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志(上)
舆地志(上)
山脉
由邻、合、江、岳四县交界之华蓥山发源。分支出十二茅坡,经老大庵汛、磺厂垭、康家山、黄家山、五里坡、大茅坡,入偏岩乡属之皮家山。至小华蓥趋柳荫乡之梨树垭,入静观乡属之山王庙。讫滩子口属飞娃山出峡。
又一支由秦家场、新大庵汛下中兴乡,至同仁乡属之石佛寺;过茨竹乡大风垭,经放牛坪、双山,入石鞋乡属之风门垭;下龙王洞,讫仁睦乡九龙堡。
又由中兴乡文家湾下石佛寺,入大湾乡之锻金坪。趋两岔乡属矿洞崖、油厂坡,向南蜿蜒至青坪、檬子垭口,入高嘴乡之关口、海棠坝。更南行下桶井,经仙林石至坛磴湾,再南行经刘家岩、老寨子、土寨子,终于温塘峡。又由天台寺曲入尖峰顶,到鲁家坪转左入古路乡境。右下由永兴乡至乡境中嘴,入古路乡界永兴庵,经草坪场过杯盘、观音桥止。
由华蓥山抽干,经茨竹、永兴七十里至兴隆乡正脊,皆背西向东,南趋做柳枝偏放。递老女坝始折而东迤,发梧桐大障四里许即杜家坝脉脊,穿田过峡结龙会山。自此由古路、王家转两路、崇兴、鸳鸯而达县城。此为华蓥山中支正脉。
一由华蓥山西支山脉,出三汇坝,结横断山,分为东西两支:西出为江北与合川界;东出经偏岩、柳荫、静观与清平、土主、石家乡而入于峡。又麻柳山脉,由复兴、白岩至洞口止。
明月乡东山,发源于梁山、绥定;西山由邻水坛子坝、板桥子上面起。均趋张关而达洛碛。
山
仁里:
显岩山 俗称显岩子,洛碛属,离城一百四十里。石磴盘纡,丘壑幽邃,为通舒家乡、龙兴乡孔道。山腰有石龛三楹,雕镂精致,中祀观音大士,香火甚盛。《厅志》称其“丛冈耸岭,鸟道盘云”,选胜者莫穷其奥。里人戴亮吉诗:“谷底泉鸣不见泉,群峰环立井窥天。枫依青翠千竿竹,衬得红颜分外妍。未信仙心不爱山,为何佛去一龛闲。从今扫却凡香火,月白风清媚翠鬟。”里人戴自牧诗:“红树雕伤掩绿苔,幽花尚傍竹林开。仙山苦被凡人误,弥勒何时得再来?”
晚苍山 旧名碗厂沟,碗厂久停,山归乡绅戴自牧所有。万杉摇绿,枫桕杂生,秋来霜叶泛红,绚烂悦目,因更名为晚苍山。山垭有巨石,上刻“西平关”三字,不知何人何时所勒。山道险狭,昔曾置戍于此,第书缺有间,不可考耳。里人戴自牧有诗:“万松叠翠一江横,山益幽深水益清。他日诛茅来小隐,应将此地晚苍名。”
戴公山 旧名马驾山。山峰高峻,气势磅礴,如倒张扇形。山归乡绅戴亮吉所有。其经营之戴恒记煤矿公司在山麓杉树沟,产量丰富,地方利赖,因呼兹山为戴公山。
妙峰山 位于洛碛镇后,高约里许。上有隆福寺,山门题“妙峰古刹”为额,宋淳熙中建,内镌“千叶莲台”四字。里人戴亮吉诗:“千年佛殿琉璃瓦,一片晴帆翡翠江。寺内钟鱼常寂寂,门前蝴蝶自双双。”
张关山 在县东百八十里,高五里,长十里。上有天池、岩峰二洞,深远莫测。元末土寇张坤氏盘踞其山,故名张关山。明初平定之。下关十五里抵长寿界。巴县令袁锡夔有《张关行》诗:“渝州门户东铁山,又东四十曰张关。嵌岭撑天半隐见,石径蜿蜒曲如线。盗名窃姓谁氏子?元季张坤蛇豕此。杀人投沟沟水赤,恶名至今惊旅客。明初大帅斩关入,新鬼旧鬼同惊怵。厥后六合混为家,道通夔荆与梁益。沙溪瓦店三十里,行人不见居人迹。小丑林间肆剽掠,夺囚一去难追获。我来官此心烦忧,戍兵茶店督护周。上请大府报曰可,瓯脱相连士番休。萑符既靖客心壮,风雨无惊魑魅愁。屋外荒土二百步,捐买与兵做园圃。数年蚁附千余户,百姓创作新兴铺。兵民相倚永相安,种粮菽麦纵横布。绝险如初道不梗,试看行者歌于路。”
太华山 县东百九十里,高五里。茂林密箐。上则四围石岩高耸三四丈,昔人因以为寨。
老君山 在张关乡附近。山顶巨石状如人立,侧有卢家古寺。
石笋山 在龙兴乡之西十九里。有石如笋。龙兴、鱼嘴、复盛、五宝诸乡之山脉由此而出。在复盛乡之洞口又起一笔尖石,亦如笋,是首尾相应。二处均有庙。石笋之交天会,每年最热闹。
狮子山 在龙藏乡之北十六里,在关兴乡之南九里许。山顶巍峨,雄如狮子,故名。
鸡冠山 在龙藏乡之西北约十六里。其山如鸡冠形,故名。山内有煤铁矿。半山腰有一观音庙,名堕石岩。
高家山 在县东二百三十里。上有官斗石,大数百围,下有三小石垫之。四围俱连长寿界。
金钱山 在县东二百三十里。山中龙骨石上形如金钱,俗传为仙迹。
白岩山 在县东二百四十里。峰峦突兀,绵亘二十余里,东、北俱抵长寿。登高四顾,辽阔无垠;远望岩色,白光烛天,虽当隆夏,常如积雪。每风雨至,石燕飞翔,风止,悉入土中。土人掘得,翅吻宛然。下有仙女洞,明时,黔人书有“云清水碧”四字。
石马岗山 鱼嘴乡属。高一里,长二十里。山侧有莲花山、石佛寺。
卧龙山 《通志》:“在县东百二十里,高四里。”山上遇晴时常有云气,土人拟为卧龙嘘气状。
高峰寨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四面悬岩,上皆沃壤平畴,约二百余亩,中有鹿城寺,系明时所建。
塗家坪山 在县东北一百里。上皆沃壤平田,周二百余亩。下有朝阳古洞,石佛甚多,壁刻“明万历三十三年制”。
霞峰山 在县东百二十五里。峰峦层叠,时有云蒸霞蔚,境地绝佳。
铧尖石山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群山皆平,独此峰高耸,山腰突拥二石,宛如双笏相朝。
天台山 在县东百十里。上有天台古寺。
香炉山 在县东百三十里。山顶盘石圆峻,卓立云表,形如香炉。
龙脑山 在县东百三十里。其山高耸,下有清泉咽石,四时不绝。
铜鼓山 在县东百三十里。山内有石如鼓,击之如铜音响应,铿尔不绝。
白虎头山 在县东百十里。高五里。山峦雄峙,若虎蹲然。
圣卦山 在县东二百四十里。高五里。昔有圣卦寺,里人求卜辄应,岁久倾圮。山半有穿洞并大峰岩。
排花山 在县东北百六十里。高三里。上有飞泉瀑落,白如雪花。绝顶无路可通。
玉屏山 在县东百里。高十里。上有大方寺。
黄树漕山 在县东百十五里。高十里。左右两峰极峻,循漕而进,路却平缓,若忘其为山之险者。
松岭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高十里,长十余里。松林偃盖,翠泛风涛。内有石峰高耸,势若凌云,名铧尖石。
马岭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高里许。状如马颈长延。
锣顶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高三里。其顶圆如锣形,故名。山之北一里许,孤峰耸峙。有五宫堂雄镇石脊上,四围修篁,内亦宏敞。
五堡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高四里。其山蜿蜒连属,约有五堡。清光绪间,里人朱锦堂等就其下立场,名曰五宝场。
金鸡背山 在县东百三十里。高五里。山足直下大江,状若金鸡吸饮。去此三里许,有古巡检司署旧址,今为民宅。
龙冈山 在县东百三十里。高三里。山势迤蜿。上有玉皇观,明正德九年建。
刺竹山 在县东百五十里。高、长十里。多产刺竹。
仰天窝 在县东百四十里。高十里。四面高而中低,恰如锅仰之形。
羊霍山 在县东百六十里。高十里。冈上有数小阜联结,蔚然可爱。
峰顶山 在县东百八十里。高十里。孤峰耸峙,眺望极远。上有峰顶寺。
东皋山 在县东百三十里。危峰独立,四面悬岩绝壁,只有一径可通。系先朝古寨,墙垣、寨门犹存。
云硐山 在县东北百里。山有穿硐甚高阔。有水由硐底伏行十余丈方出硐口。水声潺潺,云气郁郁,灌田约六百亩,直入三元桥溪。
天星山 在县东百三十里。四面平畴,突出一峰,周围数丈如天星拱北辰之状。
石壁山 关兴乡属。高六里。峭壁嵯峨,有石如壁,故名。
双龙庵山 里人祝公亮诗:“半壁河山粉碎休,眼看大劫已临头。心坚铁石人流泪,目击兵戈我辈愁。萧寺风寒勉口诵,野僧露冷强身留。何时得睹太平日,万佛来朝拜綵旒。”
双峰山 在县东百三十里。高里许。两峰斜峙。山半有龙泉寺,建自明万历年间。
石翔山 在县东百五十里。周围峭壁纷披,望若翔舞。
辜寨坪山 在县东百五十里。高里许。四壁陡岩,上有平田百亩,林荫青蔚。前明崇祯年间辜姓孝义碑犹存。
锐锋山 在县东百六十里。高三里。为桶井之祖山。
三波山 在县东百六十里。山势层连矗耸,北有峰子岩,高深险绝,无路可通。
朝天海螺山 在县东百七十里,特立参天。
八宝山 在县东百八十里,四围小山拱护,此山独秀,隐约有宝光上浮。
小城寨山 在县东百八十里。周围悬岩陡壁,岚气隐约。寨旧有三门,墙垣犹固。
白马山 在县东百九十里。相传,此山常有白马出没,故名。
雨台山 在县东二百里。西北石岩陡峻,茂林修竹,特秀一方。
大城寨山 在县东二百里。东、南石壁陡峻,西面土岩。寨旧有四门,年久垒堑崩颓。上有平田百亩。东门岩口有古钟一口,为明万历年间置,无人移动,至今如新铸然。
龙雨山 在县东二百二十里。形如笔笏,四山朝拱,蜿蜒叠翠,接连狮子坝。《巴县志》言,“接凤尾山,中隔大城寨。”
义里:
横山 距县城四十里。前志载:“太平山麓发脉,层叠至虎子岩崛起穹窿,一脊横青,绵亘数十里。三面陡壁。”清同治初,孟姓建石寨于其上。
牛心山 一名莲花山。在县北离城五十里。尖峰耸拔,高出云际,林荫箐密,秀色苍青。远望如牛心,故名。里人祝公亮有诗:“金丹佛地莲花开,得道上人手自栽。本姓弥陀资舍利,唯心净土妙如来。背撑铁壁迎猪寨,头顶玉峰望鹿台(玉峰山、望鹿台均在其顶上)。力使九牛何所用,澄清定慧脱尘埃。”
玉峰山 又名雷音寺,为仁、义里交界处,离县城五十里。在铁山马岭坪之上,壁立嵌空,高出重霄,四面陡绝,猱升不上,俯视众山,如儿孙罗列。后人据险筑寨,下临仰天窝,左邻永福寺,昔有寨垣,为避兵之所。清光绪年间,傅春山倡首,改建上下两殿、左右两廊,增其二廊。同集观音会,暑月办会。清贡生段树培往登久矣,援笔以记其盛。诗曰:“玉峰若笔立,其上耸仙宫。纡曲一条径,登临万象空。江城看历历,驿路望濛濛。远水列明镜,遥山布画工。烟霞归腕底,星斗列心胸。野市朝飞马,溪桥夕卧虹。震惊雷扫殿,沥淅籁生松。清暑连霄雨,增寒近午风。冈峦排左右,涧谷响西东。云树低天碧,昙花映日红。华蓥当雪霁,景致每相同。此地称名胜,聊为寄诗筒。”清附生祝公亮诗:“忆昔玉峰我陟游,凭高览尽古渝州。目娱心赏尘嚣厌,利锁名缰富贵忧。到此几忘家有妇,归时似觉路无舟。休夸金马玉堂客,那及灵山景趣优。”
铁山 仁、义二里分界处,离县五十里,为恒兴乡属。高五里,长约五六十里。由华蓥山脉分支而来,山势蜿蜒,树木丛集,直趋铜锣峡大江,上达旱土沱。翠黛连绵,中有梵音寺。清贡生牟兰舟住居山麓,有《铁山远眺》诗:“重重铁岭试登临,古寺深藏纪梵音。夹路藤穿留虎迹,怪松风动哨龙吟。昏鸦造晚霜天冷,老树横秋剑壑阴。到此蓬莱应未远,一声长啸气萧森。铁山遥峙古川东,秋老荒林瞥眼红。一色丹枫霜隐隐,四围碧障雾濛濛。风吹鸟语天边外,日落人家树杪中。偶向长坪回首望,巉岩高耸石玲珑。” 前人《铁山草堂》诗:“先人留得旧山庄,四十年来补短墙。除筑几间茅屋外,更增儿辈读书堂。浓荫满院桂交荣,北牖南轩昔已成。镇日不闻宾客至,卧门黄犬寂无声。” 清附生祝公亮《铁山行》:“渝东铁山耸天际,首尾绵亘五十里。雄峨宛似雁门关,锁钥户枢作捍圉。跳梁小丑觊觎生,往往于斯争夺起。两军相斗血肉飞,惨矣枪林合弹雨。昔人凭吊古战场,天阴鬼哭泣如许。十二拐亦傍此山,石径曲曲势蜿蜒。仰视云天如坐井,上下左右无人烟。绿林萑苻此间伏,拦劫杀人越货焉。附近居民时惊怵,旅客更叹行路难。豺狼当道豕蛇毒,时到临危枉呼天。我昔带兵深划筹,道旁树剃除翳幽。轮番哨巡侦又捕,贼匪胆寒逸远陬。攘往熙来无阻梗,安途歌颂乐悠悠。时迁势异隘无守,盗跖仍复肆枭咻。况有鬼蜮含沙射,当局于心忧不忧?山名曰铁性崖岸,一片云横可遥见。而今国防扼要关,戍卫有备而无患。王公守国设天险,汤武仁师除暴乱,壶浆箪食以相迎,贵在秋毫而不犯。君不见,天时人和地利兴,古今豪杰由此善。”
平峰山 县北百一十里。上有石家庵,下有石洞甚宽敞。
上关口山 县北百三十里。大山至此有缺如门。仁、义二里连界处。
大沟山 县北百四十里。山势雄耸,绵亘十余里,上抵刘家岩、海棠坝,下抵凌云冈等处,俱产铁。下有盐井湾,井水甚咸,居人煮试,居然成盐。
聚莲山 县北百四十五里。高二里。峰若青莲,亭亭独立。四围群山,环若莲瓣。上有古寺。
狮子坪山 县北百六十里。高五里。昂首高耸,形如狮踞。
雨台山 县北百七十里。里人旧祷雨于此。上有石庙。
煅金坪山 县北二百里。绵亘二三里交邻水界。青岚横峙,雾结烟霏。旧传,先年常有金银气。
月亮山 县北二百里。高五里。草木稀少,白光灼灼,直接天半。
朝阳山 县北二百里。四山皆低,惟此独耸。一名朝阳寨。明万历时建有寺院。
太平山 县北五十里。高一里。嘉庆初年,贼匪入境,大帅于此屯兵。贼平后,里人因以命名。登山一望,沙坪周围数十余里,尽在目前。
石龙山 县北五十五里。山垭一石,大数围,长七八丈,宛如龙形。
玉峰山 县北八十里,与董黄寨对峙。高五里,周五里。上有玉皇观。峰含玉润,蔚然深秀。
凤凰山 县东北一百一十里。高五里。山形昂耸,左右两翼宛似凤翥云中。山半有古寺。
青云山 县东北百二十里。高十里,长五里。山顶石窦玲珑,出没云气,与云台山相接。
翠峰山 县东北百二十五里。高五里,长十里。峰壁古苔斑驳,虽严寒如拥苍翠。山半有红岩。
龙会山 在县兴隆乡,离城百二十里。形如龙眠,故名。有《登龙会山序》:“乙卯重阳,龙山高会,蔡伯铭序曰:九日龙山,参军落帽,桓温高会,艳羡到来。今仿樵师,昨世艰。辞各校铎,返归墓庐,艺菊种梅,冥欢如在。庐前半里许,一峰对挺,县志亦记名龙会山,其足与温所会龙山竞胜未可知?而从来谈天下峰峦,要以蜀为嶔奇,想有过之必无不及。惜瓣香两载未暇登蹑也。兹以重九,兰心等因艳昔龙山,特择地陟此巅赴佳会。席石坪,倾菊酿,时师因李载阳老先生年七十亦欣然至,兴倍增。团坐轮酌,众以大醉,各有糕题,归录成集。以今较前,宁复相亚?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山灵有知,应亦齐观,无彼此也!虽然,惟自新承师以序命,窃深有感焉。夫桓温以跋扈雄奸,一举陷蜀而图篡晋,国祚为摇,生民之祸烈矣,乃独乘间而挟孟嘉等以行乐!当日龙山环视者,得毋有疾首蹙额相告语者乎?今兹祚摇民祸,较晋末为巨,釜鱼屋乌,谁测游止?我辈仿此,将毋类伊!第稍可自遣。惟伊为摇国祚祸生民者;我辈乃生民被祸,泣国祚者。一息苏甦,无妨团暢,趁兹菊是隐逸,酒合延龄,韵事典型,自当殊彼。敬以此义,呈质仿樵师与载阳老诗翁。应更浮一大白,振头作天外看,不徒区区计彼此。龙山赏览云。”
仿樵诗曰:“满插黄花满鬓馨,龙山高处席苔青。碧幡古刹余阶石,红树秋风泻酒瓶。帽落方教头角出,糕题不许梦魂醒。者回定拟同增建,招得人间老寿星。 破瓜人数(座中共十六人)皆兰契,英妙丛中愧老夫。豪兴高登桓景协,晚香节励魏公无。瑶樽酒泛开莲社,金镂妆新出墓庐(墓庐镂金妆,菊盛开,各手一枝出游)。约共吟鏖勿醉诿,要他囊背重诗奴。”张西苓诗曰:“春晖楼接龙山路,载酒高登手仗花。鸠杖白衣香社启,雁芦红树石盘斜。囊携巵尽消桓景,帽落头还出孟嘉。座有青莲老弥健,百篇不费鼓三挝。”邹春谷诗曰:“墓庐追侍易重阳,红树青山又炫妆。放眼峡猿滋旅思,同心瓮蚁泼秋香。地跻绝顶邻天近,花是延龄验寿长。醉啸春晖楼上月,满床书史满林霜。” 傅鹤年诗云:“镂金泼墨傍篱开,路接龙山笑举杯。同是风骚能醉菊,独惭家世未调梅。沽来白堕拚樽倒,招得青莲入座陪。醉款上方天宇峻,万峰缭护此崔嵬。” 刘照藜诗曰:“龙山路透跻云巅,九皇香社声宣填。笑插东篱枝枝鲜,酒碗诗瓢拖赪肩。直造古佛瘦石边,瓣香师并老青莲。轮酌不胜思逃禅,醉狂挥帚驱云烟。倩呼雁字写吟篇,拨开纤瘴书青天。” 曾湘舲诗曰:“笑插东篱艳,清愁一概删。辽天排雁字,高会启龙山。清泼兰心契,筵围石齿斑。蓥峰遥纵目,森耸涊烟鬟。 座有稀龄客,莲青健漱霞。烟荒梵贝叶,雪艳野荞花。我快庭趋鲤,人欣麦播鸦。不愁归醉晚,霄月正清华。” 李定法诗曰:“阿侬惭宅相,高会幸从公。铺径荞花白,点山枫叶红。石盘开瓮蚁,天路接宾虹。醉眼空千里,骚情面面通。” 段如锦时年十一,诗曰:“咿牙初学语,有幸逐诗骚。花寿人同寿,山高品自高。客来欣李御,酒战欲禅逃。团契重霄上,圆头不用搔。”
分水山 县北百四十里。长数十里。岭脊左右斜分,左仁乡,右义乡。山右一洞,约深半里,壁上镌“感应灵洞”四字,里人祷雨辄应,内有龙泉。
紫霞山 县北百六十里。高五里,长十里。状如狮蹲。山左有红岩、辜家岩。
云峰山 县北百六十里。上有黄龙寺,建自明朝。
清泉山 县东北五十里。高一里,长五里。状如鱼脊,青翠薄天,左右林壑深邃,涧水回环。上有花水岩,泉流溅雪,霏霏如花。登普照寺四望,爽目快心,飘出尘外。
狮子头山 县北八里。一山崔巍,如狮昂头,凝望大江,俗名人头山。
琵琶山 县北十里。石板滩岸上,一山斜下抵江边,宛若琵琶倒倚,可观。
黄葛山 县北三十里。高三里,长五里。多黄葛古树,有龚家岩壁立嵌空。前邑令王尔鉴有诗入“艺文”。
白鹤山 县北四十里。高一里。自王家岩迤逦而下,左右斜张如白鹤舒翅。
印盒山 县北五十里。高半里,周二里。四面峭壁,顶平如印。回龙寺在前。
高峰岭山 县北五十里,高三里。前对铁山,一望辽阔。
翠云山 县北五十里。高一里,周六里。详多功城。
九龙啣珠山 县北五十五里。仙人掌下田坝中,有堡,圆俊似珠,九山环绕,势若相衔,故名。
高峰山 县北五十五里。一峰独峙,诸山环列如卫。
万峰山 县西北十里。高约一里。自华蓥山发脉,至此为县城祖山。上有万峰寺。
龙头山 县西北十余里。半面陡削,俯瞰渝郡,江城了若指掌。上有古寺。
铜鼓山 县北十余里。三峰耸峙,团圞如鼓。
白兔山 县东北十五里。林木秀密,多产白兔。上有石佛寺。
虎贲山 县西北二十余里。高二里。自鹤鳌坪落脉,分接白兔坪。
万寿山 县北二十余里。怪石林立,形如马鬣,东望渝城,“塗山字水”如在目前。山下有池,形如凤舞,俗呼为凤凰池。上有弥勒堂。
石鼓山 县北三十五里。高里许。周围悬岩,无路可通。上有古寨。
双凤山 县西北一百里。高三里,长七里。两山对峙,状如双凤。上有古峰寺。
九龙山 县西北二十里。高一里。九峰巑岏,如翔云际。明嘉靖年间,建九龙寺于中峰。
古峰山 县东北百九十里。高三里。奇峰陡削,鸟道云迷。
紫金山 县北六十里。背铁山,面华蓥,左风门,右大成,为郡城之华表。上有法济寺,嘉靖壬午建石碑尚存,内载状元刘洪章、解元刘泗、云贵督学胡积学名。惟刘洪章与刘泗科第年代无考,
玉屏山 县北八十里。高三里,周三里,状若屏扆。山半有朝阳寺。
仙几山 县北九十里。山形盘环,酷似圆几。
福寿山 王家乡五里许。山形巍峨,四面小山如儿孙罗列。里人刘营成有《重九登福寿山》诗:“朗朗福山耀太清,重阳登眺喜晴明。一峰秀耸三千界,万壑绵亘百里程。云影排空惊雁过,松涛响处听龙鸣。铁坪铜峡遥相望,除却华蓥莫与争。”“福寿山头酌九重,名峦耸翠入云峰。天寒日落闻惊雁,树老秋高欲化龙。林壑万层排远迩,屏梁二道障西东。巍然灵秀畴堪匹,应列吾乡第一峰。”
金莲山 兴隆乡里许。旧碑记:“昔有仙女游岩畔,香泉涌出现金莲”。明季,山寺半毁。清乾嘉年间,里人重修,供大士像,坐边香泉犹沥。
插旗山 在金莲山后老女坝前。巍然特耸,瞭望无遮。凡军兵、团练,多于此树帜高探焉。
文笔山 县西北百余里。高三里。芙蓉拔地,峭插云霄。里人士恒占为脱颖征。
月凤山 县西北十五里,在嘉陵江右岸。上自观音洞、绣虎岩。
进武山 县北百里。旧有庙,清初时倾圮。后于山下得一残碑, 篆“进武”二字。
石马山 县北百三十里。上有三觉寺,明万历钟记:“旧名石马山”。
慈佛山 县东北百四十里。高一里。陡壁峭削,绝顶坦平。上有慈佛寺及燕子、马黄等岩。里人祝公亮《步刘营成重阳登福寿山诗原韵》二首:“九月风高两袖清,偏逢浊世事莫明。孟嘉落帽寻幽趣,彭泽归田淡远程。福景流香斟菊酿,寿山耸秀听松鸣。雅人搦管思 崒,几与青莲把句争。”“一览众山几万重,登临有幸颂华封,棘枝羞赧栖鸣凤,萸酒方馨醉卧龙。秀出邱峦分下工,美征宾主尽南东。归时细看丹枫雅,胜赏巫云十二峰。”
礼里:
古木山 在人和乡。自鵰嘴岩分脉,蜿蜒而来。上建有梵宇。
照磨山 在人和乡。高一里,横长五六里。冈峦起伏,俨若游龙。
雨台山 在鸳鸯乡。高半里,长四里。相传,明万历年间,祈雨辄应。山顶建有岚峰寺。
方山 县西北四十里,一名凝脂山。常有云气若凝脂状。尧时,洪水不没,一名浮山。《元一统志》:“高五里,周围六十里,又名云鸿山。”《舆地纪胜》:“去县四十八里。”误。
仙女山 在县西七里。有仙女坟。
皈峰山 县北十里。横亘嘉陵江岸,宛若神龙,昂首夭娇离奇。上建香国寺。真胜景也。
金紫山 在龙溪乡。为本县来龙处。石岩危耸,分接皈峰诸山。
印盒山 在县北三十五里。山顶有巨石,宽平方正如印。
凤岭山 县北三十五里。树木纷披,山形斜列,宛若凤鸟侧翅。
磨盘山 县西北五十里。山形螺旋如磨,故名。
金凤山 县北五十里。峰顶秀削,中有石仑一线如凤冠。
兰花山 在礼嘉乡。昔土人李宣略饭牛,入山见一洞,广数丈,深数十丈,中有几席、梵经。后欲再至,不可复得。
石狮垭山 县西北九十里。二山峭峙,四壁绝险,中盘小径,分合州之境。
西山坪 县西百三十里。高五十余丈,坪阔五里,长三十里。按《巴县志》:“长五里”者,误。其山箐密林深,今开垦过半。跟冈直上岩头,交合州界。
龙脊山 县西十余里。高三四里,长六七里。峰峦嵯峨,状若龙脊。中峰最高,为康村坝之保障。
大陇山 县西二十余里。高二里。俗呼为大龙山。与龙脊山南北对峙。上有寺,建自唐初。
玉带山 县西三十里。下有溪水,如带旋绕。
石子山 县西四十里。长五六里,山脊横排如案。上多鹅卵石,故名。自照磨山分脉直出石马河。
插旗山 县西北三十里,巍然秀出。山顶有石凿一圆孔,相传,前代有大帅曾竖旗于此。
凤冠山 县西北七十里亭溪镇上。昔有僧寂崇,曾卓锡于此,拟有《亭溪八景》诗,载艺文。
月乌山 县北九十里复兴场侧。脉出华蓥山中干。
殿子山 县西北九十里。脉出东山。
观音山 县西北一百里。脉接古藏山。高半里,长四里。山顶平旷,石壁峻绝,上有田,出谷四百余石;建有观音寺。亦名宗峰山。
太公山 离县一百里。高半里。山顶大石团聚,其尤大者俗名太公石。天色清朗,登山远眺,可辨塗山揽胜亭铁柱。山麓如人脚形,俗名仙人脚。
销剑山 县西北百六十里。《图经》云:“昔人于此销铁为剑,因名。”按元、明《一统志》:“在县东北,”皆误。其山高三里。群峰竞拥,峡绕川回。山后有金钱河。
横断山 县西北百六十里。东西两山迤逦而来,至此山横断。山后交合州界。
云台山 高五丈,其岩色赤,每值日落,霞光掩映甚佳。倚岩架楼竖有庙。
古藏山 县西北百二十里。高一里。四壁陡削,上有七级石塔,宋乾道时建寺,即名塔坪。
中峰山 离县百三十里。高二里,周三里。脉出大华蓥中支。孤峰峻绝,俯瞰流川,有山羊、苦竹、天眼、走壁、干沥诸洞。上建有玛瑙观,乔松古柏,云林蓊蔚,与凤翅、白云、石冈诸峰对峙。
马脑头山 离县百三十里。山形如马,头尾俨然,文笔峰在前,瀑布泉在后山垭。
西山 县北百六十里。高四里,长三十里。脉出小华蓥山。上有三潮水洞,深三十余丈,分上、中、下三洞,水石层叠,门皆东向。久旱,洞泉日潮一次;若风雨连宵,则日有三潮。洵为第一奇境。
花耳山 县北百三十里。有岩高数百丈,长二十余里。岩下属合、岳二邑,岩上属县治。
天宫山 四围皆崇岩峭壁,东西两溪映带左右,至前面合流如渝城形势。嘉庆四年,里人修寨于此,亦名天宫寨,与玛瑙观对峙。
昆仑山 《通志》:“在县东”。《元一统志》:“在县北一百五十里,踞府及渠、合之境。高十里。上至绝顶,俯瞰三郡如指掌。然林壑深邃,每清风宕飏,峰顶绝无尘埃,如人迅扫之状。”《明一统志》谓之:“昆嵝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又名塔坪山。”按:在县东北,离城百五十里静观场侧。
大华蓥山 县北二百六十里。山势参天,云排半岭,踞县、合、岳、邻四邑之界。周围二百余里。每秋得雪甚早,入春不化。为众山鼻祖。产硫磺、竹木。多隐流匪,近渐绥靖。山顶有光明寺、铁瓦殿(余详周开丰《游华蓥山记》内)。 周开丰《游华蓥山记》:“华蓥山,去郡城西三日程。佛书祀普贤大士。庚寅春初,治装往游,以初八日渡内江,宿磨子溪。夜大雨,及明雨止。初十日天霁,至晏家坝,始入箐。山骨皲裂,乔木阴翳,仰而视之,唯见碎天;溪水潺潺,咽于危桥细栈之下。时逗微风,潆潆浪縠,乃知风姨机杼,正不亚于天孙也。苔翠湿衣,尤多南竹,子红累累,如珊瑚珠。幽秀撩人,远胜前此风味矣。暮抵秦家场,大寒,谓是山深自尔。天明启户,则银色世界,不异峨眉。于是,偕老仆,拖竹杖,出入瑶山琪树间,巾履皆白。丛树深林,古藤纠结,或如老龙,或如盘蛇;或穹起而如桥,或惊拏而勿掣。青苔延缘于上树,枝有以折者,苔须以一线缀之。数点雪花,因隙来附,最惬人意。然后,游兴大畅焉。山甚高,自晨逮禺中,乃毕登。入寺礼佛,则盗劫而僧逃。盖郡邑之内,禁令之下,常有声焉;荒山孤寺,宁待言哉!假使泥佛可用,亦不知何时舍身为赠矣。嗟夫,嗟夫!登楼而望,雪光幌漾,沁骨裂眦,咫尺之外皆重雾,不啻鸿濛未开。时天寒寺寂,客不能留,相牵而下。稍闻此山亦有圣灯及南堂佳胜,不复去。暮抵前宿家,拥炉茗话;一夜大雨。明晨,束装自负杜鹃花数树。三宿而返,天乃大晴。是行也,道可四百数十里,往返七日,得诗六首。” 重庆太守林兴泗《华蓥山》诗:“拾级登高高转幽,阴森夏木万行稠。蝉声不住赓泉韵,风色何曾下岭头。山露凉过深夜雨,笋舆牵似上滩舟。羊肠鸟道平生惯,不信人间有道周。 漫障东南半壁阴,几年源委得追寻。虎狼一日无形影,日月千秋有照临。公牍只完命吏事,慈航不晓世尊心。无端泥水庄严相,惹起闲愁直到今。”川东道张九镒《华蓥雪霁》诗:“渝州无积雪,冬日但轻寒。胡为花六出,一夕遍林峦?玉尘亦戏尔,堆作白银盘。诗情在淡远,写入辋川看。” 巴县令王尔鉴《华蓥雪霁》诗:“最爱华蓥雪,新晴映玉林。何须披鹤氅,无事待立阴。长啸联风月,空山自古今。光流尘石染,清响度崖音。” 伏虎寺释昌言《华蓥八景》诗:《银山积雪》:山色净如银,雪花大于掌。阴崖老树间,有人披鹤氅。《宝鼎连云》:螺髻如丹鼎,元气接鸿濛。上有飞仙路,垂云走太空。《三花异树》:不是思维树(思维树一树三花。见《内典》),根株胡乃并。譬比心花浓,宛聚仙人顶。《九子灵泉》:泉派蚁穿珠,山灵龙浴佛。一曲一清流,黄河犹仿佛。《渠江落照》:山爱斜阳晚,天连远岸低。日霞红万丈,倒射大江西。《石镜斜阳》:螺尖一片石,金鉴千秋炯。好登明镜台,日在西峰顶。《华严古洞》:峭壁悬崖畔,华严空诸有。不见诵经人,白云飞洞口。《玉壁浮光》:挹之无所穷,揽之不可既。一片玉光浮,莫认金银气。” 又有《登华蓥山》诗:“矗矗华蓥顶,登临别有天。川分东北界,碑记宋唐年。荆棘谁芟薙,浮云自往还。我来参法祖,古塔尚依然。” 又《华蓥山怀古》诗:“终南山不断,迤逦到华蓥。地脉蝉联千万顷,却疑五丁通蜀秦。北川名胜东川会,岳合巴邻跨一带。分疆画野入舆图,多在禹迹要荒外。峰势绵亘百余里,问谁辟路开荆杞。残碑欹斜字糊模,茫茫考顶从何始。我闻大唐于此破天荒,历宋元明及圣代。不知人世几沧桑,华严楼阁弹指现。劫火逃空佛无量,琉璃界接金银界。巍然古殿鲁灵光,我来燃香自下上。踏遍芒鞋携竹杖,斜风飘雪沾我衣,差拟仙人披鹤氅。拍手大笑凌云巅,十万奇峰皆合掌。缥缈琼乡无何有,几疑天外空搔首。卧雪眠云坐连宵,虚窗夜半扪星斗。风清月白助诗怀,懌然高望沉吟久。于今回思缔造功,海堪法祖及莲空。中有上乘文字禅,大呼前辈海天公。我辈登临西复东,灯传万古仰宗风。吁嗟乎! 灯传万古仰宗风, 岂知上下千年一瞬中。” 又《和凤山山长孙小峰(桐生)太史登华蓥山长歌》:“我不知,华严墨海一浮沤,何以转轮下世经历几桑筹;又不知,三生石上证前修,更于何处吟风赏月结同俦?乃在岳门十万人中相逢一笑心绸缪。每惜苔苓相隔二百里,年年别绪牵离忧。安得脚踏凌云巅,手摩千佛头,一登绝顶恣奇搜。今过重阳节,萧条菊篱秋。逆风吹我云出岫,穷日之力汔可休。安排茅店听鸡声,招邀一轮明月消旅愁。忽然天外飞来旧知己,特邀登山与我谋。同行更有蓬山客,涪江千里肯来游。百里当郊迓,夜风抵石兀。灵岩观音应笑我,我亦何心任去留。半途假馆宿罗市,朝泊渠江一叶舟。水程小渡山程远,斜阳淡雨点溪幽。碧崖梦绕香火愿,一缕檀余结篆不。晨起披衣天未曙,同仁拉我作诗邮。大方堂外飞余雨,莓苔屐齿滑如油。雪夜剡溪自来去,一样山阴王子猷。惟是诸公豪兴一发不可收,贾勇登之气倍遒。刀锋路接白云绕,天拂石栈难践蹂。下有悬崖百丈临深涧,上有老树杈桠枝相樛。中疑五丁开曲径,回还掉尾如金牛。二十四盘行不得,淋漓珠汗浃背流。一人扶翼一推挽,都疑天半飞鹤参差来丹仰。举头四顾天偪仄,下视人海空九州。手扪星斗摩霄汉,盘空浩气凌沧州。归来小憩竹林院,顾子一曲引歌喉。权借荒斋开文战,诗坛孙李树旗旒。左攀太史第,右登太白楼,先生弟子乐唱酬。独有苏门一长啸,大惊虎豹起潜虬。其余零星点缀处,恍若气吞云梦八九。来时见新诗,乙乙其若抽。我非佛印侣,读诗珍天球。幸有拈花使,相勖共吟讴。他日乘风过我华蓥巅,看此长歌七百言。传之万古勤雕锼,也抵东坡山门玉带悬金钩。” 又释昌言《读合州禹虹江明经〈华蓥山脉考〉》:“灵鸠飞来势 嶙,登临几辈未传真。唯公大笔开生面,幸我名山有传人。岭脉千重分嶓冢,江流九曲抵嘉岷。华蓥不是金银气,秀比峨眉月一轮。” 又释昌言《回山歌》:“虎溪回山山容蔽,容得五虎食牛羊,不容一虎识文字。文字有灵灵不死。灵不死,亦足矣。吁嗟乎,虎溪子!虎溪回山山如兀,文殊问我普贤哭。文殊问我疾如何?普贤哭我劳不胜。劳不胜,寿何增?吁嗟乎,虎溪僧! 虎溪回山众山惊,十万奇峰看此行。此行正好登宝山,何时空手便归还。便归还,心未安。吁嗟乎,虎溪难!虎溪回山山正昏,满腹热血如倾盘。替人担尽多少事,如今回头不自保。不自保, 悔迟了。吁嗟乎,虎溪老!虎溪回山山如银,一片黑云乱不分。当年有云不遮山,如今乌云覆岩下。覆岩下,无奈也。吁嗟乎,虎溪者!虎溪回山山意愁,好个弟子不回头。过去未来现在心,并无一刻敛得净。敛得净,安汝竟。吁嗟乎,虎溪病!虎溪回山山竟焦,头白眼昏齿动摇。今年行年五十四,三十二年从头数。从头数,泪如雨。吁嗟乎,虎溪苦!虎溪回山山意笑,笑汝甚的不悟道。随处安闲随地乐,世人自在尔何虚。尔何虚,空自居。吁嗟乎,虎溪愚!虎溪回山山意悲,悲汝何不早修悟。一生只从忙里过,三十晚下乱灵台。乱灵台,无主裁。吁嗟乎,虎溪呆!虎溪回山叹不足,呼尔大众分虎骨。皮毛肝胆都不要,两块骨头不朽腐。不朽腐,千万古。吁嗟乎,虎溪殂!”(附注:清同治元年秋七月三十日,师自广安归山,得嘘疾,七日弗饮食。徒众入室问病,师喟然歌此。歌毕,嘱众曰:“吾将西归矣。”合掌寂坐。次晨,示寂!华蓥山伏虎寺本堂徒众同启)
小华蓥山 县北二百二十里。高五里,周十里。脉出大华蓥,四十里为西山始脉。山势突兀,超然云表,与大华蓥相伯仲。岭半有昙花、紫云二寺。
东山 县北一百里,自大华蓥分脉。高五里,绵亘三十余里。林壑幽奥,气势磅礴。产松杉茶竹及铁矿、煤炭等物。
龙会山 县北一百二十里,在西山前。三面陡壁,东有路可通。山势若龙盘,与聚莲相接。上有集真寺、月池。
按:县治幅员数百里,其间层峦叠嶂,出异争奇者,如大城寨山、小城寨山、张关山、铁山等处,形胜扼要,险峻莫比。其他山垭谷口、峻壑高岩,或则羊肠九折,岭逼重渊;或则鸟道千盘,峰临深涧,无路可通,有险足恃。嘉庆初年,教匪不靖,里人多依山作寨,以卫乡闾,兹特揭而出之,以备观览焉。
关
重关设险,古有明文。故相地立防,所以诘奸宄而严外户也。江北陆连邻、岳,水界长、巴,山坞僻深之地,水湄奥窔之区,宵小尤易潜踪隐迹。所以,铜锣一峡,铁山、张关等要地,俱设营卡,巡逻稽察;又特设大庵一汛,为之坐镇严防。计至熟也!司其职者,果以公事为事,异言异服,有所必讥,则消祸未萌。居者行者,如游户庭,又何警备之足云耶!
铁山关 在县东一百里仁里二甲。山势高耸,北抵邻水,南连铜锣峡。绵亘二百里,俱峻岭重峰。关口踞山脊之垭,上下石磴,纡盘关内。旧设有土沱驿,又名铁山驿。
张关 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仁里五甲。山势雄峙,有古石寨二。元末土寇张坤氏窃据于此,大为民害,故名张关。明初平之。关下十五里至沙溪铺抵长寿界。
铜锣峡关 在县东四十里义里五甲。江左铁山左旋,江右塗岭右抱,陡立江岸石岩,攒锁一水中穿,为府城水路门户。昔人曾设拦江铁锁于此以立水榷。
华蓥山大庵营 在县北二百六十里,又名秦家塘。山高二十余里。为合、岳、邻与县交界之地。向多无赖之徒私挖硝磺。乾隆十七年,移驻重庆右营守备于山右,为大庵营;又移顺庆通判于山左驻岳池之大溪口,以资弹压、巡缉奸徒。为县扼要重地。
寨
仁里:
卧龙寨 距鱼嘴沱五里许,离城七八十里。(注释详卧龙山)。里人陈缉熙诗:“鱼跃无门思卧龙,不云壁画飞何从。诗书误我伏清野,冠带迷人逊老农。潦倒颓年才匪用,寒酸暮影志消融。惟甘淡泊读梁父,闲笔题诗饮薄 。”
高峰寨 县东百三十里。(注释详见高峰山)。嘉庆五年修建。
万峰寨 四面悬岩陡削,高不可攀。嘉庆三年,教匪临境,德宫保曾屯兵于此。四年,里人修筑避贼,垣墙坚固。五六年间,流寇入境,俱获安全。厅主李在文临勘,题额于二门:一“龙山保障”,一“渝水屏藩”。
天宝寨 龙兴乡属香炉山侧,与万峰寨相距。周围悬岩峭壁,上有粮田百余亩。嘉庆年间,教匪入境,邑民避难于此,安堵无惊。里人陈缉熙有诗:“天镶七宝获升平,奚用秦皇万里城。梵雨新清涤浊虑,慈航广大度高行。净心法象生岩谷,洗耳饭牛抱壁瑛。世界三千妙谛证,涅槃不灭亦不生。”
盘龙寨 地近清水溪。
石墙寨 县东百四十里。西面临河,四围石壁千仞。邑人避难于此。
天佑寨 县东百六十里。东南险峻,西北稍平。俗呼狗脑寨。
普安寨 离县百七十里。四面陡峻,半岩凿新洞九口。邑人曾避难于此。
顺天寨 即朝天海螺山。矗立参天,高莫可并。嘉庆四年,邑人曾避难于此。
狮子寨 县东百八十里。四围高耸,壁垒精严。有黔南翰林院徐准碑记(原入“艺文”),今录于后:“考古井田之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所以敦同井之谊而备御非常也。况值有事之秋,可不讲哉。今江北仁里三甲,地当孔道,盗贼之往来,遭其蹂躏者,已七年于兹矣。爰禀堂宪,修立寨栅为保护计。择地于狮子山,前俯马岭,右控天池,左凭长江,聚处其中,诚据险而防守之一计。虽然地利矣,犹有虑合寨之中,人既众多,食亦易乏,而孤峰绝顶,水源不无涸竭之时。倘一旦贼匪前来,有不仓皇失措者乎?则有寨与无寨等!合乡之人,岂皆善良?一寨之中,岂尽富民?乘其机会而开门揖盗者有之,迫于饥寒而相率为非者有之!其何恃而不恐?是在广其储蓄有以资其生而使之可守;恤其贫乏有以固其心而使之不乱。纵一旦变来仓猝,而我无虚可乘,彼将不战而自去矣。如是,则寨之设施也乌可缓!时有黄君德周、德清、德光昆季,合乡鸠工,刻日告竣。德周弟兄捐银二百余金,可谓以己之有余而济人之不足者。知其后嗣浸昌,量未有艾。至若寨中,昼则严出入,夜则谨防守;无事则彼此和睦,有事则协力同仇,不诚足以保乡闾而御外侮也哉!
双龙寨 县东百六十里,即寨子山,四围俱险。
三星寨 县东百九十里。西北稍平,东南险绝。
人和寨 县东百九十里。西南北三面险峻,东面土岩亦险,攀援无路。
黄船寨 县东二百二十里。东南陡峻,西北土岩俱险。下交长寿界。
太和寨 桶井上镇龟山顶。嘉庆四年修。
保和寨 皂角渠西岸木榕冈。嘉庆十二年建。
小城寨 距明月乡八里。周围悬岩峭壁,足称险绝。山势耸拔,风光隐约,上方无路可通。嘉庆初年,里人避难于此。有里人梅清渠诗:“天生古寨若飞空,漏滴樵楼壶铸铜。壁立千寻原地设,墙高万仞讵人工?白岩掩映峰都耸,明月照临路尚通。形势如龙神庙在,世人莫错认蜈蚣。”清长邑贡生陈曼山诗:“羊肠绕径出层空,壁墙分明铁与铜。陡绝天成由地设,自然鬼斧运神工。就中局褊基扃固,此外援孤息响通。若据形家谈胜概,常山首尾幻蜈蚣。”邑增生曾访樵诗:“万峰环压耸高空,神剑横磨铸古铜。黄袄日披登览豁,白岩霜点画图工。乾坤设险宁闲置,世宇共和喜大通。头角分明龙庙在(寨中有幸氏祠,祀龙王),留题莫错认蜈蚣。”清庠生龚蔚文诗:“晴游山遍眺秋空,鉴水青如白炼铜。雅是金城排玉垒,信非人力自天工。雨堂诗酒上方醉(幸正斋置酒佛场同人醉饮),四面乡村斜径通。为据形家题尚在,归程指点辨蜈蚣。”清庠生符泽涵诗:“小城峻峙耸虚空,四面坚刚比铁铜。伫看东河环北郭,已知天道胜人工。前头不碍云山对,干脉都同月石通。寨首既名狮子矣,形家何据拟蜈蚣。”里人靳赤美诗:“四维壁立拟悬空,反照斜阳如镜铜。新霁晴游谈胜概,前年笔迹惹诗工。大城夹臂峰同峙,古刹当心神广通。指点白岩山脉下,蜿蜒变幻成蜈蚣。”
大城寨 距明月乡二里许。东南北三方峭壁巉岩,足称险绝;西方一面俱系土岩,设立寨门独当一面。若地利加以人和,控制得宜,诚足为一方保障。嘉庆初年,教匪不靖,里人避兵于此。曾金镛有诗:“漫觅桃园想避秦,大秦人胜武陵人。塞翁住处马声歇,客子游时莺弄频。蚕豆荚才堪试饷,凤桐花已渐宜春。削巉莫向东门立,宝惜风光宝爱身。(其二)病风侬也步风和,榕树阴中缓缓过。青界雨山开远镇,碧凝一水护东河。沉醺贺监酣茵卧(时梅清渠醉卧草地),题咏苏瞻笑墨磨。归醉穿塍带何物,衣香点遍菜花多。”
仙人寨 辜寨坪上。
马耳寨 一方稍平。
大宝寨
星宿寨 四方俱险。
二郎寨 县东百六十里。西南陡岩石壁,东北临河,形势绝胜。下有旧桥,系长邑往来通衢,为明隆庆间,知府任惟一示谕建修。
太洪寨 县东百六十里。
人儿寨 县东百七十里。
凤翔寨 地近鹰鹞石。
石翔山寨 山势极高,二面悬岩,形如狮子。大江流至寨下,忽转江环抱,折流十余里,仍至寨前。里人于狮形之头尾处,创立二寨。颇称奇险。
顺卦寺寨 尖峰极高,山顶有二石如顺卦形,故名。里人创寨于上。其下有洞,亦可容数百人。
游家寨 县东百七十里。
太安寨 辜姓所修。
龙安寨 县东。嘉庆初年所建。
兴隆寨 龙兴寺后。
天元寨 李家坪狮子湾。
石龙寨
大寨二寨三寨 石屏乡下街口里许名狮子坝,突立一石屏,高三十余丈,长约二百步,曰大寨。沿冈行里半,突立一石屏,高二十余丈,长约二百步,曰二寨。又过岚垭行里半,突立一石屏,高十余丈,长约百步,曰三寨。此寨本无寨垣,只有巨石数块屹立,林木森蔚,与大寨二寨等平,一直望去,如乾坤三画,不高不低,至是而止。以外散一大坝曰五里坪,亦本乡之奇观也。清贡生段树培有诗:“山自华蓥一脉来,绵延到此起三台。参差好似华峰立,平正犹如乾卦排。仰望危崖心欲堕,登临绝嶂眼常开。玉屏字迹何人作,名士龚君号旭斋(三寨上有石刻“玉屏列星”四字,系巴邑龚旭斋书)”。
神仙寨 在舒家乡南二里许。原有神像,相传献贼扰川,培修神寨未竣,贼至,仰见寨上金甲排墙,贼畏而退,故名。有人为之题曰:“从古神仙名寨,感通自有由来。培修险刹避凶灾,献贼扰川时代。蠢尔为仇队摆,岩墙金甲早排。抬头山下倒如柴,威震东漕永赖。”
青龙寨 与神仙寨相近。乡人曹柏荣等经修,为避兵匪之所。有龚作霜《清明诗》曰:“欲放踏青眼,青龙寨上游。攀迹新境界,造访旧风流。惠我仙机话,忘他禊手修。避秦高处好,山胜会稽头。 不惯桃源住,飞天好避秦。高修空世俗,利见活仙真。后会亲多士,前来谢个人。聚谭归去晚,补咏舞雩春。”
新寨子 距舒家乡二十里,地名汪家山。其侧有峨眉山。四围均悬崖绝壁,创自前清嘉庆间。真胜地也。
杨洪庵寨 距舒家乡二十四里。清乾隆间修。避兵匪,其地最险,只一路可通。其山顶形如船像,中有石泉喷水而出,天旱不涸。
林家山寨 距舒家乡十八里。清道光末年,陈廷琫、方应全等请示募修。地势高敞,险要无比;森林绵亘,不可指数。
义里:
石鼓寨 县东北二十里。山高里许,与尖山庙对峙。四面悬岩,山顶旧有石垣。
得胜寨 县东北三十里。一峰耸峙,昔人曾建寨避兵,石垣旧垒犹存。
龙门寨 兴隆乡斑竹园后。嘉庆年间建,可容千余人。
回龙寨 县北百五十里。三面皆石壁陡岩。
仁和寨 县北九十里,下有王家场。
黄杨寨 县东一百六十里。下有团鱼堡。
狮子脑寨 县东百一十里。四面俱险。
玉佛寨 县东北三十里。嘉庆元年建。
女人寨 县北百八十里。四面陡险,能容千余人。近大湾场。
关圣寨 县东百五十里。四围高峻,险要争奇。
高峰寨 县东北四十里。
三才寨 县东北五十里。
十全寨 县东百五十里。四围险峻。
董黄寨 县东北八十里。高五里,长三里。奇峰陡削,四面峭壁悬岩,若鬼斧劈成。嘉庆初年建。
天元寨 县北七十里沙坪场属。
汪家山寨 兴隆乡汪家山。
大保寨 在兴隆乡后河张家嘴西对岸。
鹞工寨 在兴隆乡。形势险峻,本无墙垣。
三元寨 在龙门寨对面,夜十八洞上。形势险绝。
插旗山寨 在兴隆乡插旗山顶。
汪家坪寨 王家乡二里许。两面临岩,可避匪乱。
飞龙寨 距王家乡五里许。由本乡集资建修。地势平坦,一面临岩。
高峰寺寨 距王家乡五里。地势甚高,上有寺庙, 有看师经理。
毛家岩寨 距王家乡五里。系汪彭二姓所有。二方临岩,可以避匪。
珠流滩寨 距王家乡六里许。三面陡绝,可避匪患。
礼里:
全安寨 离李家场三里尖山岭上。三面据岩,一面援梯可上,能容数百人。嘉庆二年建。
天宝寨 后面据岩,余皆陡坡峻坂,可容千余人。嘉庆八年建。
古佛寨 李家场后。三面据岩,一面平旷,可容千余人。
静安寨 西北二面据岩,东南平旷,可容千余人。
大云山寨 东南垣外地势较低,西北平旷,中可容数百人。
油榨岩寨 在中白庙坎上,与观音山对峙。嘉庆初年建。
天成寨 在静观场东五里。四面皆悬岩绝壁,险峻无比。周围约四里。嘉庆初年,里人恃以避贼。
三星寨 形势险固与天成寨同。
鸡冠寨 左右据岩,前后援梯可上。
大龙寨 大印滩坎上,可容千余人。嘉庆四年建修。
玉屏寨 清溪口坎上,旧名擂鼓山。四面皆石壁巉岩,惟两头置门可通人行。嘉庆年修。
观音寨 东西两山之中,四面石壁陡绝,山顶平旷,上有田出谷四百余石。嘉庆时,教匪入境,里人避居于此,安堵无恙。
天宫寨 在天宫山。嘉庆四年建。陡岩峭壁,约高数十仞。周围二三里,可容数千人。
玛瑙寨 孤峰耸秀,陡险异常。嘉庆年间,里人曾避兵于此,旧垒犹存。
天全寨 在油榨岩。四面陡壁峻绝,无路可通,惟两头置有城门。嘉庆时,贼匪扰境已逼寨下,有捕猎者黄姓弟兄数人,颇有胆略,急用竹席染墨裹作大炮形状以张声势。贼遂疑畏不前。合寨人民保全者甚众,故曰天全寨。各处修筑自此始。有宾城举人陈櫲写《天全寨碑记》:“天全寨者,远近诸寨之倡首也。当嘉庆三年冬,贼匪云集静观场,乌合十余万,游骑数百千,斩刈人民,焚烧庐舍,炮声震地,火光烛天。此时,各境尚未有寨也;即有欲作寨者,又未知果能坚守否也。于是,仓皇失措,不得已而或藏密箐,或渡大江,以侥幸于万一。然往往为贼所得,遭掳被害者比比矣。独此寨,周围不过一二里,男妇不满三百人,而且墙垣未完,枪矛无几,乃首事诸人,毅然以蚁漏一拳之区,当蜂拥众贼之势,昼则忘餐,夜则废寝;守望不足,则权以妇人充丁;器械不齐,则假以竹木作炮。随方设计,委曲求全。与贼相拒者十余日,卒毙贼数人。贼乃敛威以去。于是,远近闻之,作寨者遂踵相接矣。余至其地,见其垣墉巩固,户口稠密,大非昔比。喟然叹曩之得全,盖得之人力者居多,未必皆出于天幸。然人事得则天意亦若为转移矣。向使有天险之形势,而无卓然之胆识以守之,未必其能保全也。嗟乎,自古之享大俸,拥大城,一遇贼而辄委之不顾者,不知凡几。况此琐琐编户之民,区区一蜗之地乎哉!乃蕞尔弹丸,非有计千计万之多,非有五里十里之广。而一当大寇之来,竟能百计防维,使贼知寨之必不可破;而四方亦皆信坚守之可以全生,其所关岂浅鲜哉!余嘉首事诸人之胆识过人,又欲使人知有志者之事竟成也!因乐为之记。”
天心寨 在西山白云寺之南,脉接小华蓥,距水土沱十余里。孤峰峻耸,高四里许,顶平坦,不甚宽大,可容百余人。东望渝城,西望合州,了然可见。嘉庆时,里人曾避贼于此。
万全寨 在静观乡。四围高峻,可以避兵匪容千人。有邑拔贡黄泽民《重修礼里万全寨记》曰:“礼里万全寨工竣之六年,首事等请记其事,且告余曰,此寨创自清初,嘉庆间修补之。咸、同军兴,复缮葺完固。承平四十余年,堞垣倾圮过半矣。光绪戊戌,余匪事起,官谕团练修寨堡亟甚。胡君中行等,立集各团筹修斯寨。不数月告竣,寨完善如初。众议:寨有基者,仍凭先年官印字约;凡入寨起屋者,每间岁给地租钱一百文,广狭不拘也;其基在公用地者,例不取租钱,亦不得拉毁,时久暂无限也。此寨规之大略也!工兴之始,原与协力、和睦、上云各团议准:公派公用,务应急需。乃有事则踊跃于前,无事则观望于后,靡用千有余金。至今收款数百,垫款亦数百,虽官府饬追,究难填齐。唯冀时和年丰,徐筹收补而已。此收费之大略也。不记其略,久焉奚考!余曰:‘详哉君言!赘说勿庸矣。’夫寨峙静观场之东南,上有天成、三星、天元、古城各寨为之屏障,以环护其间,守在四隅。万全可也。寨之名不虚传,又得君等急公好义,布置妥贴,捐修者有人,垫修者有人,则万姓之保全岂浅鲜哉!故乐记之。清光绪三十年甲辰三月,里人黄泽民。”
小华蓥寨 其高无比,寨顶常有云气。险要非常,可以避匪。
永安寨 大梁寨 顺天寨俱险,可以避匪。
太和寨 在罗盘坝。嘉庆四年,陈、王、潘三姓建。前任张司马瑞溥题“三姓厥成”四字于寨门上。
天宝寨 一名寨坪。三面据石岩,前有小溪隔断。寨门外创一浮桥。后壁巉岩数十仞,大溪旋绕。傍岩凿有小路,立小寨门以通出入,形势最险。两崖多植虬松,浓荫夹覆,分外峥嵘。创自嘉庆四年。周围三百六十丈,长百丈,横四十八丈。
天定寨 去土主场二里,创自嘉庆四年。地势高耸,右据万家岩石壁,左据张家岩石壁;上下两岩交关处,沿岩砌石,周围一千二百四十丈,长四百二十丈,横二百五十丈。内有池塘二口,田谷可收三十余石,土亦可收数十石。寨门共三道。
洞
仁里:
罗汉洞 在铁山坪山腰。里人相传:昔有牧童饭牛,忽逢一人引至洞中,得见满堂罗汉皆系金身,光彩异常。出洞后,逐处留记。归家唤人往观,忽然不见。故名罗汉洞。
潮阳洞 属复盛乡(注释详见潮阳寺)。相传韩文公之子曾修性其间,故名。祝公亮诗曰:“书藏石室洞中天,学博道高儒又仙。追忆鳄驱诚有感,仰瞻鹤范敬又添。禊修不让兰亭集,迹遁偏胜菊径鲜。乱世桃源堪避此,潮阳千古几人先。”
圆觉洞 东皋山脚下。其洞极幽深雅趣,内有古佛三尊,俱先朝修建。岩崙上刻有“圆觉仙洞”四大字。
天梁洞 洞内有天成石梁一条横于岩崙。系万历年间,居士李孔阳捐修庙宇,并置常住若干。内有古碑,字没无考。
大消洞 深不可测。
大屋洞 城东百七十里。壁岩高大如屋,前面临河,最称险要。里人曾避难于此。
凌霄洞 城东百七十里。洞有石田五坵,多产硝。邑人曾避难于此。
排花洞 洞口高十余丈,宽三四丈,深远莫测,有泉出鱼,名曰洋鱼。
高梯洞 县东百六十里。岩高数十丈,横长里许,其洞最多,俱可避贼。
岩风洞 县东百五十里。峰顶寺后,从上至下三丈余高,可容数千人。
水龙洞 县东百六十里。宽深莫测,下有阴河。
避患洞 辜寨坪岩下。昔人于此避难,故名。
天成洞 黄家坪岩下。洞宽数丈,能容数百人。
老鹰岩洞 在云洞山上。曾避贼匪,可容百余人。
陶坝口洞 山下接连四十余洞,内多钟乳倒垂,望之状如列星。里人曾避贼于此。绵亘穿连可容数千人。
宏农洞 避患洞侧。
天元洞 城东百九十里。洞依岩壁,两岸半岩凿有对洞。洞内有涧,清泉不竭,可以避贼。
仙女洞 在白岩山。内刻“云青水碧”四字。每值岁旱,祷雨辄应。洞下泉涌,可济数千余亩。相传人见美女梳头;凡筵宴,可借用桌几器物,后因不还,不能再借。周茂林家有铜盆一口,即系借物。
干坝子龙洞 在张关乡。可溉田百亩。
蟒洞 在张关乡后 。可以销水。
干龙洞 在汪家漕。
响水洞 在龙藏乡西约十里许。其水流潺潺有声。古人题有诗句,字迹模糊难辨。
锡壶洞 在龙藏乡之北约十里许。相传洞内有一锡壶。天旱时,将洞水车出,锡壶现则雨。
穿洞 在铁山之侧。孔窍相通,能避水火。上有瀑布,泉涌流洞下,溉田数百亩。里人祝公亮有诗曰:“俗尘缭绕在胸中,穿去穿来总是空。防备敌机犹可用,振兴国土不为功。人心似此浑闲过,世事如斯许融通。地厚天高乌足语,惟看两袖透清风。”
凉风洞 在张关乡属王家湾。可以避兵,水可溉田。
万安洞 在张关峰顶山上。顶有庙,庙后有洞二,可以避兵匪。洞中之水可以溉田数十亩。
老龙洞 兴仁乡。有游全仲,素忠实,贸机房。咸丰初年,掉花乐碛,澡拾龙王残像一尊,不胜太息。禀卦祝曰:“你若救旱,我能救你。”神允。又曰:“要不失信。”亦允。遂负入龙王场老龙洞中,塑彩安座。嗣后,过必进香,祷雨辄应;设或不雨,仲则倒地骗哭,若小儿然,责神失信误人,“我何面目见人,如不发雨,纵死不去。”龙王莫可,天变大雨。仲乃起,谢恩而走。人如斯诚,神如斯应,真愚人也,亦真异人也。屡试屡验,特志之。
红岩洞 由兴仁乡白岩右转,有洞名红岩,内塑龙王、川主,乡人为之装彩。有人为之咏曰:“白岩一转红岩洞,装彩洞门神仙供。赴会都因访道来,轩辕曾否相迎送”。
白云洞 在白岩山左畔。常有白云封洞,故名。有人为之题曰:“白云洞在白岩中,时有白云洞口封。此处真尘飞不到,好从岩畔访仙踪。”
万人洞 在白云洞左,其中宽大,可容万人,故名。有人为之题曰:“飞空一洞天,可结万人缘。寻得避秦处,都为上界仙。”
棺材洞 在白岩万人洞左。内有铁连环悬棺,未知悬自何时,无从查考,惟棺上漆光如故。顶上有泉涌出,俯听潮声,清响可人。有人为之题曰:“不葬坤舆不葬天,出神躯壳古今悬。知他日月精华受,又证白岩一洞仙。”
熊爬洞 在兴仁乡北大垭口下面。洞内怪石玲珑,有狮球等形。相传,昔年有人见人熊爬洞口,窥内仙物,故名。
念经洞 距舒家乡二十里,在下洞口东。深十余丈,宽五丈,高三丈。洞外悬岩陡壁,天然而成,内有石桌、石凳古迹。昔有人在洞中念经修养,故名。
癞疤洞 在舒家乡东槽上二十五里。洞口一丈,中甚宽,其深莫测。洞中有马、牛、猪、羊等物蹄迹。进二三里,复有女子、小孩足迹,长尺许。本乡陈一堂闻之,特于清光绪二十八年五月,邀友多人,手执灯亮入内,得见踪迹不虚,但不敢深入。
义里:
五云洞 在县西北大竹林上。洞有大石覆其上。其最内一层另有大石封固。洞外两大石对峙,名曰石门。洞有石床石枕。相传,宋隐士田子英修道于此。岩壁刻文数百言,颇多残缺,皆禅语也。洞前有庙,有明万历巡按李时华碑记。
感应洞 在桶井乡温塘峡上,祷雨辄应。又有三元洞、巴岩洞、高洞子等,俱可避兵。邑增生曾访樵云:“桶井感应洞,名胜也,题者寥寥。民国甲寅冬,诸生自馆归,约游峡探洞,预邀余遥致一律以倡,限‘梅、开、该、回、来’为韵 。乃诗:‘记曾吹笛弄江梅(十五年前五月曾纳凉游探),龙洞入深楼枉开(中有楼田床柱)。白鹿嘉鱼三蜀峙,仁山智水一身该。酒呼竹凤穿烟去,果荐松猿带月回。逢着鱼舟凭寄语,桃花红遍订重来’”。邹春谷诗:“漫说归鞍只探梅,洞天福地要人开。江山风月苏坡主,忠孝神仙许令该。酒榼酣酬心共醉,渔舟临去首望回。灵扃得路宁抛舍,浪涨桃花我又来。”傅森龄诗:“骑驴归去共寻梅,路出三阳古洞开。琼乳螭猊色相活,兰心诗酒性情该。峡栖猿早停长啸,秦避人知第几回。牢志者番拼认熟,桃花不误掉舟来。”傅庆龄诗:“一只春丐古红梅,当作桃花洞口开。风雪谿山物外赏,桑麻鸡犬个中该。记曾香炷逢三日(洞香会以三月三日极盛,余前岁曾赴此),笑此寒冲是二回。席地倒樽期共醉,槛边招进好峰来。”
夜十八洞 在兴隆乡属观音塘东下乱石间。有石门垣,入之甚深。里人曾避贼其中。十八者,言洞之多也。有曾访樵诗:“洞探十八幽同夜,转入天台古道场。穷措豕鱼欺野竖(寺有训蒙江叟,认字多讹),村人鸡酒祀山王。莲龛红嫩舒榕叶,荇渚青潆浣禊觞。扶醉幸邀童冠力,沿途风细楝花香。”蔡伯铭诗:“层穿古洞步天台,五百阿罗笑口开(寺有五百罗汉)。秧播一犁羌待泽,铎司三豕未曾猜。花村别有林央赛,莲座同欣大士陪。数曲清流双瓮酒,碧榕阴里笑衔杯。”李升卿诗:“拟拼诗酒上天台,十八层光古洞开。佛界花殷知母放,江郎才尽鲁鱼猜。惠风不减兰亭禊,甘露襄成曲水杯。瓮酿未干余兴款,咏归不要子规催。”
豹子洞 在兴隆乡鹞子寨岩畔。昔尝伏豹,故名。避兵可容数十人。
松岩五洞 在兴隆乡龙门山后岩腰间。古为蛮洞。清乾、嘉间,里人辟以避兵。容数十人。曾访樵有诗:“巉岩髯盖各千寻,洞口莓苔翠碧侵。春到石梁人采药,风来松径鹤听琴。碑余古篆摹真意,迹访游仙契道心,醉拟孙登空际啸,涛声齐应作龙吟。”
洪岩洞 在兴隆乡老女坝岩腰。甚险峻。避兵可容百余人。
龙滴水洞 在县北四十里。洞阔六丈,入内平坦,忽一石,高丈许,有细窠八,俗谓之八坵田。大石悬覆其上,仰视无隙,水滴如珠,泻入窠中,每岁转移无定。里人云,视所滴何处,即以验其方之丰稔焉。
长生洞 在关圣寨石岩上。昔里人周节妇年九十余,避难于此。贼蹑之,闻人众喧哗,得以免。因名长生洞。
雾隐洞 在李家乡四里许。长七八里。里人云,与江岸侧七孔子相通。洞中长有风雷声,壁多蝙蝠飞鼠。刘处士率里人燃炬入内深探,甫二里许,寒气逼人,不敢前进而返。
紫霞洞 在李家乡岚峰寺岩口。昔有陈教善修行于此羽化。
老君洞 离石屏场三里许观音岩半岩间。高二丈余,缘梯而上。深约二丈,宽一丈,高八尺。中有石床、石凳俱全,清洁无尘,并无蚊蝇。每当夏日,大雅名流、骚人墨客,携酒谈天,不用风扇,避暑歇凉,乐而忘醉。后人募资立一半月亭于洞外,惜无人照料,年久半就倾圮也。
礼里:
老龙洞 县西百二十里郑家湾后。洞在半山间,势极陡峻,内有三层,能容千余人。嘉庆时,居民避贼于此。
干洞子 炭口,在观音峡中。
没水洞 在刘家槽一带,溪水暗消处,
龙洞口 在江岸上岩腰。相传,有龙潜其中。洞口经冬有白气蒸腾,暖如釜上气。
龙王洞 在东山上张家垭口下。两山壁立,一泉涌出,灌田千余亩,久旱不竭。
佛洞 东山圆通寺背后。约深二丈,高二丈,内塑佛像。亦名佛洞寺。
高滩洞 黑水滩下流,高数丈。洞在危岩乱石中,深不可测。每当水涌,声闻数十里。里人以为晴雨之验。
卢家洞 县西百六十里,白云寺前。高阔幽深,可容数十席。内有石鼓、石钟悬列左右,击之铿然有声。
石牛沟洞 东山上。洞可容数百人。嘉庆时,里人避难于此。岩上流泉不竭,路极险仄。
官竹洞 去金剑山三里。上下俱绝壁,洞在半岩,凿石梯五十余级,猱升而上,入洞极险。嘉庆时,里人避贼于此,全活数百人。内有阴河一道,久旱洞吼,声闻数十里。岩下涌泉变浊,则不日大雨必至。
白岩洞 金剑山后。形势绝险。避贼数次,全活千余人。
河西洞 在石家乡。洞深数百丈,俱平坦高阔,十丈内有阴河,浅处揭衣可涉。与沙土洞通,并石笋倒悬,状如菱角。幽鸟相逐,水声如鸣金石,长时不歇。
山羊洞 中奇岭坎下对岸。石壁千仞,洞前河坝平坦。嘉庆初年于此避贼,全活数千人。
神仙洞 邓家沟口外。两洞并列,岩上清泉流下成潭,嘉庆年造浮桥横渡,避贼于此。
倒座洞 县北百二十里喻家槽。岩高数十仞,洞宽数尺,深十余丈。里人曾避贼于此。
跳鸡洞 距石家乡三里。内容宽大,历为乡人避暑之所。
甘龙洞 其水四时不涸,并清洁无比。晴久一浊,或一天或两三天,必有大水。
安龙洞 在偏岩乡。高三丈余,其深无比,内有阴河。可以避匪、纳凉。
唐家洞 在偏岩乡金刀峡。高百丈余,其险无比,所谓一将当关,万夫莫御。
岩
仁里:
鹞子岩 鱼嘴镇下游石岩上。形如鹞。
豹子岩 金鸡背山。其岩如截,上有豹足迹在,经年不化。
重石岩 县东百三十里,龙兴场后山上。有两石层累危悬,若覆若坠,高峙绝顶。
二磴岩 县东百三十里。峭壁层岩,道路险峻。磴上一黄梿树,枝繁叶茂。下有两岔溪,由天生溪、马鞍沱东流入太洪江。
佛耳岩 去城一百里。上有古佛寺。
红岩 在佛耳岩山。岩如赤壁,每当夕阳返照,云霞相映,光彩异常。
燕子岩 县东百八十里。层峦叠翠,古木萧森,山势高耸,常有燕子飞舞,故名。
蜜蜂岩 县东百八十里。高耸参天,蜂藏岩穴。里人每获其利。
七星岩 县东百六十里。岩高数丈,直截江心。遇水落后,水绕石梁,其势洄潆,媚若怀珠。
七孔岩 县东百三十里。高二里许。凿七孔于悬岩,人迹难到。相传,上古架巢营窟时所为。
观音岩 小城寨半岩上。
写字岩 在洞口。乾隆戊申年大水,舟人书字为记。嗣后,凡遇大水,皆有书之者。
鹞鹰岩 在洞口峡中最高处。每春,鹰孕子时,群鹰遍集岩际,故名。
显岩 县东百七十里。岩高数里。崇岗峻岭,鸟道盘云,选胜者莫穷其奥。
东岩 在鱼嘴乡五里。东面,昔苏东坡于石壁上题有“东岩”二字,惜年久,多被竹根掩蔽耳。里人陈缉熙有诗:“东坡提管巉岩挥,胜迹长留垂遗徽。自是银钩并铁画,俨然鹤舞与鸿飞。灵钟秀敏人文起,春老秋高日月辉。惟惜竹筿铺碧盖,模糊顾影叹时非。”
青岩 在石船乡境内。其岩壁四时常青,夕阳反照,光彩异常。岩下有古寺一座,仍名青岩。
老鹰岩 在旱土乡铁山之首。里人祝公亮有诗:“铁鹰轧轧向空飞,父老频惊究孰归。岩谷深藏尘事异,衣冠久厌人心非。瞵瞵铁食下咽毒,累累危巢迫胁威。群恶相攻何时已,菩提各证树清徽。”
义里:
福寿岩 绝壁陡峭,无路攀援。乾隆年间,里人凿路砌栏,并建观音阁于岩畔。槛外溪水潆洄,最为清雅。
炒米岩 去城百七十里,上有五星岩,下有大岩。每值春水泛涨,其泉自象月岩坠下,如炒米状。
田公岩 县西北四十里五云洞下,蹇忠定公墓东,石上刊“田公岩”三字。按,田公,即子英也。
龙登岩 岩悬百仞,下临大溪;怪石狰狞,莫可名状。
龙游岩 岩高数丈,陡险异常。里人置庙岩畔,曰龙游寺。
辜家岩 去城百六十里。下有开科硐,可容百余人。
磉礅岩 去城百六十里。下有观音洞,可容百余人。
龚家岩 去城三十里。下有硐,极宽敞,上多黄葛古树。巴县令王尔鉴有诗:“悬岩竹树影参天,岩上人家屋数椽。莫笑倚门黄葛老,犹撑古干撼风烟。”
鵰嘴岩 距人和乡二里许,为该乡去礼嘉乡大路。周开丰有《鵰嘴岩大雪》诗:“久思净聪明,置身嵰山巅。嵰山多绛雪,饵之可得仙。自顾非仙才,存想亦徒然。但愿一飞洒,含滋润麦田。斗室亦复佳,助我梅花妍。皓皓界天白,皑皑落我前。举酒与之对,鹤氅何翩跹。乃自新滩遇,不见且三年。昨闻鵰嘴岩,滕六此盘旋。瑶簪闲琪树,圭方而璧圆。吾虽不及见,闻之心神骞。尘胸聊一洗,藉尔为良缘。莫谓不及见,宛在高崖边。闻声而相思,殊胜见者贤。”
礼里:
凤头岩 县西北五十里鸡冠滩岸上。山形陡峻,有轩翥势。
燕子岩 石壁耸拔,两边岩石张列如燕翅然。下有洞,宽平高旷,可容数千人。岩檐水泉瀑泻,飞雪溅珠,宛然水晶帘一幅,洵不亚庐山奇观也。
石
仁里:
海螺石 在县鱼嘴沱上游。一石中空,形似海螺。吹之则声闻十余里。
麻雀墩石 在鱼嘴镇上游。一石堡上有青草蔓长,常有雀无数巢于其上。里人以为风水。
迎春石 在乐碛场河中。一大石甚平。相传,乐碛系原枳县地,迎春于此。上有石刻,字迹漫灭不可读。
五堕石 在南沱子上。一大石在下,四石挨次堕上。
鹞子石 在鱼嘴镇下游石岩上,形如鹞。
占丰石 在明月乡长滩河溪中。每岁水涨,有涉溺必旱,无则年丰。即俗呼毛兜石。
焦巴石 在明月乡滚珠滩下游。大石突峙沙洲,形象奇异。相传为明翰林李允钓台。
生云石 明月乡大河堰之上。俗名干鸡石。其形如鸡,四时观之,常有烟雾蒙笼作氤氲状。
仙人石 明月乡李家上湾钟毓山顶,有石大百余围,石上有赤足迹一,长二尺有余;一在河西乱石鼓山,左右相符。
关门石 在太洪江口,方正一石横当其中,水涨则没。
明月石 在明月乡中心校庭中,有石如月形。文人题咏甚多,兹摘数诗于后。明月乡中心学校原为清集贤书院,门首联曰:“道脉明明,垂统如悬千古月;文泉滚滚,挥毫直落九天珠”(清贡生刘世禄)。 《明月石--真愚子古风并跋》,清附生龚荣轩:“民国辛亥春,校长龚蔚文重修月石,主席曾仿樵先生性骚雅颂,表彰斯石,嘱愚提咏。违则先生不举,是负月石以负先生矣。爰不揣冒昧,作一丑婢前行,以寻阳春之曲:‘宫墙数仞旧坛宅,庭心凸起玲珑石。梯云取到定周生,举杯邀来或太白。一落尘世几经年,垢涂劫灰埋皓魄。新修正拟玉盘圆,故痕不要纤眉窄。八万四千挥云斧,我亦丛中分一席。老树婆娑嗤不伦,柔茎丹桂难合格。黄耳偏灵像兔眠(校犬常眠石上),素娥微嫌泯蟾迹。未须三五常团圞,仙曲惯听霓裳拍。借问仙人宋无忌(时学董宋培之在近),此生合否琼楼客。两曜从来地底生,庭心月是天心月。’” 曾仿樵(名金镛)古风并序:“镛,压股寒毡,怅墨磨乎半世。入怀明月,幸石证以三生。荆楚老神仙,峙竹林而契我(愚与蔚文、泽钧两侄同事)门墙。新友士环,槐市其惭。侬每值课余,时参清宴。大斫轮倡提风雅,合令云母千秋;小垂手学步霓裳,将母玉娥一笑!勉为附咏,难讳鄙疏。搜索枯肠,聊襄韵事。‘嫦娥奔去苦幽悭,千年夜静凄风鬟。顾兔药输白玉臼,望夫石化点苍山。吴刚斫桂初未觉,周子梯云携取还。秋中醉罢不知检,襟袖阔落遗此间。晶毬灼轩走平地,宝镜当楼撑瑶函。即托文心照圆朗,耻作媚眉怜纤弯。杯酒邀来频对影,筠帘卷上便怡颜。那嫌尘嚣近酒市,青莲逝后空巉巉。婆娑旧树余颓尾,劫灰半掩苔发斑。我来正重修斧日,百二丹根方稚孱(两校学生共计百二)。佐削轮圭装七宝,襄剔藤萝持短镵。行盼流辉蔼霄际,霓裳曲舞争斓斒。无忌仙人腾笑口,传帝有诏收精环。仙阿御驶金波没,高凌云汉开天关,’” 龚泽钧七绝:“水精德耀水晶毬,石列宫墙合点头。万古文心长照徹,二分莫许让扬州。”“御到庭心总望舒,苔痕渣秽旧蟾蜍。我惭佐斧重修月,长此盈盈好映书。” 清附生龚炳章《明月石》七律三首:“锦里攀丹往恨盈,喜兹日步月中行。一轮皓魄凝磐山,万古文心映水晶。何事照书燃太乙,好教对影伴长庚。结璘顾兔应常皎,那俟中秋始倍明”。“晚风石上话前因,洽契三生笑语亲。席地得闲同玩月,谈天无碍各搜神。凤仙种就环花侍,兔魄邀来酌酒频。一样光圆融上下,书成太史定重轮”。“白月明明原在天,如何庭石亦团圆。仰观常有盈亏质,俯视从无上下弦。夏至每邀清署客,夜来合降广寒仙。此间疑是蟾宫阙,安闲罗公导引前。” 童玉瑛(渭阳)题《咏石鼓》:“晨钟野寺听分明,有鼓寂然无鼓声。记里大人空欲打,援桴小子岂能鸣。百花催不传芳信,千杖敲难警众生。相刻为鱼如可叩,痴聋也使耳都倾。”
摸儿石 在大城寨岩脚灵石山庙内。有清贡生黄二山诗云:“我昔西游古芙蓉,有祠道左石室中。两楹森簇竖桅斗,惊煞停舆问土风。言是土神神最灵,降禅从不薄钗裙。夜深忽奏迎神曲,暗把娇儿持赠人。我闻此语殊骇怪,闺闱甘为鬼所卖。安有生生造化机,徒凭泥偶深深拜。不图故乡奇更奇,大城山下小招提。香花上供生公石,竞说摸来剧有儿。记曾入寺循廊走,瞥眼奇形真奇丑。生憎瑟缩一龟头,骚动纤纤描凤手。叹息蚩蚩自古愚,生儿无术只工谀。媚灶不灵求媚石,料他奸鬼亦揶揄。君不见,陵阳子仲饵远志,廿年有子二十七;杜征有子百四十,服食天冬三万日。闻说长生尚有方,岂同淫昏屑屈膝。又不见,赵宋张耆侍中家,窗开马厩敞群花。纵然得子且蕃衍,无奈诲淫念以差。李唐国中曾使浙,谬说裴妻思念切。万里归来儿已生,巫山魂梦是谁结。如斯幻妄想都讹,儿乎儿乎何必摸。若将此理明香阃,枉费娘心一片婆。我今更与分明导,炼石化石非神妙。由来妙合本天成,顽石如何能责报。不然移石入兰房,佳人日对理红妆。暗中不惜频摸索,未必生儿万万行。” 贡生长寿陈戬诗:“履武吞珠自昔时,大城遗石又摸儿。灵通岱岳标神异,德沛群山显地奇。举子无功欣得所,宜男有路得安宁。精英团聚都玄鸟,面目玲珑半紫芝。蚌老还胎随手应,麟翔欲降点头就。抱顽妙悉穹民苦,守今终怜匹妇痴。星士携回传后裔,丈人拜罢喜诸姬。圣朝须上华封祝,益嗣添丁莫浪疑。”
望江石 在石船乡小石门河边,有巨石斜卧高耸,形如望江,故名。
鹩鸹石 距石船乡十里许有石梁,上有二石高耸峙立,形如鹩鸹,故名。下有幺铺数间。为由石入渝之要道。
纱帽石 在兴仁乡白岩头顶,高处有石如纱帽,却向长寿县。
将军石 在兴仁乡白岩尾石关门上面,立一石人有威武像,故名。
关门石 在兴仁乡白岩尾,路上有崙石一块,朝上看浑不见路,故名。
义里:
狮子石 县北六十里。高二丈,长三丈。蹲踞甚雄,有回望朝曒之势。
羖子石 高峰寺山门外水田中,形如射圃之羖,首尾长九尺,腹宽六尺。
双凤石 县北四十里。两石对峙,高二丈余,展翼舒翰,俨然双凤。
锣锅石 砚台石下。其石圆俊,酷似刁斗之覆。高一丈七尺,围九丈五尺。
乌牛石 去多宝场一里许。有大小石横岗,形如牛卧。
砚台石 悦来场下游江中,其形如砚。
笔架石 悦来场下游,在砚台石之左。
仙人磴石 在杉木坪。大数百围,下有三石如鼎足垫之,二实一虚,居民无意摇之则动。
蛤蟆石 县东北八十里龙门桥下。
仙迹石 观音桥坎下老桥石堆上有足迹二,长二尺许。相传,仙人曾欲于此架桥。以形迹观之,信然。
石龙 沙坪五里,有石龙山,其形似龙,故名。
石鼓 在县东北七十里。上镌“石龙岗”三字。
石笋 县东北三十里,有石倚石马而立,高八九丈,广二三丈。
石马 县东北百二十里石马坪溪中。高八九丈,长十余丈,腹下空阔,可容百余人。与石马山、三星山鼎峙。
石虎 沙坪乡属石龙山,有石如龙一般,对面即有石虎,形极酷肖。
栖凤石 县东北百里。进武山溪中二溪合流,回环映带,外有双凤桥,石居于其间。高六七丈,阔二三丈,有若凤然,名曰栖凤。
木鱼石 距多宝场二里。大路左侧有大石,酷似木鱼。
棺材石 距王家乡七里,有石形似棺材,故名。
石棺木 鸳鸯乡去五里,桃子垭大路侧,有石长五六丈,方正似棺木,故称为石棺木云。有清贡生黄东辉诗:“玉榇从天降岂真,一拳石古道横陈。空疑万世留仙骨,欲把三生证夙因。斧凿原无痕破碎,泥沙莫掩象轮囷。备经盘错腾身价,高卧他山不老春。 厚葬凭谁力挽回,生成怪石费疑猜。天心要使函灵气,俗眼何能识大材。有盖羞将余子覆,摸棱未许五丁开。年年历炼风和雨,自是坚贞总不灰。 一棺借问造何年、城上多功掌亦仙。朽腐非同摧草木,沉埋讵肯淬风烟。云根久定迁无地,月斧难修成本天。笑彼公输莫试巧,徒将机窆费周旋。 神仙一去几千秋,顽性亦灵石尚留。骨露嶒崚休瘗骨,头经点化即回头。王乔万古长眠否,司马三年能作不。苔也斑然纷点翠,伊谁貍首继清讴。”
鼻眼石 在两岔河白壁庙附近。有石高丈许,自生两孔,常出清泉。后有人误凿其孔,泉遂下注,不由孔出。
九龙石 在两岔河境。石形圆,上一排九眼,大小不一,宽平丈余。下小约六七尺。俗传,为九龙场之风水,若眼内燃以火,伊场必见火灾云。
立马石 在奓口石下游。高八九尺,长丈余,头轩尾轻,望之若立马状。
斋粑石 其形如饼,三个重叠,高五六尺,大一丈许。
猪头石 斋粑石之对岸里许。有石高丈余,大丈余,形似猪首,抬头张口欲食斋粑然。
马儿石 两岔乡辜家岩路旁。一石如马伏卧状,头昂尾低,鬃披宛然,嘴腹毕肖。马后亦深黡俨然。传闻,屡显灵异,后被雷劈断云。
猴子石 在石屏场大寨侧。岩边昂耸一石,高二丈余,取名猴子石。头与身不相联,天生一椭圆石,大有数围,堕在猴身颈上。远望勾腰驼背,如猴蹲踞,故名。昔有堪舆留有前记,云:“石人背石印,勾腰驼背往前撙,有人识得其龙穴,九个翰林五布政。”
仙人掌石 距鸳鸯乡十五里许。有石约五六尺长,其形如掌,石上有指拇纹,又有拳痕二个。相传,为鲁班弟子赵小二驱石入铜锣峡塞填峡水,至此有观音大士在途。赵问:“前面有猪一群,走至何处?”答:“只见石头,并未见猪。”而石遂不动。赵至,愤极,以手掌击之,复加拳打,故石上现如是痕迹。故名。
礼里:
金鼓石 鹤鳌坪下大路边,其形如鼓,周围二尺六寸。
石船 响洞子大田中,其形如船,故名。
纱帽石 东山上两巨石错叠,上方下圆,远近皆望见之,右有道明寺。
猴子石 黄土坡侧。石高四丈有奇,如猿坐定,头背皆肖。
兔耳石 文昌宫对面。山形起伏,状如脱兔,山顶两石对峙,高二丈余,亦似狡兔形状,里人以兔耳名之。
鲤鱼石 长沟田中,其形如鱼,长一丈有奇。因以名焉。
猫儿石 嘉陵江岸,岩石狰狞,蹲立百仞,若捕鼠状。
鬼劈石 香国寺岸侧,劈立数仞,一线中分,俨然斧劈。
印石 香国寺后大溪田中,石形方正如印绶然。
灯台石 香国寺岸侧,与纱帽石隔岸对峙。
仙履石 香国寺后,盘石上现一足迹,约二尺许。相传,昔有仙人过此,特留奇踪。
桌子石 长沟路边,形如方桌。
锣音石 水流急湍,远听之如锣音。
明月石 回龙桥下。旧传,石壁上有形如月,辉光映照。今为人所损,不复明,惟圆形尚存。
簸箕石 滥泥垭半山,一石圆阔二丈有奇,如簸箕然。
石钟 得龙庙后小溪中,其形如钟,中空,大水湍激,宛有镗鞳声。
石榨 塔坪寺东大石岩下。一石中分,其形如榨,宽八尺,长二丈余。
罗盘石 周围宽十丈有奇,团圆平正,酷似罗盘。里人名其地曰罗坪坝,以此。
铜鼓石 照磨山。高七八尺,广一丈余。
坐虎石 二河口观音岩岭上。石约高二丈,其形如虎坐然。
仙女石 李市镇坎上。山约高二里,其顶有石如螺髻状,因名。
玉女石 在玉女峡。一石独立,两髻风鬟天然,媚秀如玉女状。石坝乡易辰生有《咏仙女石》诗:“飞琼独自下天阊,根托空山岁月长。莫怪硁硁心不转,要存灵迹在吾乡。 桃花岂入细柳宫,长默无言怅术穷。记否娲皇施锻炼,曾襄五色补天功。 可并麻姑快学仙,红尘底事久流连。裙衩毕与须眉异,那见香焚拜米颠。 亦行云雨满江关,应有神功运翠鬟。只惜才人无宋玉,香魂不再梦巫山。 瑶池谪下许飞琼,雨雨风风岁几更。枉说补天成五色,谁同赏月话三生。 茫茫尘世心难转,屹屹深山气倍清。冷淡自甘还自慰,焚香不灵羡米颠。”
七星鱼石 属复兴乡,塞汤家岩水口。
纱台石 与浮印石对峙,在汤家岩侧。
浮印石 与纱台石对峙,在汤家岩侧。
铜鼓石 在复兴场后文昌宫侧。周围十余丈,其形如鼓。人步其上,其音如鼓。
鲤鱼石 在长沟大田中,有十尾石如鲤鱼,顺流朝拜华蓥一般。
鹞子石 在东岳庙。距复兴乡十里许。
豹子石 其形如豹子,故名。岩现观音二尊。
白鹤石、香炉石、 子石、蟠龙石、大印石、狮子石、乌龟石,以上七石,均在沙盔岩,其形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