在一甲,离城二十三里,地名石盘头。道光六年,余恺、陈有章等募捐设立。

直方学堂  在一甲,离三十里,地名龚家岩。道光六年,黄云衢遵父命,捐河坝田地一份,收租十二石以作束脩,又捐岩上房屋一院,以作学馆复与徐敦伦等劝捐,获银一百余两补修设立。

复兴学堂  在一甲一碗水,离城四十里。道光十四年,系直方、时中两义学分拨设立。

时中学堂  在一甲回龙寺左侧,离城五十里。道光六年,系尹合兴、戴协吉等劝捐设立。

金沙学堂  在一甲打子石,离城六十里。道光六年,系余上达、李正春等劝捐设立。

平山学堂  在一甲沙坪场,离城六十里。道光六年,系刘怀清、龙从云等,于时中义学分拨银两外,劝得万绍章捐银三百二十两添设。

日新学堂  在一甲王家场,离城七十里,道光十三年,系戴冕、谢凌云等,于育德义学分拔添设。

敦蒙学堂  在一甲尖山庙,离城二十里。道光七年,熊开绂、谢凌云、湛成模等劝捐设立。

三台学堂  在治西廖家台。道光七年,系侯邦治、白受采等,经理拨毘庐寺廖家台地基,又劝王冕堂捐灯台石沙湾地基,吴姓当价共银四百六十两设立。

育德学堂  在一甲悦来场附近杨家庙内,离城六十里。道光六年,系戴冕、邓南山、谢凌云等劝捐设立。

汇泉学堂  在五甲太清寺,离城三十里。道光六年,李国彦、徐光明等劝捐设立。

作圣学堂  在一甲白兔坪,离城二十里。道光六年,姚孔园等劝捐设立。

入德学堂  在本城常家巷。道光六年,监生杨世庆捐房基设立。

正谊学堂  在一甲瓦店子,离城二十里。道光六年,黄钜等劝捐设立。

正风学堂  在一甲高峰寺,离城六十里。道光六年,厅民李文远捐银六百一十两,又捐通草沟田业一份设立。

辅仁学堂  在本城金沙厢。道光十四年,马明泗等以文昌圣会公款请立。

就正学堂  本城悯恻堂内。道光九年,王廷常等募得艾拔萃捐房一所,又多功城地土一份,王廷常复自捐钱五百六十千设立。

崇儒学堂  在一甲佛慈寺庙坎下,离城八十里。道光四年,黄钜等拨寺僧常业设立。

礼里各学堂

启蒙学堂  在四甲新殿寺内。道光六年,李光治等劝捐设立。

培英·逊敏学堂在六甲复兴场侧近,离城一百一十里。嘉庆二十二年,黄为绂等倡捐设立培英义学。道光六年,黄为绂等复行劝捐,设逊敏义学。

养正学堂  在六甲塔坪岭。道光六年,王元亨等劝捐设立。

育才学堂  在六甲三圣场,离城一百二十里。道光六年,王元恺等倡捐设立

彰德学堂  在六甲白庙侧,离城一百二十五里。道光六年,厅民李昌同族人捐立。

龙山学堂  原名起凤,在六甲玉皇观庙内,离城五十里。道光七年,颜思庄、余大经等劝捐设立。

萃英学堂  在六甲重光寺内,离城四十里。道光六年,厅民李茂捐落楞岩田业一份设立。

端蒙学堂  在六甲接龙场玉屏下,离城一百六十里。道光六年,监生王玉春、唐宜春等劝捐设立。

以上皆区内义学,近则俱改为公立初等小学堂,故仍存旧名。其款足者,即渐推广多设;其费绌者,令多方筹足开办。至无义学之处,悉另款设立。各区陆续兴办。

江北厅志·耆旧录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故山川之所发育,高之所矩矱,其人皆具特异,性情足以方轨末俗,激扬后进。况幅员广袤,人物繁兴,有逾于此者乎?昔常璩撰《华阳国志》,于先贤士女,传赞无遗。逮兹以降,锦里有耆旧之传(宋句延庆撰《锦里耆旧传》四卷),国朝有汇征之编(国朝《耆献汇征编》),凡以多识前言往行而已。

厅治俯瞰嘉陵,渊源数千里,生斯土者,必有瑰奇卓荦之士,杰出其间。特乾隆以前,统于江州(乾隆十九年分驻江北厅)旧志所载,毋庸殚述。分疆而后,历百余年,保无有负材能,修节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往籍,不可复考。旁搜坊碣,博釆舆论,得若人而仿历史列传之例,约分三类:一曰德行。五伦之性,本乎自然;六纪之经,根于固有。其上者,委贽朝廷,效命疆场,身膏白刃,视死如归,气可壮河岳,诚可贯金石。逮于胶庠下士,编氓愚夫,无官司职守之责,亦能执干戈卫社稷,舍生取义,百折不回,洵足为邦国增光,志乘生色矣。次则家庭之内,孝友克敦,人言无间,虽变出非常,而天伦末坠,亦人情所难能,民彝所不愧也。下至闾里,古道可风,或重解推,或敦任恤,彼悭吝锱铢,豆箪见色者,愧兹多矣。总兹数端,悉归德行,虽捐躯刲股,本属愚忱;施粟分金,偶存片善,人心所系,不容泯也吾得二十八人焉,曰黄塘、袁邠、姜作舟、文谟、王正陞、郑锦堂、萧凤仪、艾双玉、戴高、胡仕明、胡国玉、胡正位、吴鲁义、叶重开、叶重蕃、秦瑜、袁文安、李廷敬、刘魁一、王国贤、周伸、杨永著、胡孺子、李瑢、贺国清、傅大纲、徐为藩、王廷常。一曰学问。巴蜀遗风,比于齐鲁。汉之郭、张、马、杨,经之宗也。宋之王、李、史、范,史之良也。其余唐之陈、李,宋之王、苏、范、晁,元之虞,明之杨,文章之渊薮也。厅属文学,代有其人,或躭著述,羽翼群经(如冯时行之注经),或任纂修,追踪良史(如江朝宗之修《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或步趋先哲(如蹇宗伊之文步欧苏,诗法盛唐),或启迪后进(如龙为霖之为诸生讲贯),或持文字之衡(如江朝宗之两典会试, 王应熊之分校南宫),或擅著作之誉(如冯时行、江中跃、王应熊、龙为霖之文誉),简编俱在,章章可考,非学问之事欤夫学问之道,包乎万有,当其达也,抒为经济,发为事功,赞襄治理,黼黻升平,裕如也。及其穷也,表章六经,弦诵自娱,启前贤之阃奥,引后学之津梁,抒写性灵,寄情吟咏,自若也。乡邦之望,仪型式之,吾得七人焉,曰冯时行、江朝宗、江中跃、王应熊、蹇宗伊、刘应箕、龙为霖。一曰事业。夫砥行砺节,独善而已。致君泽民之略,绩著当时,功施后世,事业彪炳伟矣至矣!夫勋猷所树,道非一端。是故,直言极谏,不避权贵,忠贞尽也;兴利除弊,勤恤民生(冯时行谏阻和议忤秦桧,又除雅州之弊,仍经制复旧制),德惠溥也。历事屡朝,军国倚重(蹇义历事六帝,军国事皆倚重),匡辅隆也。边境静谧,百废兴举(蹇达在镇,边境静谧,百废修举),职守修也。克敌复城,策周善后(倪斯惠平奢乱,克复城,又连上善后三疏),勋业懋也。以及持宪公平(蹇贤任监察御史,持宪公平),处事从容(蹇霆由侍御历佥事,刚方清俭,处事从容,吏畏民怀),政尚平恕,治推第一(江玠官参政,政尚平恕,时推清官第一),又正已而化民也。凡厥治功,允堪矜式。若夫乡曲之士,娴韬略,裕智勇,设险守境,预备不虞,为里党之捍卫,作国家之干城(王世相胆略过人,设险守御,贼众遁出;幸子义修城缮兵,预备不虞,贼不入境)。虽保障一隅,无裨大局。要其事业,有足多者,吾有九人焉。曰冯时行、蹇义、蹇贤、蹇霆、江玠、蹇达、倪斯蕙、王世相、幸子义。至于嫠妇怀清,淑媛高义,或称贤孝,或著烈贞,节峻寒松,品珍温玉,坤维正气,亘古常存。景仰芳徽,激扬令闻,附载篇终,以为励俗之具云尔。

德行类

    (忠、孝、节、义,皆关德行,故分忠节、孝友、公义三目)

黄塘  字国珍,由行伍擢至赤水营守备。嘉庆元年,从征教匪,遇贼于东乡县之三槐里力战阵亡。恤荫如例,附祀昭忠祠。

姜作舟  字硕彦,恩贡生,年八十一岁。嘉庆三年,贼匪入境,硕彦正襟危坐,朗诵不辍。贼入门,呵之。硕彦曰:“尔等嗜杀人,独不畏天诛耶!盍从正,庶自保”贼竟恕之。

文谟  监生。嘉庆三年,贼匪犯境,谟率乡勇堵御。八月二十五日,贼至观音寨,力战死之。

王正陞  楚人,寄籍于厅。嘉庆三年,贼匪突入其家,逼胁使从。正陞持戈骂贼,力格被害。

郑锦堂  矜气节,慷慨自负。嘉庆四年,教匪至静观场,锦堂以朱涂两手,谓其子曰:“吾以大义说贼,说若行,万人之幸也。不行,贼必杀我,汝验两手有朱痕者,即吾尸也。”遂往说,卒遇害。

萧凤仪  字子旦。嘉庆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贼窜至厅境。凤仪率子弟及乡人协力御贼,贼退,复追,遇害于梅溪双河口。

艾双玉  嘉庆三年,教匪至土主场,入双玉家,以酒饮贼,劝各安。贼怒,缚之,胁使从。双玉骂不绝口,遂遇害。

戴高  武庠生。嘉庆三年,贼至木耳场,焚掠惨目。高深疾之,黑夜,佩利刀突入贼营。时贼方酣饮。高手刃数人,贼众起斗,力竭被执,死之。时九月三十日也。

刘仕明  性慷慨重义。嘉庆三年,贼至厅境。仕明说以大义,劝毋焚掠、毋妄杀。贼不忍害,遂去。甫行一二里,仕明见火光烛天,愤激奔至,骂贼死

胡国玉  明月场金担沟人。嘉庆三年春,教匪自达州窜入邻、长二邑(邻水、长寿),逼近厅境,滋焚掠。国玉偕乡绅张普林、李崇钦、黄裕瑛、徐国政等,率团勇御贼。国玉奋勇当先,力战阵亡。署厅事李在文厚恤其家,给以门牌,免徭役焉。

胡正位  嘉庆四年,贼犯厅境。官兵至,正位率居民数十人助剿,力战死之。

吴鲁义  嘉庆七年,贼众突至,执鲁义,胁使降。鲁义抗节不屈,贼杀之。

以上忠节。

附阵亡团勇:

李万有、李尧弼(嘉庆三年,御贼于偏岩场阵亡、谭大有(亦于三年阵亡大风垭)、何学来(嘉庆五年阵亡于观音寨)、资荣位、资正禄、何大龙、李一凤、李仁义、蓝尚坤、僧海伦、刘贵、王良碧、邹仕现(嘉庆七年均阵亡滚珠滩)、刘明举、胡天祥、胡天柱、严占仕、胡天锡、刘德相、高朝甫、林毛二、包贵、陈有盛(亦七年阵亡于瓦店子)、黄应龙、潘正楚、黄朝荣、谢有雄、王玉池、石顺朝、童绍华、宋来三、黄杨龙(并于七年阵亡舒家场)、萧登贵、萧登榜、宋玉祥、涂国玉、萧登联、萧登玉、杨忠胜、吴世贵、张陞、姜荣、蔡国良(并于七年阵亡梅溪)、张华贤、张华珠(七年阵亡天元寨)。

以上阵亡团勇四十六人,均系忠勇奋发,抗节不屈者。前经署厅事李在文续行具报,于嘉庆十三年奉文,准附祀昭忠祠,故附忠节之末。

叶重开  字芳丛。康熙时岁贡生,授通江县训导。性孝友。母病,侍疾唯谨,衣不解带,亲奉汤药,浣秽浊,未尝有厌心。弟重蕃,司铎潼川,卒于官。讣闻,告归,抚犹子如已出,教养成立。卒以哭弟遘疾终。

重蕃,字可生,雍正癸卯科举人,授潼川学正,与兄开并以孝称。偶有过,兄责之,乃顺受,且长跽曰:“弟不肖,愿兄终教。”后,开官通江,官潼川,依恋不忍去。足征友爱之笃。

秦瑜  字握之,号苍璧。庠生。事母至孝。母以瑜不善治生,令析居。瑜从之。母卒,兄弟俱贫窭。瑜招诸季同居,繁衍盈室,勤耕课读,皆有法。瑜卒,子孙犹守遗训。

袁文安  字景汉,性笃孝睦居。母丧,庐墓三年。族有贫乏,置义田赡之。教子孙以家礼。年百岁,五世同堂。遇父母忌日,犹涕泣不能自已。嘉庆十四年,署厅事王世焘请旌建坊。

李廷敬  字崇钦,武庠生。廷敬孝友无间言。嘉庆六年,贼入境,时兄没已二载矣。兄子楹尚幼,为贼所获。廷敬叹曰兄不幸早故,仅延一线,此儿不复,吾何面目见兄于地下乃只身入贼营,以重资赎回,抚养如子。年八十余卒。至今,子孙犹贵显,人以为孝友之报云。

刘魁一  性和平,善排解,事母至孝。嘉庆三年,贼众猝至。负母行四十余里,得免于难。时盛暑,行病,两目血出,旋瞽。然喜闻嘉言懿训,倩人朗诵,入耳即能记忆。卒年七十五岁。

王国贤  业医,事母至孝。生母早逝,所遗衣服什袭藏之,岁时祭祀,悉呈于前,哀痛流涕,如有所见。事继母礼仪惟谨,虽盛暑,必衣冠而见。年七十余,继母犹存,时常鼓歌博母欢,时人方之老莱子。及殁,四时必祭,哀毁如初。咸以王孝翁称之云云。

周伸  不解文义,然赋性孝友。家赤贫,为人傭工。及壮,以经营生计起家。兄弟六人,皆贫乏不能自存。伸事父母能养志,及殁,丧葬如礼,葬资不以累诸昆季。伯兄衡早鳏,养于家,及卒,厚葬之。兄子二,为之完娶,以得成立。其余诸子,有不自给,辄分润之。可谓至性内朗,不假外饰者也。

杨永著  字恒允,少孤,季父世禄抚为嗣,能得父母欢心。母病剧,永著刲股和药以进,寻病愈。一弟庶出,友爱弥笃。继父农家者流,有别业距家二十余里,命移居耕之。暇必归省,饮食甘旨,必亲奉之。或有故不获至,即惘惘若有所失,爱慕之诚,数十年如一日焉。

胡孺子  字继光,处士胡正芳子也。母赵氏,早卒。光与兄继先俱幼,继母程氏,抚之成立。岁丁酉,父卒。辛丑,母程氏遘危疾。时继光年十二,亲侍汤药,日夜悲啼,及弥留,潜刲左股和药以进。服之,病少差,延旬日,仍逝。光寝食俱废,哀痛不胜,疮痕裂,几至殒命,逾月乃痊。

以上孝友。

贺国清  嘉庆十一年,岁歉,施米数十石,赈济乡闾。知厅事张瑞溥题“分润同井”四大字旌之。十七年,岁饥,荐臻施米如前,知厅事米乔龄给以匾额。

傅大纲  道光五年,捐银千八百金,建立乡学二所,一曰“流芳”,一曰“宗善”,闾里便之(从府志采入)。

王廷常  本万县人,徙居厅城,勤俭起家,急公好义。道光九年前后,捐钱五百余,复倡募多金,修悯恻堂、养生池,兴惜字、掩骼诸善举,其贫不能殡者,以槥与之。二十年,又捐钱五百六十缗,以培植义学。

以上公义。

谨按,公义一类,虽细必录,当此时政,需资以为急公好义者劝。

学问类

冯时行  字当可,别号缙云,恭州之南乐碛人,宋嘉熙间状元。性和易,好寻山水趣,遇佳处,辄留题。所著有《缙云集》数十卷。旧志载《朱子跋张敬夫与冯公帖》,此敬夫与缙云冯当可书也味其词意,知其家庭之间,定省从容,无食息不在中原之复,令人感慨不。惜未及瞻仰。然尝见故端明殿汪公甚推重之,近得读其文集,议论伟然,所论人主正心亲贤,足明禹箕之传,破诸儒之陋。先生之学略见一斑矣。治绩详事业类,兹不赘。

案,先生经学,皆有论著,今大全中所引缙云冯氏者是也。惜著作散佚,存者惟《缙云集》耳。

江朝宗  字东之,别号乐轩,英异。景泰二年,推南宫廷试高第,选庶常,授检讨,预修《大明一统志》。书成,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读。入经筵,多所启沃。简修《英宗实录》,称良史才,迁洗马,擢侍读学士;两典会试,所拔多名。已亥,因他事谪广东市舶提举,外国贡使闻名,请见,所贽方物,秋毫无取。在粤数年,未尝有书诋当道。数请休致,及命下,得温旨复学士衔。值岁凶,散廪粟济宗族及乡人、远客之无告者。屡举乡饮大宾。越年,九十七终。善书,富著述,所存有《紫轩集》、《重庆郡志》、《蜀中人物记》。祀乡贤祠。

江中跃  字峨东,陕西参政玠之子。生有宿慧,读书十行并下。嘉靖戊午举于乡,联捷成进士,时年十六。官兵部主政,迁员外郎。乞诗文者,踵相接。对客挥毫,略不加点。升提学道。卒年三十一,闻者惜之。

王应熊  字非熊,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大学士。应熊有异质,读书过目不忘。年十三,补弟子员,十六,食廪饩,文誉日隆。兵宪曹能始器之,授以诗、古文法。入词垣,分校南宫,所得多知名士。诗步趋石仓,有《春石集》。史称应熊,熟谙典故,良有以也。

蹇宗伊  字海峤,太保达之子,好奇耽古,结交多名流,耻与宦达见。古文趋步欧、苏,诗法盛唐而出入眉山、剑南间。性傲兀,不治生计,游江湖间,吟咏自娱酒家。

龙为霖  字雨苍,号鹤坪,少有才名。康熙丙戌进士,声噪艺林。选授云南太和县知县。太和民夷杂处,宿号难治。为霖鞫讼不尚刑威,案无留牍,民无抑。后值西藏军兴,羽书午,应付措置,悉合机宜。旋擢石屏州知州,筑修城垣,增设守所。时州有土目立勋,父子以狡黠雄夷中,尝随军效力,乃得给千总劄。为霖知其将来必为患,密请斥革,以剪其翼。未几,立勋等果有阴诱鲁魁之变,攻劫他邑多残破。而石屏城坚有兵,不可动,士民赖以得全,以是,服其先机之哲。逾年,调潮州府丞,俄迁潮州府知府,革弊惩奸,复葺韩山书院,进诸生为之讲贯,人文蔚起,一时称盛。越二年,以母老乞终养。致仕居乡,和平坦易,乐善好施,置义田,赡族党。时当事者修学宫、泮池及育婴堂诸善举,悉捐资赞成。为霖博学能诗工书,所著有《两汉史论》、《本韵一得》、《荫松堂诗集》、《古文制义》、《易书诗三经叶韵》、《读易管见》、《槖驼集》诸书。

事业类

(事业之巨,治绩、军功。此录本境先贤之事业,与官斯土者异)

冯侯时行者宋之名宦也(科名、里居详学问类,不赘。兹其治绩关事业者著录于此,非复也)初宰通义之丹稜,有惠政。以奉礼郎行在,与朱松等谏和议。时秦桧主和议,时行召对,力言不可,至引汉高帝分为喻。帝曰朕不忍闻颦蹙而起。乃谪时行奉节尉,迁知万州。使者承风旨,附会抵罪。由是,居里社十余年。桧死,起守蓬黎,终提点成都刑狱。公公明果断,所至有声。宋蹇驹撰古冯侯庙碑云:提点成都府刑狱功事侯,隆兴元年死于官。死四年,名山进士大中合邦人之思,筑宫于县之古城以俎豆侯。又三年,驹守雅州,考侯事终始,刻之于石。先是,经界之祸,此邦实烈方经之令颁,民恐惧,不敢售其奸。法既行久且翫,奸弊始错出,跬步之田而受倍之税,连阡陌者以巧佞入轻租,者破产业瘠死,沟中枕,几蹈汤火之酷将十年。而侯持节而来,问民疾苦,首得此,蹙然寝食不遑,即书奏天子,乞仍其故。经界既划,民欢迎曰吾今更生矣!乃侯死,民祀之,岁时歌舞;水疠疫,必祷侯。祀乡贤。 
    蹇义  字宜之,初名瑢,洪武乙丑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时方务返建文之政,义从容言曰损益贵适时宜,前改者固不当,今复者亦未悉当因举数事,陈说本末。帝称善。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义能委曲道意。七年,帝巡北京,命辅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数命兼理他部事,处之裕如。十九年,敕廷臣巡行天下,义分巡应天诸府,问军民疾苦,黜文武长吏扰民者数条,兴革数十事,奏行之。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尝言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明史》有传。从祀乡贤。

蹇贤  永乐戊子举人。由乡荐擢监察御史。持宪公平,累官湖广布政使。入祀乡贤。

蹇霆  少师义之孙,成化乙未进士。由侍御历佥事。刚方清俭,处事从容,吏畏民怀,不愧祖武。从祀乡贤。

江玠  号铁峰,弘治己未进士。历官陕西参政。政尚平恕,时推清官第一。致仕归。年九十四卒。从祀乡贤。

蹇达  字子上,号理菴,重庆卫籍。父来誉,以甲科官佥宪。十九举于乡,联捷嘉靖壬戌进土。初任河南祥符县知县,升礼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寻转安庆府同知、平阳府知府,升山东提学佥事,拔士之杰出者自训迪之,一为青州冯琦,一为新城王家晋,余亦多为名臣。达再任开府,为兵部侍郎晋尚书,协理戍政,总督蓟、辽,加太子太保。在镇,边境宁谧,百废修举。会税珰高准肆虐于东,达争之不得,遂郁郁卒。赠太保,赐祭葬。所著有《凤山草堂集》。

案,《江南通志》:“万历乙酉,授安庆府丞,摄篆望江,请城望江,七阅月告竣。明年,复董役城桐城。后,流寇残破郡县,二城独完。论者服其先见。”从祀乡贤。

倪斯惠  字尔澹,号禺同,重庆卫军籍,万历壬辰进士。性嗜学,至忘寝食,与同邑邹廷彦齐名。宰蒲圻县,发奸擿伏,敏速若神。秩满,行取授吏部主事。历文选郎中,正摄共掌六选,升太常寺少卿。会当路有修其掌铨时郄者,故里居垂二十年。天启辛酉,奢酋作乱,杀巡抚,据郡城,乃沥疏叩阙,请兵请饷,擒贼复城。论功,授一子重庆卫世袭百户。壬,起为光禄寺正卿,丁艰,不果行。服阕,奉使册封蜀藩。复命,升南京户部侍郎。尚书张朴,魏党也,挟势相牿。遂上书乞休,诏以尚书致仕。斯惠好客而遇族人殊薄,从孙倪大成发难,赴京陈请群不逞,因破其家。抱恨卒。时年七十有五。

以上治绩。

王世相  字永嘉,号云梦,厅礼里人。嘉庆三年,教匪犯境,势甚猖獗,众惊惧无策。世相胆略过人,招集乡勇,出奇计,设伏御贼于龙门里。贼三至不敢入,遂远遁焉,后复九次入境。乃率众筑寨于九峰山,修卡于黄连嘴,囤粮   口洞,设险守御,独能保全一方。乡党咸慕其义勇焉。

幸子义  字宜士,厅仁里人。嘉庆三年,贼氛甚炽,宜士率乡人避难于小城寨,修城垣,缮甲兵,预备不虞。长官嘉其能,给予红旗一帜,饬管军米。勤候督兵至渝,宜士率壮夫千余,运米至沙坪场,诣营投纳无差。小城与大城寨相去十里许,贼夤夜袭取大城,尸横遍野,乘胜逼小城,四面重围。宜士躬执鞭朴,日夜巡视,遇守陴稍懈,辄笞之。时寨中有与贼私通者,暗令夜间援缒垣而上。宜士得其情,斩首十余人。贼愈忿,围三日夜不解。寨中泉水俱竭,四五千众几不保,乃夜率敢死士千余,赴近河汲水。黎明各爨后,令寨中金鼓齐鸣,枪炮俱发。贼知不可破,拔营去。又有流贼入境,四乡掳掠,复会集于小城寨之下滚珠滩。宜士率乡勇八百余人,夜入贼营,四面掩杀。贼众惊溃,鼠窜而去,由是胆落,不敢入境。是邦卒保无虞,宜士之策也。时有陈贤士者,亦与有力焉。

以上军功

附节孝

陈悟音  贵之女也,性聪慧至孝。初,贵以武职戍西陲,痛父远徙,欲效缇萦故事,不可得,日夜号泣。遂薙发入宝盖寺为尼,朝夕礼佛,祈父生还。闻父卒,痛哭不食者屡日。衰服三年,识解超悟,守戒精严,六十年一尘不染。化去数日,面色如生,里人起塔奉之。李为栋有《悟音石洞碑记》,载之甚详。

附乡耆

宗圣七十一代孙曾习傅  字省斋,居义里斑竹园。厅初分治,已游庠食廪饩。嘉庆间,复入京师国学肄业。善草书,交悉当世名流,与张船山、迈长闱辈尤莫逆。以岁贡司铎江津,升授潼川府教授。卒年四十一。著有《字法》及《手书间架法帖》行世。

曾纪伦  字谦亭,即省斋庶母季弟。少孤,事母孝。嘉庆间,扶母避贼渝城,颠苦万状,委曲克全。从沈卓堂师游,能文善书。尝承母意,鬻己产以偿兄债。母没,哀毁,葬离家十里,无十日不至墓,终身如一日。先是,曾氏自楚迁蜀,谱久未修,公念尊祖敬宗,不吝多金,远数千里,率合厅族属,清谱派于东西两宗;请恩优免,刊碑厅学署。复于渝城倡立宗词,以收重属族氏。晚尤乐善好施,潜心于《五子近思录》,日危坐,敬日强。喜宣讲圣谕、广训,设会寺观,寒暑无间。著有《武诚家训》及《圣教正学集》、《寿世医方》等书以传家训世。寿八十六。易箦时,犹整顿冠带,焚香展拜始卒。子五人,次肇元,武庠生;三念祖,庠生,注选训导;余俱国学。

民族

木境只有汉户,并无旗籍,亦无番畲、猓苗、   狑犽、   、打牲、貂黎、土司等民族。偶有回教一种。回人于泰西、犹太、土耳其等国,与天主、耶稣争传其教,左手执经,右手持枪,奉若教则予以经,否,则以枪毙之。强迫入教,大都如此。嗣其种类,盛于江南,自洪逆之乱,始来厅境入籍。爰有马、张氏数户,以贸营生,絜族而处。现在男妇仅七十三丁口,其俗与汉不同,不与汉户结亲,只择其族内之年相若者,互为匹偶,不论行辈,不别同姓。近则稍事诗书,颇知礼法。遇有死,不以棺服为殓,亦无修佛建醮等事,近则渐随汉俗祀神,偶通庆吊,至于岁时伏腊,各仍其旧。又有蛮种,夙自剑南移来,岩穴为居。汉人向不与通婚嫁。迎春令节,旧以若辈供应竹马、彩胜等差。咸、同间,族居蕃衍,渐移厅城金沙门外二坎,暨水府宫、上关厢一带,淫荡成风,颇征繁华,比列如营,极一时之盛。春秋管子设女闾三百,以安商旅,殆近似之。近则门巷萧条,只有五十余丁口。

户口

本境以巴县仁、义、礼三里二十六甲分属成厅。自明末遭献贼之乱,民靡孑遗,土著绝鲜,类皆由楚迁实。厅设虽在百年之后,元气尚未大复,通计户口,不过一万有奇,皆系汉户,并无旗籍,亦无回苗等种。自嘉庆三年,复遭教匪之乱,迭犯厅境,大肆蹂躏,至八年,始获肃清。兵燹之后,继之厉疫,死亡枕藉,丁口遂捐。至道光年间,虽有增益,仍未繁庶。咸、同间,贼未入境,民生胥安。自时厥后,生齿日繁,骤臻二万余户。统计厅民,现有三万四千余户,男女丁口共十五万八千有奇。

氏族

本境既鲜旧家大族,无可纪述。然姓氏所始,宜略引征,以备采择。

童氏  受姓由颛顼生老童,以王父字为氏。派衍雁门。康熙初迁本境,居厅之礼里静观场。历十六代,男女约三千余丁口。有童德中者,以进士起家,官主事,卒于京。其弟德辉,以举人官浙江知县。德璋,以举人官芜湖兵备道。

段氏  受姓郑叔段。派衍辽西。康熙初迁本境,居义里之木耳场,分支石柱场。历十三代,男女约二千余丁口。有段规以武进士官固原提督,段绍华以武进士宦都阃,举人段士恂宦儒学选拔,段慎徽,现分发安徽知县。

曾氏  宗圣七十代嫡裔,由山东迁楚。国初,复由楚迁本境。历十五代。谱派原东南两宗,其居本境则南宗也。道光年间,请恩,准于优免。刊碑学署。复于厅城倡立宗圣祠。男女约二千余人。

颜氏  复圣六十八代嫡裔,派衍山东。于国初迁本境。历十六代,道光年间援宗圣例,请恩,准予优免。刊碑学署。支颇繁庶。

艾氏  受姓周姬。吴公子庆忌奔艾城,以城为姓。派衍天水,于康熙初迁本境。业居义里之刺竹场与邻水县之大面坡。一支分居李家场。历十三代。有艾元魁以武进士官守备,举人艾世英候选知县。其余以选授京官,岁贡官儒学者三人。文武生共四十余人。男女约千余人。

罗氏  受姓颛顼,世居豫章。明末,由江西迁楚。复于康熙初由楚迁本境。历二十代,族尚繁盛。

王氏  受姓周灵王太子晋,派衍太原。国初迁本境义里木耳场,一支居礼里大竹林。历十四代。王大鉴举人,王国江以举人官云南知县,王金三以副榜官同知。族支散处尤繁。

刘氏  受姓陶唐氏,派衍彭城。国初迁本境。历十五代。有刘廷飏以举人官知县,刘中乙、刘彝,均以举人官儒学。族尚繁庶。

陈氏  周武王封舜后于陈,以此受姓,派衍颍川。国初迁本境,历十四代。有陈世芳以举人官八寨厅同知,殉节,入祀昭忠,世袭雲骑尉。其子陈倬,以举人选知县。又有陈秉文,以举人官儒学。男女约千余人。

黄氏  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封黄,因氏,派衍江夏。于国初迁本境,历十四代。有黄炜、黄纲以举人官儒学,黄善爔、黄善用均以举人官知县,黄泽民以选拔选知县。

李氏  受姓颛顼,派衍陇西。于国初迁本境,历十六代。有李源志、李迪光均举人。

徐氏  颛顼之裔,派衍东海。国初迁本境沙坪场。历十三代。

唐氏  受姓神尧,派衍太原。国初,由楚迁本境,族居厅之礼里偏岩场,历十六代。有唐俸,由军功授直隶提督。唐璥,由军功授固原参将。唐天佑,以军功官总兵。唐积深,同知衔。为邑中富户,族多散处。男女约二千余人。

朱氏  颛顼之后。派衍沛国。国初迁本境,居义里之古路坪、悦来场及仁里洛碛镇。历十五代。朱光灿以举人选知县。男女千余人。

张氏  受姓黄帝第五子,派衍清河。国初迁本境,历十四代。族多散处。张文煜,以举人知商南县。张勋,举人,善书。张启谟,以举人官儒学。男女共千余人。

何氏  周武王弟唐叔虞裔孙。康、雍间迁本境,族居义里兴隆场。何耀光以举人候知县。历十四代,男女约千余人。

蹇氏  秦蹇叔之后,派衍山阳。本境土著。现在族众渐即式微。明初则推本境第一世族,如蹇义以进士官兵部尚书,蹇霆以进士官御史,蹇达以进士官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蹇来誉以进士官云南佥事,蹇贤以举人官湖广布政使,蹇惠以举人知南安州。其族播迁他省尚盛,本境男女约数百人。

江氏  颛顼元孙伯益之后,派衍汝南。亦本境土著,现在族支尚繁,但未通显。明初最盛。如江朝宗,以进士官侍读江玠,进士,官参政江中跃,进士,官兵部员外江庆良,以举人官延安府推官江璪,举人,官同知江俊良、江孟伦、江中才、江中晓、江应棐、江洪、江尔一、江尔文,皆明举人江自毅,康熙举人。男女约八百余人。

高氏  齐太公六世孙,文公子高傒孙,以王父字为氏,派衍渤海。国初始迁本境,历十五代。现有其勋、其倬、其仁弟兄三人均入仕途。男女约三百余人,皆散处。

尹氏  少昊之子封尹城,又师尹以官为氏,派衍天水及河南。国初迁本境,居本城及沙坪场。历十四代,支族尚繁。

贺氏  本姜姓,齐公族庆父之后。派衍广平。以国初迁本境,居仁里之龙兴场及礼里之复兴场。历十四代。支派尚繁。

周氏  周文王之后。以国初迁本境,散处各里。历十三代。支派不少。

冉氏  高辛氏之后。派衍武陵。世居本境永兴场之观音岩。

曹氏  颛顼元孙陆终第五子为曹氏。派衍谯国。国初迁本境,居于厅之悦来场。历十三代。族甚繁庶。

吴氏  为吴太伯之后,派衍延陵。国初迁本境之礼里石坝场。历十代。族支繁衍。

邓氏  殷时邓侯吾离曼之国,因以为氏。派衍南阳。康、雍间迁本境,居义里之两路口。近亦散处。

林氏  殷比干子坚,逃难长林山,因以为氏。派衍西河。国初迁于本境之义里寸滩、石柱场等处。历十三代。族甚繁。

戴氏  宋戴公之后,派衍谯国。国初迁本境之义里悦来场等处。历十三代。族尚盛。

胡氏  帝舜(妫姓)后裔胡公满之后。派衍安定。国初迁本境礼里石坝场。族尚繁衍。历十三代。

彭氏  由大彭为商诸侯,以国为姓。派衍陇西。国初迁本境仁里之桶井场。历十三代。近亦散处。

石氏  春秋石骀仲之后。派衍武威暨渤海。国初迁本境义里之刺竹场。历十三代。族繁。

杜氏  祁姓,尧帝后裔刘累之后。派衍京兆。雍正、乾隆间,迁本境之水土沱。历十三代。族繁散处。

以上皆本境之族姓稍大者。谨查其受氏及迁居、传世时代,以备采择。其余姓氏虽多,不甚显著,一概从略。

宗教

本境外教甚鲜,并无喇嘛、黄教、红教等类。近年以来,只有天主、耶稣两教。天主教传自法国,以神甫司铎为主教。同治年间,此教初传,厅民入教尚少。嗣以教主势尊权重,崇奉渐多,或借势欺压,或恃符抗违。交涉日繁,未易措手。光绪初年,激成变故,不期而会集者数十百团。幸官府调处经营,始渐安静。自后,各乡、市镇几无教民之迹,即先入教者,后俱潜悔;惟厅城仍设存心医馆,近皆恪守教规,各安本业。现在,城乡教民约有一百余人。至耶教,本境向无。自美医士马嘉礼于光绪廿三、四等年,至厅售药,旋佃任姓房屋,自立医馆。适厅民袁海山等聚众打毁,并将其司事某殴毙,遂兴大狱。经前任厅国璋妥议商办,以袁海山等解省服罪,复代佃房设立宽仁药房,行医传教,其事始息。此耶稣教入境之原始也。其医馆中,有监督、劝世、教士、教友、学友、信友各名目。约计城乡教民三百余人。

以上宗教,除天主、耶稣而外,本境更无别种。至回教,已详民族

实业(分士商)

学业

本境学业,自分江以来,始立黉宫,复设训导。其时学额,文武生初仅六名,廪额增广,亦各六名。选拔一科,尚从阙典。然自嘉庆、道光而后,学额逐渐推广,已有八名或十名至十二名之多。咸丰辛酉,本境绅耆联名上请,始蒙特恩,准取选拔贡生一名。自是而后,永为定例。文生则岁、科两试,各十二名。武生则岁试十二名。凡士之现存者,悉详志之

举人五名

童德璋  丁卯科。现任芜湖兵备道。

刘彝  辛卯科。内江县训导。

艾世英  癸卯恩科,恩解元。甲辰年,恩国子监学正。

何耀光  壬寅恩科,补行庚子正科。

曹光銮  壬寅恩科,恩解元。甲辰年会试恩科,恩国子监学正。

拔贡二名  

段慎徽  丁酉科,朝考二等。分安徽知县。

黄泽民  丁酉科,府学选拔。

岁贡八名

刘靖光、王会图、段琼辅、曹灵寻、窦惠林、孙煊、张殿芳、段树培。

学内廪增附生,除己故、出学不计外,共一百六十六名。武生共九十八名。

农业 

农业,原未讲求,其种艺、畜牧,悉仍其旧。春耕秋获,习以为常,不知科学及各种良法。现己设局开场,广布桑秧,刊布种桑养蚕诸说,令民间咸知其旨。渐推农学,当有进步。统计农民,约有一万八九千家。

工业

工业守旧,鲜能独辟新机。虽近设劝工厂,不过仿照成法制造,藉养游民。至于金、木、染、织诸工,尚无教员讲习。必得良工导引,指授新法,庶冀改良。否则,终为拙匠,略无远谋矣。略计精粗各工,亦有一万五六千人。

商业

商业本境更微。厅城与巴县密迩,富商巨贾,悉聚渝城。本境即有贸易,类皆小本经纪,并无客帮行店。米盐碎细,行销无多。惟厅属乐碛地方,水陆俱通,商贾辐辏,土药、棉纱、药材等类,靡不毕集。惜此时风气未开,不知科学,其零星贸易,谋生计,并无商业,约稽市廛,亦有三四人。

本境之山,首推大华蓥,在厅治之北二百里。小华蓥次之,东山、西山及铁山、张关等山又次之。盖华蓥,在义里秦家场为区内山之极峰;隶于川东、川北,为邻水、岳池、合州、江北四处交界。高三十余里,周围约二百余里。厅属各小山,类多由此山发脉;各溪流亦多于此山发源。山后一面,势尤险峭,距宕渠江最近。山前分四支,一脉由皮家山、小华蓥、赛华蓥、大矿山,盘纡西山、二岩至大江滨止,即嘉陵江,俗称小河、内江者是也。此厅属礼里山界也。一脉由秦家场过寒坡岭,下天池塘,过大风垭,经东山风门垭、龙王洞等处,至跳石河,皆厅属礼、义二里分界山地,又有礼里之九曲河绕行于山麓左右。一脉由五台山、鹿池沟逾五马石,递至木耳等场,至仁模滩、跳石河止。一脉由云台寺分派大面坡、尖峰岭、下两岔河,逾珊瑚山,蜿蜒直下,接铁山,至铜锣峡大江边,山左麓即御临河、太洪江;河西之山即长寿太平寨过本境燕子岩,及张关各山抵乐碛大江边。盖本境以华蓥为主山,其余之山约分五条。各区更有小山,若星罗棋布,详注于后。

      仁里

石马岗山  一甲,厅东五十里。高一里,岭长二十里。山侧有莲花山、石佛寺。

卧龙山  一甲,厅东百一十里。《通志》:“在厅东百二十里,高四里。”山上遇晴时,常有云气。士人拟为卧龙嘘云状。

凤凰山  一甲,厅东百一十里。在卧龙山左,下临溪畔。

高峰寨  一甲,厅东一百二十里。四面悬岩,上皆沃壤平畴,约二百余亩。中有鹿城寺,系明时所建。

淦家坪山  一甲,厅东一百里。上皆沃壤平田,周二百余亩。下有朝阳古洞,石佛甚多,壁刻明万历三十三年制

霞峰山  一甲,厅东一百二十五里。峰峦层叠,时有云霞蒸蔚。境地绝佳。

天台山  一甲,厅东一百一十里。上有天台古寺。

铁山  二甲,厅东一百里。山高八里,岭长五十余里,直趋岷江铜锣峡,翠黛东绵,中有麓音寺。

铜鼓山  二甲,厅东一百三十里。山内有石如鼓,击之铜音,铿尔不绝。

狮子山  二甲,厅东一百三十里。山顶巍峨,状如狮形。

东皋山  二甲,厅东一百三十里。危峰独立,四面悬崖绝壁,只有一径可通,古寨门墙犹存。

云硐山  二甲,厅东北一百里。山有穿硐,水由硐底伏行十余丈方出。硐口水声潺潺,云气郁郁。约可灌田六百余亩,直入三元

天星山  二甲,厅东一百三十里。四面平畴,突出一峰,周围数丈,如星拱北辰之状。

石壁山  二甲,厅东一百三十里。高六里,峭壁嵯峨。山上建有双龙庵。

双峰山  三甲,厅东一百三十里。高里许,两峰斜峙。山半有龙泉寺,建自明万历年间。

石翔山  三甲,厅东一百五十里。周围峭壁纷披,望若翔舞。

辜寨坪山  三甲,厅东一百五十里。高里许,四壁陡岩,上有平田百亩,林荫青蔚。前明崇祯年间辜姓孝义碑犹存。

锐峰山  三甲,厅东一百六十里。高三里,为桶井之祖山。

三波山  三甲,厅东一百六十里。山势层连矗耸,北有蜂子岩,高深险绝,无路可通。

八宝山  三甲,厅东一百八十里。四围小山拱护,此山独秀,隐约有宝光上浮。

小城寨山  三甲,厅东一百八十里。周围悬崖陡壁,岚气隐约。旧寨有三门,墙垣犹固。

白马山  三甲,厅东一百九十里。相传,此山常有白马出没,故名。

雨台山  三甲,厅东二百里。西北石岩陡峻。山上茂林修竹,特秀一方,

大城寨山  三甲,厅东二百里。东、南、北石壁陡峻,西面土岩。旧寨有四门,年久垒堑崩颓。上有平田约百亩。东门岩口有古钟一,万历年间置。

龙雨山  三甲,厅东二百二十里。形如执笏,四山朝拱,接连狮子坝。《巴县志》言,接凤尾山,中隔大城寨。

高家山  三甲,厅东二百三十里。上有官斗石,大数百围,下有三小石垫之。四围俱连长寿界。

金钱山  三甲,厅东二百三十里。山中龙骨石上,形如金钱。相传为仙迹。

白岩山  三甲,厅东二百四十里。峰峦突兀,绵亘二十余里,东、北俱抵长寿,登高四顾,辽阔无垠。远望岩色,白光烛天,虽当隆夏,常如积雪。每风雨至,石燕飞翔,风雨止,悉入土中。土人掘得,翅吻宛然。下有仙女洞,明时,黔人书有“云青水碧”四字。

圣卦山  三甲,厅东二百四十里。高五里。昔有圣卦寺,里人求卜辄应,岁久倾圮。山半有穿硐并大峰岩。

排花山  四甲,厅东北一百六十里。高三里,上有飞泉瀑落,白如雪花。

黄树漕山  五甲,厅东一百一十五里。高十里,左右两峰极峻。循漕而进,却平缓,若忘其为山之险者。

黄通山  五甲,厅东一百一十五里。高十里,四面峭壁嵯峨,未易攀跻。

松岭山  五甲,厅东一百二十里。高十里,长十余里,松林偃盖,翠溢风涛。内有石峰高耸,势若凌云,名铧尖石。

马岭山  五甲,厅东一百二十里。高里许,状如马颈长延。按,《巴县志》载,“高五里,麓有观音寺”。误。

锣顶山  五甲,厅东一百二十里。高三里,其顶圆如锣形,故名。山之北一里许,双峰对峙。有五宫堂雄镇石脊,其上四围修篁,内亦宏敞。

五堡山  五甲,厅东一百二十里。高四里。其山蜿蜒联属,约有五堡。

金鸡背山  五甲,厅东一百三十里。高五里。山足直下大江,状若金鸡吸饮。去此三里许,有古巡检司署旧址,今为民宅。

龙冈山  五甲,厅东一百三十里。高三里,山势迤逦。上有玉皇观,明正德九年建。

仰天窝  五甲,厅东一百四十里。高十里。边高中低,如釜仰形。

刺竹山  五甲,厅东一百五十里。高、长十里,多产刺竹。

羊藿山  五甲,厅东一百六十里。高十里。冈上有数小阜联结,蔚然可爱。

峰顶山  六甲,厅东一百八十里。孤峰耸峙,眺望极远。上有峰顶寺。

张关山  六甲,厅东一百八十里。高五里,长十里,上有天池、岩峰二洞,深远莫测。元末,土寇张坤氏盘踞其中,故名张关山,明初平。

妙峰山  六甲,厅东一百九十里。高一里许,上有隆福寺,宋淳熙中建,镌“千叶莲台”四字。

太铧山  六甲,厅东一百九十里。高五里,茂林密箐,石岩高耸,昔人因以为寨。

显岩山  六甲,厅东北百九十里。高十里,丛岭凌云,览胜者莫穷其奥。

老君山  六甲,厅东二百二十里。山顶巨石,状如人立,侧有卢家古寺。

      义里

平峰山  一甲,厅北百一十里。上有石家庵,下有石洞甚宽敞。

上关口山  一甲,厅北百三十里。大山至此,有缺如门。仁、义二里边界处。

大沟山  一甲,厅北百四十里。山势绵亘十余里,上抵刘家岩、海棠坝,下抵凌云冈等处。多产铁。下有盐井湾,水味甚咸。

莫家山  一甲,厅北百四十里。山高三里,两山叠断,巍然并峙,气象万千。亦产铁。

聚莲山  一甲,厅北百四十五里。高二里,峰若青莲,亭亭独立,群山环若莲瓣。上有古寺。

雨台山  一甲,厅北百七十里。里人旧时祷雨于此。上有石庙。

煅金坪山  一甲,厅北二百里。绵亘二三里。交邻水界。青岚横峙,雾结烟霏。旧传,常有金银气。

朝阳山  一甲,厅北二百里。四山皆低,惟此独耸。上有朝阳寨,万历时建有寺院。

太平山  二甲,厅北五十里。高一里。嘉庆初年,贼匪入境,大帅于此屯兵。贼平后,里人因以命名。登山一望,沙坪周围数十余里,尽在目前。

石龙山  二甲,厅北五十五里。山垭一石,大数围,长七八丈,宛如龙形。

玉峰山  二甲,厅北八十里,与董黄寨对峙。高五里,周五里。上有玉皇观。峰含玉润,蔚然深秀。

凤凰山  二甲,厅东北一百一十里。高五里,山形高翔,左右翼如。山半有古寺。

青云山  二甲,厅东北百二十里。高十里,长五里。山中石窦玲珑,出没云气。与云台山相接。

翠峰山  二甲,厅东北百二十五里。高五里,长十里。峰岚泼翠,山半有红岩。

古峰山  二甲,厅东北百九十里。高三里,奇峰陡削,鸟道云迷。

紫金山  三甲,厅北六十里。臂铁山,面华蓥,左风门,右大城,为郡城之华表。上有法济寺,嘉靖壬午碑尚存,内载状元刘洪章、解元刘泗、云贵督学胡积学名。惟刘洪章与刘泗科第年代无考。

玉屏山  三甲,厅北八十里。高三里,周三里,状若屏扆。山半有朝阳寺。

福寿山  三甲,厅北九十里。山形巍峨,西面小山如儿孙罗列。

进武山  三甲,厅北百里。旧有庙,国初时倾圮,后于山下得一残碑,篆“进武”二字。

石马山  三甲,厅北百三十里。上有三觉寺,明万历钟记旧名石马山。

慈佛山  三甲,厅东北百四十里。高一里,陡壁峭削,绝顶坦平,上有慈佛寺及燕子岩。

分水山  三甲,厅北百四十里。长数十里,岭脊左右斜分,左仁乡,右义乡。山右一硐,约深半里,壁上镌“感应灵洞”四字,里人祷雨辄应,内有龙泉。

紫霞山  三甲,厅北百六十里。高五里,长十里,状如狮蹲。山左有红岩、辜家岩。

云峰山  三甲,厅北百六十里,上有黄龙寺,建自前明。

清泉山  四甲,厅东北五十里。高一里,长五里,状如鱼脊,青翠薄天,林壑深邃。上有花水岩,泉流溅雪,霏霏如花。登普照寺眺望,飘出尘外。

狮子头山  五甲,厅北八里。一山崔巍,如狮昂头,凝望大江。

黄葛山  五甲,厅北三十里。高三里,长五里,多黄葛古树,有龚家岩,壁立嵌空。前邑令王尔鉴有诗,入艺文

牛心山  五甲,厅北三十里。高三里,绵亘九里,山峰耸矗,亭亭云表。上有永福寺。

白鹤山  五甲,厅北四十里。高一里,自王家岩迤逦而下,左右斜张如白鹤展翅。

印盒山  六甲,厅北五十里。高半里,周二里,四面峭壁,顶平如印。回龙寺在山前。

翠云山  七甲,厅北五十里。高一里,周六里。详多功城。

九龙衔珠山  七甲,厅北五十五里。仙人掌下有堡如珠。九山围绕,势若相衔,故名。

高峰山  七甲,厅北五十五里。一峰独峙,诸山环列如卫。

万峰山  八甲,厅西北十里。高约一里。自华蓥山发脉至此,为厅城祖山。上有万峰寺。

龙头山  八甲,厅西北十余里。半面陡削,俯瞰渝郡,江城了若指掌。上有古寺。

虎贲山  八甲,厅西北二十余里。高二里,自鹤鳌坪落脉,分接白坪。

万寿山  八甲,厅北三十余里。怪石林立,势如马鬣,东望渝城,“塗山字水”,如在目前。山下有池,形如凤舞,俗呼为凤凰池。上有弥勒堂。

石鼓山  八甲,厅北三十五里。高里许,周围悬崖,无路可通。上有古寨。

双凤山  八甲,厅西北一百里。高三里,长七里,两山对峙,状如双凤。上有峰寺。

九龙山  九甲,厅西北二十里。高一里,九峰巑岏,如翔云际。明嘉靖年间,建九龙寺于中峰。

文笔山  九甲,厅西北百余里。高三里,芙蓉拔地,峭插云霄。

        礼里

古木山  一甲,厅北三十里。高一里,自鵰嘴岩分脉,蜿蜒而来。上建有梵宇。

雨台山  一甲,厅北三十五里。高半里,长四里。相传,明万历间,祈雨辄应。山顶建有岚峰寺。

方山  一甲,《通志》:“在厅西北四十里,一名凝脂山,常有云气若凝脂状,一名浮山。”《一统志》:“高五里,周围六十里,又名云鸿山。”《舆地纪胜》:“去厅四十八里”误。

仙女山  二甲,《通志》:“在厅西七里”。有仙女坟。

皈峰山  二甲,厅北十里。横跨嘉陵江岸,宛如神龙昂首,夭矫离奇。上建香国寺。真胜景也。

金紫山  二甲,厅北二十里。为本厅来龙处,石岩危耸,分接皈峰诸山。

凤岭山  二甲,厅北三十五里。林木纷披,山形斜列,宛若凤翅。

金凤山  二甲,厅北五十里。峰顶秀削,中有石棱一线。

兰花山  二甲,厅西北五十里。昔土人李宣略饭牛,入山见一硐,广数丈,深数十丈,中有几席、梵经。后欲再至,不可复得。

石狮垭山  二甲,厅西北九十里。二山峭峙。四壁绝险,中盘小径,分合州之境。

西山坪  三甲,厅西百三十里。高五十余丈,阔五里,长三十里。按,《巴县志》“长五里”者,误。其山箐密林深,今开垦过半。跟冈直上岩头,交合州界。

龙脊山  四甲,厅西十余里。高三四里,长六七里,峰峦嵯峨,状若龙脊,中峰最高,为康村坝之保障。

大陇山  四甲,厅西二十余里。高二里,俗呼为大龙山,与龙脊山南北对峙。上有寺,建自唐初。

玉带山  四甲,厅西北三十里。下有溪水,如带旋绕。

插旗山  四甲,厅西北三十里,巍然秀出,山顶有石,凿一圆孔。相传,前代有大帅曾竖旗于此。

凤冠山  四甲,厅西北七十里亭溪镇上。昔有僧寂崇,曾卓锡于此,拟有亭溪八景诗。载艺文

观音山  四甲,厅西北一百里。脉接古藏山,高半里,长四里,山顶平旷,石壁峻绝,上有田,出谷四百余石;建有观音寺。亦名宗峰山。

太公山  四甲,离厅一百里。高半里,山顶大石团聚,其尤大者,俗名太公石。天色晴朗,登山远眺,可辨塗山揽胜亭铁柱。山麓如人脚形,俗名仙人脚。

销剑山  五甲,厅西北百六十里。《图经》云:“昔人于此销铁为剑,因名。”按,元、明《一统志》“在县东”,皆误。其山高三里,群峰竞拥,峡绕川回。山后有金钱河。

横断山  五甲,厅西北百六十里。东西两山,迤逦而来,至此山横断。山后交合州界。

云台山  六甲。高五丈,其岩色,每际日晡,霞光掩映。倚岩架楼立庙。

古藏山  六甲,厅西北一百二十里。高一里,四壁陡削。山上有七级石塔,宋乾道时建;寺即名塔坪。

中峰山  六甲,去厅百三十里。高二里,周三里,脉出大华蓥中支。孤峰峻绝,俯瞰流川,有山羊、苦竹、天眼、走壁、干沥诸硐。上建有玛瑙观。乔松古柏,云林蓊蔚。与凤翅、白云、石冈诸峰对峙。

马脑头山  六甲,去厅百三十里。山形如马,头尾俨然。文笔峰在前,瀑布泉在后。

西山  六甲,厅北百六十里。高四里,长三十里。脉出小华蓥,上有三潮水硐,深三十余丈,分上中下三硐,水石层叠,门皆东向。久旱,硐泉日潮一次;若风雨连宵,则日有三潮。洵为第一奇境。

花耳山  六甲。厅北三十里。有岩高数百丈,长二十余里。岩下属合、岳二邑,岩上属厅治。

天宫山  六甲。四围皆崇岩峭壁,东西两溪映带左右,至前面合流如渝城形势。嘉庆四年,里人修寨于此,亦名天宫寨,与玛瑙观对峙。

昆仑山  六甲。《通志》:“在厅东。”元《一统志》:“在厅北一百五十里。据府及渠、合之境。高十里。至绝顶,俯瞰三郡。”明《一统志》谓之   ,在厅东北七十里,又名塔平山。按,在厅东北,离城百五十里,静观场侧。

    水道

本境水道,嘉陵江为最,即巴县之内江,一名巴江。按,自渝上合州,曰内江;自渝经泸上成都者,曰外江,即岷江也。内江本五水合流,嘉陵江自陕西凤县,经两当、略阳入川境,经朝天关至广元、昭化、桔柏渡,会白水江下保宁,会阆水,由顺庆至合州,东北会宕渠水,西南会涪江。涪江源出松潘厅稍北之小分水岭,南经龙安府城,西至江油县,又南经绵州城东,又东南至潼川界,又东南经中江,过射洪,至蓬溪,又经遂宁,东入合州会嘉陵江西入本境,东岸巴县北碚场,北即厅境东阳镇,下五里至黄葛树,入观音峡,水涨过石,舟不敢行。十五里至水土沱,二里至狮子口,三里至亭溪,厅礼里九曲河之水来会焉。下五里至清溪口,厅义里跳石河之水来会焉。五里至悦来场,五里至文笔溪,有滩,大水,涡旋甚深,舟行不易。五里至三角坝,又五里至柳钓溪,十里到鸡冠渡,以河心有大小鸡冠石故名,中水甚险。二里至水二塘,三里至大石盘,又三里过凤居沱至飞缆子,下行五里至桂花园,又五里至石马渡,越姬家堰至空树沱,又五里至猫儿石、红砂碛,自上关十里至厅城觐阳门外,与岷江合流。此嘉陵江源委也。

岷江则发源于川西松潘边外西番地之岷山羊膊岭东南,流入边界黄胜关,至漳腊营,南经松潘厅,又南经平番营叠溪营,西南经茂州城西,又西南有孟董沟水北来注之,南经新保关,又南经汶川城西,又东南经娘子岭,至灌县城西,分为二:一自新津至江口;一自都江下注,都江即古离堆,秦时太守李冰所凿,以灌溉成都各县田亩者,其水亦至江口,与外江合流至嘉定府东北,南有阳江即大湾河合青衣水注之,又东南至犍为县有四望溪合数小水注之,又清水溪自马边厅来注,又东北经叙州府治,有金沙江合雅砻江诸水自西南来会。金沙江即古丽水,一名犁牛河,番名木鲁乌苏,岷江最上源也,出西藏卫。合流至泸州城南,与沱水合诸水会之。沱水即金堂、简州、内江水也。又东南至合江县,有赤水自贵州镇雄州来注之,又东北经江津,下数十里,至綦江合诸水注之,下至厅城,与嘉陵江会。此岷江至本境之源委也。

于是,二江合流,下经灌口,水涨极险,七里至溉澜溪,十五里至寸滩,二十里至黑石子,二十五里至朝阳渡,三十五里至唐家沱,中经鱼鳌碛,出铜罗峡,又经落旗寺,石板滩,六十里至鱼嘴沱。又逾井轵沱,过鲊鱼滩,俗名鲊人坑,咨部设救生船只。由金鸡三背滩九十里至沙溪镇,太洪江水注之,里至乐碛。又经大磴角、小磴角等滩,逾石门溪,遂出厅境。下至长寿,涪州,又东北至忠、夔,过三峡,岩壁峭峻,江身紧束。又东出川境,经两湖,江西,安徽,江苏五省入海。此岷江即重庆府之外江源委也。

若本境发源之小溪,分流实繁。请先疏注干溪而后胪列支流

一曰礼里之九曲河。绕行西山之左,东山之右。发源于本境之华蓥山麓,由邓家沟下偏岩场龙塘潘家坝至天宫山下,西河之水来会焉。盖西河上流各溪,仍发源于华蓥山之支山名小华蓥、赛华蓥、大矿山等处,至麻柳河始为一,逾潘家大堰至天宫山下合流。经三圣场,乱石河之溪水会焉。出回龙寺,苦竹溪之水焉。下复兴场,马沼溪、石河溪之水会焉。至黑水滩,三溪口,亭溪镇入嘉陵江。计水程约百余里。此礼里水道也。

一曰义里之跳石河。悉在东山之左,亦发源于华蓥山之麓。自秦家场下天池塘,至三江口下老龙塘,出中洞黑河沟之水会焉。下响水洞,刘家沟之水会焉,名为后河。行四十余里至跳石之上游三江口,仁模滩之水来会。溯仁模河,则发源于永兴场之分水岭,由古路坪出夹沟,由滩口经王家场谢家桥放生塘木耳场,小河之水来注之,下仁模滩与后河合流,出跳石河大桥,至清溪口入嘉陵江。计程约百二十里。此义里水道也。此与上九曲二河,皆源在本境而入江者。特均出山谷,滩陡流急,乱石纵横,不堪行舟。

一曰仁里之太洪江。发源于邻水县,自河流水罈子坝会幺滩小河,下至秤沱场,始入厅仁里境,名御临河。经滚珠滩,下林家桥,至桶井场,与温塘峡之水会焉。温塘亦发源于华蓥山之左麓,由尖峰岭下两岔河,出黄沙溪,入温塘峡,与御临河汇流,又名西河。至麻柳沱上游曰江口,东河之水来注之。东河则发源于梁山,由邻水十字滩八尔滩烽火场长滩逾长寿之万寿场,下岩口,至费家沱,与西河合流,名太洪江。下梅溪场,经上洞下洞等滩,至沙溪镇入岷江大江。计程约百六十里。此仁里水道也,可行小舟,约载八九千斤。如夏秋水涨,则大舟亦堪往来。惟流急险滩,偶有覆溺之虞。

其余各里,尚多小溪,类皆发源本境,或入太洪江,或竟从大江上下游入者,备志如下。

仁里

小阳溪  在朝阳溪横上三里新屋湾入大江。

朝阳溪  出西山沟,自三元桥分派,下双溪口,迤逦数十里,流入大江。

石梁溪  出霞峰山,至井轵沱三岔溪入江。

三板溪  二甲,厅东一百三十里,又名大石坝。三水合流:一来自徐家沟,一来自凤凰山,一来自石踏溪。水从大石滩口流出,东入太洪江。其南北二堰,灌溉天星山下一带田禾,不下千余亩。

龙洞溪  二甲,厅东北一百三十里。水引贺塘湾,出大虎溪,入太洪江溪口生成石洞,高空六尺许,长空二丈,溪水从洞中出,洞外有圆峰拱峙洞门。

鱼肠溪  出龙冈山,入江。

怀珠溪     岭胡家沟下。

土硚溪  出徐家沟,至金滩入江。

鹿背溪  出显岩山,入江。

沙溪  出长寿唐家嘴,至石门溪入江。

龙溪河  原名龙荡沟。嘉庆五年,桂养斋获贼于此,改名龙溪河。

清水溪  出铁山,至大虎溪入太洪江。

虎跳溪  出花蛇沟,至张家沟入太洪江。

      ,石河溪至高桥,合西河入大江。

马踏溪  出龙王泉,至麻柳沱入太洪江。

黑龙溪  出龙洞泉,至西河入江。

陡溪河  自石鼓山至钓狮沱合西河入江。

河燕溪  自天池龙洞发源,至土沱湾合西河入江。

双河口  自跃龙坝至滚珠滩,合西河入江。

李家溪  出白马山。合西河入江。

三峡溪  自青木冈坪至王家滩,合西河入江。

金担溪  出龙羽山,合费家沱西河入江。

高石溪  自明月场至螃蟹峡,出滚珠滩西河入江。

磨刀溪  出王家沟,至太洪江入大江。

洲溪  出胡家沟,入太洪江。

獐鹿溪  出二磴岩北,入太洪江。

鱼洞溪  出羊藿山,入太洪江。

跳磴溪  一出黄通山,一出黄树漕,至两岔溪合流,出沙溪口入江。

      义里

溉澜溪  出铜鼓山,至头塘入江。

茅溪  出风火山,入江。

梅子溪  出苟坝,至寸滩入江。

横山溪  出高峰顶,至寸滩入江。

陡沟溪  出鸳鸯桥,至寸滩入江。

苟溪  出分岭,至唐家沱铜钱坝入江。

磨子溪  出印盒山,至清溪入江。

干溪  自鵰嘴岩发源,出姬家堰口。

清溪  出鲤鱼沱、跳石河,两水并入双河口,合流从清溪入江。

文笔溪  在悦来场下,去砚台石三十余丈,旧名涨水沙溪。

珠流溪  厅北八十里,环流九折,三滩回澜,如滚珠然。

仁模滩溪  出华蓥山,至清溪入江。

后河溪  出华蓥山,至清溪入江。

两岔河溪  出红岩子,至太洪江入江。

温塘溪  入桶井。

凌云溪  由三岔河至三桂塘,入温塘河。

      礼里

洗足溪  出刘家台渡口入江。

红沙溪  在江侧。

猪肚溪  出姬家堰口。

车盘溪  自东山引水,至黄葛树入江。

明家溪  自横断山引水,下至东阳镇入江。

马沼溪  接龙场下。源发龙洞口,东流入黑水滩。

石河溪  复兴场下,入黑水滩。

蓝伞塘  一把伞山后。秋冬不涸,春夏则泛溢潆回。

清溪口  在亭溪下,源出华蓥山。自后河三江口经跳石河,合玉带溪至此入江。

苦竹溪  在东山下。水自龙王洞经石滩子流入江。

乱石溪  在中峰山下。源发华蓥东山,至三圣场,与东河合流入江。

三溪口  在内有大溪一,小溪二。大溪即礼里东、西两河水也。至此合流入江。

九曲河溪  自回龙寺下,经黑水滩至双龙桥,两岸曲折环抱,抵蓝家院,渐起高岭,关键更紧,左旋,流入大江。

柳棹溪  在江侧。

马石溪  在江侧。

亭溪  源出华蓥山下邓家沟,至偏岩场,下龙塘,由三圣场、复兴场至狮子口,入嘉陵江。

      道路

本境地属分治,与巴县仅隔一江。所有官塘道路,以上游论,则出厅城觐阳门一里,渡嘉陵江即入巴县朝天门界。惟下游则出城东南文星门,由旱道十里至义里之溉澜溪,有陕西及渠、广等处之路来会十五里至寸滩,如以水道论,则由城至此始十五里耳。十里至石盘头,五里至龚家岩,登黄葛山,五里至黄葛坪,五里至一碗水场,有绥定、邻水之路来会。十里至沙坪场,旧设腰卡驿站。十里至苟溪桥,上铁山岭,十里至旱土沱,交仁里界,五里至回龙站,五里至曾家大田,十里至石关口,十里逾岭至关口场,五里下大湾塘,十里至老鸹石,五里至三角碑,十里至石船场,十里渡太洪江或过梅溪桥至梅溪场。由场五里至金土站,十五里登张关山至张关场,五里至瓦店子,十里至腰塘驿,十里至王河溪,五里至沙溪场。共计二百一十里出本境入长寿界,直下梁、垫、忠、丰等处。此夔府以上入境必经之塘路。其间,尚有间道较捷近时,亦成塘路,如寸滩下游,水程五里之黑石子,系一码头,由黑石子五里至甘棠垭,五里至左家垭,五里至土地岩,五里至石柱场。由场十里至龙门桥,又十里至十二拐,又十里至旱土沱与塘路会。此间道之里数、地名也。

如至渠、广、陕西,则由溉澜溪头塘起,十里至福建茶亭,十里至尖山庙,十里至鸳鸯桥,出场二十里至猪肠溪,十里至桃子垭,五里至跳石河过治平桥入礼里界,五里上至大树,五里至两口吕,十里至复兴场。由场十里至三汇场(有名无市),又十里至静观场。按,厅境约五十场,陆地市镇,惟静观场为大,市面长约五里许,户口约千余家,百货生理,颇称完备,惜无舟车转运,专赖人力,为不便耳。出场十里至七贞寺,十里至犁水垭逾西山,十里至杨柳坝。共计一百四十五里,遂出本境入合州三汇坝界。

如至绥定邻水则由义里寸滩十里至石盘头,五里至龚家岩,五里至黄葛坪,五里至一碗水,五里至两路口北行,二十里至仁模滩,逾万寿桥(即跳石河上流之桥)登大岭,十里至木耳场,五里至贺家石,五里至凤和场(有名无市),又五里至石鞋场,五里至板桥,五里至木板,五里至兴隆场,八里至牛庙,七里至永兴场,十里至梅家店,十里至刺竹场,十里至界牌出本境,入邻水境大面坡地。此适邻水、绥定之正道。再有华蓥山路,由刺竹场五里至塘房,五里至云台寺,十里至文家湾,十里至土地坡,十里登五台山口至秦家场,旧有大庵汛,近已移驻龙王硐。由场十里至宝架楼,十里至龙神洞,五里至祝圣堂,五里上宝顶,此三十里内,路尤险峻,山顶即江、合、邻、岳四邑分界处也。

物产

本境地属山僻,物产不丰,仅就见闻所及,考究详确,有可制造成器,便于人生得用者,悉志,以备采择。下逮花果之微,鱼介之细,煤薪之末,其有关于小民食用者,或亦讲学者所不可遗。爰就动物、植物、矿物各天然产为本境所确有者,眉列于上,下即备注制造及食用之法如左

      动物产

  耳无窍,以鼻闻。有水牛、黄牛二种。黄牛、皮尤佳,近多销售外洋造制器物。本境尚无制革者。

  肠薄而萦曲。有大尾绵羊、山羊之分。其皮可制物,外人多购之。本境亦无谙制法者。

  昔华蓥山、刺竹林一带有之。今尚罕见。其皮、骨均甚珍贵。

  文黑如钱。近张关、铁山等处常隐焉。皮、骨亦佳。

  力在前膊,良者资坐骑,其次负重运行。本境多有用马驼米炭者。

  前轩后轻,体瘦牙利,常为民害。

  有金线、通臂、长尾数种,桶井峡多有之。皮可制为服。

  毛可制笔。近多以皮为裘,行销甚远,本境不多。

  有猫狸,有牛尾狸,俗呼为肥子。善缘树食果。本境不多。

  本境多畜田中,以供食品。其毛与鸡、鹅毛均贩售外洋,制成服物。

鹭鸶  水鸟,肉腥不堪食,惟顶毛及胸前柔毛为外洋珍重,用为首饰,善价购取,不可多得。本境近亦罕见。

布谷  其鸣曰布谷,催耕鸟,俗谓之换工做活,又谓之阿公阿婆,又谓之割麦插禾,皆以其声之相近耳。秋后化为鹞。《列子》曰:“鹞之为鹯,鹯之为布谷,布谷久复为鹯,此物变也。”

  鹘鸠也,即今之斑鸠。《月令》:“鸣鸠拂其羽。”郭璞云:“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雄呼晴,雌呼雨。”外人嗜食。

鸲鹆  即八哥。能效人言。取其目睛和人乳研滴眼中,能见云霄外物。

  栖檐瓦,谓之麻雀,其翼掩左雄,掩右雌,阴阳相下之意也。

古舌  苍毛尖嘴,小于鸲鹆,声极轻圆。一谓之反舌鸟,能反覆其舌随百鸟声,故名。

仓庚  一名商庚,一名黧黄,一名   鹠,即黄莺也。

  介鸟也,五色具备,种类甚多,曰华虫,曰鷩,曰翚。

  春来秋去。鹞食燕,则死。巢有艾,则不居。凡狐、貉皮毛,见燕则毛脱。

        植物产  

        谷菜之属  

 稔也。《内则》云:“牛宜稔《周颂》“丰年多黍多稔”是也。其种不一,粒小色斑者名香稻,即秈也。其粘者为秫,即糯谷也,俗有贵阳糯、芝麻糯、红边糯、半边粘之名。生民所资,为本境植物产之一。

  《曲礼》:曰香箕。”《说文》:“性凉,故谓之”俗谓之高。春月布种,秋月收。茎高丈许,状似芦荻,穗大如帚,粒大如椒,赤黑色。粒可和糯秫酿酒作饵;不粘者作糕、煮粥,可以济饥。梢可制作帚,茎可编篱,供爨,最有利于民者。青,壳穗有毛,粒色青白,穗大,毛长,壳粗米大而白。黄穗大毛长,壳米粗于白。性甘平。

  大麦为麰,小麦    大麦两种,皆有芒壳,可芽可羹,脱壳为饭,与谷等。小麦只一种,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号曰宿麦。南北所产不同,南麦花夜放,北麦花昼放。北麦性温,食之益气南麦性热,食之助湿生燥。秋种夏熟,得四时之气。

  《礼记》:“黍曰芗合。”《说文》:“黍,禾属而粘者也,亦曰黄黍。”苗似芦,高丈余,穗黑色,实圆重。

  《曲礼》云:“稷曰明粢。”稷,一名穄,似黍而小。《说文》:“穄  。似黍不粘。李时珍《本草纲目》谓:“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 尔雅翼》:“黍,大体似稷,故人并言黍稷。《通志》谓:“稷,苗穗似芦而米可食。是黍稷相似,苗皆如芦。李氏谓为一类二种是也。”

  谷之最细而圆者为粟,即也,北人谓小米,采必去壳,乃可食。

  秋种冬收,磨为面,可代稻。有苦甜二种,皆可食。

  一名豆,有青、黄、黑各种。其黄者可为腐。

蚕豆  俗名胡豆。荚如老蚕,又以出当蚕月,又以豆蒂痕如蚕眉,故名之曰蚕豆。《尔雅》:“戎叔谓之荏菽。” 郭璞注“即胡豆也。”

豌豆  有二种,嫩苗、荚,可茹。《广雅》:“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

绿豆:可为粉,亦可为芽。赤小豆,俗名打米膏,乡人多杂米为粥。他如篱豆,俗名眉豆;    ,俗名豇豆;四季豆之属,皆可佐食。

胡麻  俗名芝麻,一名巨胜。有黑白二种。李时珍曰:“取油,白者良;服食,黑者良”。

  俗名白菜。根大茎短名莲花白菜,根圆叶长曰箭杆白菜。

  俗名青菜,有紫色花叶各种。

芸苔  即油菜。春前采之,则枝分益茂。子可榨油,即俗所云菜油,本境制用甚夥。

萝卜  即莱菔。性能消胀,根有大如盂者。多食渗血,并白人须发。

薯蓣  即山药。根细而长,皮黄肉白,宜常食。又有红薯,种出交广,可济荒歉。

倭苣  出倭国。可为蔬。

菠薐  种出泥波罗。性滑,久食令人脚弱。

  根如竹节生,一叶一花,花叶偶,故谓之藕。藕生夜,月月生一节,遇闰则益一节。可为粉。

  有紫、白二种,花叶者,为鸡冠苏。性舒畅,行气和血。子入药,亦可榨油。

         木之属

  本境多有,可作木料。近年,火柴厂须松木造签蘸药成自来火,其用尤宏。

  有刺柏、扁柏两种,纹细。其干大者,本境用制器物。

  俗名青木冈。本境多代作薪,并可为炭,即木冈炭。一作钢炭,以其木质甚坚。

青桐  俗名梧桐。材可制琴,修干直立,结子可食。然皆结于叶上,所谓梧桐叶上生偏子也。木质极轻,造物尤便。

黄桐  俗呼为桐子。树实可榨油。土人随地遍种,收利尤厚。其油可燃灯、抹船。

  本境原有条桑、刺桑,俱可饲蚕。近又远购浙桑,分布各乡,依法种植。并开桑场,种葚,期于广传。

红豆  即相思子。叶如桂而软,夏花秋实,色赤如豆。木质坚细,作器具良。

栟榈  即棕也。纹坚实,可   齿格木,棕皮可抽丝,制一切绳索。

  圆叶为构,不结实,楮之别种也。楮、构均可取皮造纸。

          竹之属

斑竹  色青无斑,大可盈握。间有青质黑斑者。

慈竹  即子母竹。生不离本,园林多有此种,皮可制器并造粗纸。

刺竹  其叶有刺,本境惟此种竹最大,可制成椽。

          草之属

   麻属。皮可为布,一岁三收。本境乡人多种之,以其利厚而植易。惟制造尚须改良。

  有数种。白茅、菅茅、黄茅、苞茅,叶皆相似。苞茅可盖屋,俗谓丝茅草。白茅根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初生苗能消瘀血,溃痈疽,列为草药。

  一名淡巴菰。本境人家多种之。产于华蓥山者尤佳,谓之山菸,能避瘴气。

  似灯心草而茎独扁,能织席。

          果之属

  本境多种。

  本境礼里偏岩场一带,家植成园,为果实之最。

  结实繁,沃之则为乌梅,盐渍为白梅,本境皆能制造。

  本境所产,肉薄核大。

        矿物产

铁矿  在本境礼里之大矿山,义里之向阳坡、风门垭,仁里之桶井峡、铁山坪各处,多产此矿,但采取不易。

煤矿  本境产煤,以龙王硐为最。其次如东山、西山、华蓥山、皮家山、铁山、二岩等处,亦产煤。土人设厂开挖,统计二百余处。近有洋商招股拟办。

石灰  亦以矿为之,但不于窑内挖取,在山面者皆可用。其制造之法,先以白石砌一大炉,取油矿石之白而易碎者,敲散,聚置炉中。下以煤火烧之,遂成石灰。用以垩屋及醃竹舀纸,皆所必须。

  有硐硝、墙硝两种。本境无多,用制火药。

碗泥  本境有白鳝泥一种,质极细软,用以造碗,亦差可用。

商务

厅治距巴县最近,商务寥寥。姑就所产所制各物运售他邑者,或民间利用各物出自他处者,分别志之,以备采择如下。

  本境产煤各山,多距江边三五十里,或由人力挑负,或用船只运装,上自定远、岳池、遂宁、合州、蓬溪、射洪一带,下至涪陵、忠、丰,并远济楚轮,所谓河炭,岁获利甚丰。

  本境前数十年,养蚕者颇鲜。自同治癸酉,川东道姚公觐元始劝民间养蚕,复为购佳种佳桑,分播道属。于是,厅民乃知蚕利,渐植渐多。近复开通农政,劝种益繁。大凡自业者,几于无不种桑养蚕。虽每家出丝多寡不等,亦商务之发达。

土药  本境种植颇多,获利较厚。更有邻境所产,会聚于厅属之乐碛,贩运汉口、沪上者,每年不下千余箱。虽未尽出本境,而土地所宜,亦自可观。洵商务之大宗。

  以本境慈竹制造。桶井、兴隆等场为最,偏岩、秦家场等次之。多由船载入小河一带,行销于合川、定远。每年约可出纸数万捆。亦商务之一端。

  本境大矿山、向阳坡等处,所产初熔铁汁成板,运销江津锅厂开铸,转售犍、富等县煮盐。

火柴  本境创设劝工丰裕公司,以工代赈,小民赖以生活者不少。约计,岁可售火柴数千箱,每箱价银十余两。亦商务之大宗。

以上所志各物,皆就本境所产而运销他邑者,其余零星各物,既未成庄,未便琐志。惟物之大宗,产自他乡而运销于本境者,尤当详志如下。

  本境设有官商。凡小河之射洪巴盐,大河之富顺子盐,皆由官商运销,每年所售甚夥。商局虽居厅城,而各路码头皆设有分店巡查。小民无知或偶自他县(如合川与邻水等县)购带零盐,辄指为私贩。商之利,亦民之害。

  本境所产无多,前有商名曰官茶,皆购自南川而运销于本境,往往藉缉私扰害。店民多受累。已请仿照归丁办法,革商认课。

棉花  本境偶有土花,零散无庄。商人由楚购运本境,昔最畅销。近因纺纱盛行,商竞购纱,棉乃滞。

  本境纺棉自织者,名家机布。购自两湖者,曰楚布,又名台布。然本境多购楚纱织布与购楚布零售者。统计,年可售银十万上下。亦商务之一端。

  本境不产蔗,凡各种糖类,多由内江等处购运至渝,复转运至水土沱镇。糖之行销,以水土沱、悦来场为最,厅城次之。年约售银数十万两。此亦本境商务也。

叶菸  分二种。一曰金堂菸,可以作烟卷吸食者;一曰郫县大菸,则不堪吸,只可用推丝烟。本境颇能畅销,由岷江运来。年约可售数千担,每担价银八九两之谱。

菜油  本境虽出菜子,可以榨油,然仅足四乡之用。而厅城油肆,皆购自定远沿镇,由小河运输。

芝麻并油  本境出产不多,类皆购自岳池、定远等处,并无商贩。

典当  本境典当一家,名兴盛当,陕人赵姓所贸。质物不丰,因与渝近。

  本境素不产磺,向之所用,购自他县。近十年来,亦设官商立店分售。每年火柴公司销用甚夥。

海味  本境无商贩运,类皆巴县各行店或水客分置。年约售银数万。


/uploads/2024/08/30130316214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