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馆藏

食货志(中、下)

 

 

 

 

食货志(中、下)

钱币

钱币,大别为硬币、软币二种。硬币,凡金、银、铜、铁所铸者属之;软币,凡以纸印行者属之。其币形、币品之变迁情形,均有专书可考,无待繁引。兹仅就四川于清代、民国通行各种钱币略述之。硬币一为银锭,率以十两为一锭,五两为中锭,析小为分钱。若洪江之马蹄银、江西之元宝,均重五十两,因平色参差,携带沉重,银元使用时,渐次稀少。二为制钱。清代顺、康、雍、干四朝,所铸制钱,均好周郭。嘉、道、咸、同、光、宣六朝,所铸每况愈下。钱以贯计,仍嫌繁重。铜元兴,渐被改铸。三为铜元,改制钱穿孔之制。光绪三十二年,各直省始铸当十铜元。初意补制钱之不足,旋知中可渔利,加铸当二十。入民国,四川则铸当五十乃至当一百与二百。川战频兴,各军更以铸铜元为筹饷要诀,又有所谓新当二百出现市场,质量较旧尤逊。致令物价增高,民生凋敝。四为银元,光绪十四年,粤督张之洞仿墨西哥鹰洋创铸于广州。二十七年。四川亦于成都设厂铸造一元主币,并铸五角、二角、一角、一仙辅币。民国年,重庆亦设厂开铸一元币。成色较省厂更差,谓之渝版(按是时流通川省银元。成色最佳者为光绪、宣统龙洋,次为袁头。成都厂民元、民八、民十五所铸之汉字半元,银持均逊。民三所铸之无须汉字大洋[反面汉字小圈内无两须]、民十七重庆铜元局所铸之有须大洋[反面汉字下小圈内有两小须]、民八成都厂所铸之金字旁汉字大洋[正面‘银’字之金字旁系正书金],银色亦逊,尚可通用。至民十三,黔军周西成在赤水所铸汉字大洋,民十四、十五,向成杰师长在合川所铸汉字大洋,银色太坏,均不通用)。二十三年,财政部电令停铸,将币模缴销。重庆厂铸之铜元、银元,数目不明。成都厂自开铸以来,迄民国十七年止,所铸数目有如左表:

财政部成都造币厂历年铜元数目表

                                              单位:枚

    类别

年别

二百

一百

五十

二十

一十

五文

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

8037671

17235067

85048

三十一年

17282484

78752587

三十二年

16278652

96310653

三十三年

14144820

114154541

三十四年

20606498

127284424

宣统元年

19074490

131617208

    二年

9193444

74857036

    三

5147928

25456183

民国元年

9354084

12476661

60550205

    二年

1956103

9639602

30337353

9614403

21977500

    三年

13788

680821

51468510

8309706

    四年

47751491

16090730

389935

    五年

738572

3754007

37584443

7299032

285570

    六年

4179640

11333030

39989000

七年

8045956

13718401

40734082

59818

914780

411914

八年

71619270

9101581

59159

    九年

28913486

43880901

3522569

十年

5015361

104168924

388187

251719

十一年

137336260

842062

61704

十二年

50540670

85192922

690692

57114

28083

十三年

142857110

2502359

146400

1298676

10000

十四年

146931000

十五年

128282476

7055448

90100

十六年

140417677

十七年

135945000

合   计

764923353

404295260

373646326

178826526

749516902

506121

说明:查川厂历年未由厂销毁各种铜币,故表内未列销毁一栏。

财政部成都造币厂历年铸造银币及销毁旧币数目表

                                                 单位:枚

    类别

年别

一元

五角

二角

一角

半角

销毁

光绪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

1404737

62885

108180

392397

300920

二十九年

781609

135116

116686

76044

173728

三十年

323523

6490

15500

28480

三十一年

226411

104027

303666

474674

三十二年

1080538

71912

209072

66500

65560

三十三年

1493162

18090

39840

81700

46000

三十四年

1180823

78876

107226

191880

59269

宣统元年

1792768

12100

19920

134267

    二年

738107

12534

112820

566100

    三

316730

13730

21285

32050

民国元年

2866988

146916

95950

370561

    二年

3815291

62900

    三年

6926211

26200

    四年

6786100

69100

    五年

5426750

150000

    六年

5253750

七年

4522730

八年

6920340

九年

4853350

十年

5170890

十一年

2791890

1677950

十二年

342170

5170460

十三年

5579700

十四年

2984200

十五年

8226600

十六年

13852560

十七年

7684370

1594289

合   计

72699238

40057635

1037325

1924493

1240057

5715245

说明:查川厂历年均未销毁各币。至十七年,始由厂收熔五角改铸大元。本表所列销毁数目,即指所销之五角数目。此外,各种银币均无销毁。

软币,即纸币。四川流通者,以清季大清银行发行纸币为始。入民国则有中国银行(即大清银行改称)、交通银行纸币,均可兑换银元,行使尚利。民元,四川省政府发行一元军用票,因无准备金,币值低落。民五,督军陈宦向中国银行借兑换券四百万,四川省银行濬

川原自制纸币三百万作基金,以五折收回,停止使用。未几,四川地方银行与民办之中和银行、美丰银行、大中银行,又次第发行纸币。皆因准备不足,迭起挤兑风潮。中和、大中停业,美丰改组,均将纸币收销。四川地方银行所发纸币,截至二十四年六月十四日止,为数共达三千二百万零三千二百六十三元四角,其准备金共仅一百二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四元八角,不敷之数达三千零七十六万零三百一十八元五角二分。中央为安定川省金融,乃加以整理,即以所收四川省统税及印花、烟酒税款,月拨五十五万元为基金,由中央发行库券三千万元,定期六十四个月清偿,专充收回地钞之用。复以川省币制紊乱原因,并由于银币成色未能划一,须以中央本钞为本位,由中央统一发行,始纳入正轨。于同年八月,规定收销四川地钞及收兑四川杂币办法。大略川全省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均以中央本钞为本位。市面所有之杂银币,除成色、重量与银本位币条例规定相符合者,得以一元兑换中央本钞一元行使外,其余概照财政部所颁《收兑杂色银料简则》,各依其所含银质换给中央本钞。其换回之杂色银币,由中央银行运厂改铸。财政部将整理金融库券三千万元,向中央银行抵押二千三百万元,连同四川省政府分期应交之款,一并交与中央银行委托分期收回地钞销毁。此项办法施行后,进行尚为顺利,杂钞得以如限收回,而素称复杂之四川币制,得以归于统一。是年十一月四日,财政部改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纸币定为法币(旋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纸币)。所有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以防白银之外流(我国币制,向系两、元并用,折算繁难。民国二十二年四月,废两改元,币制基础渐定。二十三年间,海外银价步涨,我国银价较国际市场银价为低,遂致白银大量外流。财政部为保存币材,乃征收白银出口税及平衡税。然不能防止私运,因毅然禁使现金,专用纸币,名曰法币)。于是,市面只用软币,无复硬币。时政府威信孚民,令出民遵。不意二十六抗战军兴,战费浩繁,发行膨胀,币信渐摇,物价步涨。三十四年胜利到来,本可加以整理,不幸内战旋起,发行不可收拾;物价奔腾空前,经济濒于崩溃。乃于三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起,施行金元券政策,规定以法币三百万元兑换金元券一元。同为软币,人民怀疑。不数月,金元券贬值,即超过法币十余年贬值之程度。从前行法币时,尚未兑尽之银元,又渐出市面为交易媒介。银元与金元券比值达一与十余亿之巨。物价奇昂,较第一次世界大战羌帖、马克、法郎比价尤贱,迫政府不得不迁就事实于三十八年六月,又公布银元券币制。说者谓我国货币,在此十四年间,从银元到法币,从法币到金元券,又从金元券到银元,恰如首都在短短四年中,由重庆到南京,由南京到广州,由广州回到重庆,历史是演进抑是兜圈,诚不胜感慨之至。时各省多自行币制,独四川犹守中央法令。而民间银元奇缺,交易皆以物易物,谷米、棉纱均成计价标准。最奇者,重庆为中央机关设防,其防卫工款需银元八十余万元,独责重庆市、江、巴两县分担。无论国防经费负担不公,而强无作有,民命何堪?此其币制演变之奇局,亦一市两县人民之浩劫也。(一市两县民意机关,俱请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减免此项工款。本县参议会上,张长官文云:“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钧鉴:查重庆市防卫工款,江北县摊派银元一十二万元。前经本参议会大会议决,请求免缴,未蒙照准,不胜惶惑。无论国防工程专责一市两县负担经费,于情未协;又无论政府倡言,确保华南顾急,急退婴渝市,欲作少康一旅,楚国三户,难取民信。即就事实言之,上项派款,原定七月内分期缴楚,现已逾期,均未能如命。若本江北县照派规定,应以收谷五百市石粮户为对象,一查粮册,此等粮户为数不多,乃扩大对象,凡经营工商业者,皆应摊派。而本县工商界,除江合煤矿公司较大外,余皆小本经营,因时局影响,江合已在吃老本,余尽处于瘫痪状态;且金券失灵,乡镇交易,均系以物易物。近虽改行银元,此物笨重,乡镇无大宗交易,流通绝少,银元券仍难下乡。今乃令缴,虽万银元,求非所有,点金何术?警备部屡派人到县坐索,县府亦严催乡镇速缴。奈无中不能生有,应者寥寥。迄至现在,警备部仅来提去一千五百元,距派相差甚巨,可知缴纳之难。顾亭林论明季钱粮,谓:‘在关中见征粮之日,民毕出卖其妻子儿女,谓之人市。因有谷无银,所获非所输也。银非天降,虽尽鞭挞以求之,亦安所得哉?’读此已极伤心惨目,乃今日县中不特无银,即粮,应担负征购并借、军队在县者提拨严厉,恐余粮有限,易银无从。今当收拾人心之际,有此现象,虑不相宜。谨再沥陈民瘼,电请鉴核,务乞哀此孑遗,准将工程派款,全令豁免,稍存元气,人民幸甚,国家幸甚!伏候示遵。”此文未奉批答,而县政府仍派员向各乡镇强迫追收。旋蒋总统来重庆,经人民请求免收。察知民困,实难强无作有,允即停收;并令将已收之款退还(是否真能退还,则不可考也)。

县银行

民国二十八年,奉省令筹备县银行,定股额四十万元,由县政府拨官股二十万元;成立董事会,推文化成为董事长。于三十一年十月十日在县政府迁徙地两路口开业,一面呈候财政部立案。三十二年,奉财政部银字第四四零号执照,复于是年六月一日正式开幕。文董事长与临时参议会参议长戴正诚商榷,推设各乡镇分行办法。戴参议长谓总行资金薄弱,势难调拨,不如仿北京政府时代殖业银行、边业银行、察哈尔兴业银行成例,由愿开行者就地集资,领牌自办,仍与总行取密切联络,惟会计独立,盈亏各别。文韪其议。于是,乐碛、静观两镇先后成立分行。嗣总行随县政府迁到大石乡,实行代理公库,业务渐多,基础日固,乐碛、静观两分行遂移交总行接办,以期统一。

合作金库

民国三十二年,奉令成立合作金库于两路镇,由县府拨官股 万,招合作社股 万。县府迁大石乡时,随同移来,业务清淡,于三十七年歇业。

公学产

公学产年收租金为县预算上之重要收入。分田租、地租、房租三项。其田土、房、物原为清代三费公田、宾兴书院、义学等产业,及民国收归公有之县乡会产、庙产。据三十八年预算,租金列一一七二三八元内,田租七一五一八元(本县田租,稻谷调整为一五八九二市石八斗八升。每石以九折,计一四三○三市石五斗九升二合。每石以五元作价如上数),地租四○七二○元(本县收包谷租七六八市石,每石以四○元计三○七二○元,又地皮租金一○○○○元,合如上数)房租五○○○元。

附,旧志载三费公田、宾兴书院、义学产业始末

    《福主倡置三费碑记(道光十五年,同知福珠朗阿倡捐,复劝三里士民乐输买置

为劝谕绅民捐助银两,筹办三费,业已买置田亩,经费有备。勒石刊碑,以垂久远事。

窃照江北,幅员辽阔,滨临大江,商贾云集,莠良杂处。每岁之内,不惟命案迭出,而自缢、路毙之案,亦复层见不少。地方官廉俸无多,凡遇命案,解费以及下乡相验,一切夫马费用,未能捐廉垫办,不能不资借民。而差役即借以需索,地主、邻右,往往受其扰累。是以本府莅任,遇有命案,下乡相验一切夫马使费,均自捐廉垫办,并不丝毫累及闾阎。第恐更任以后,未必依照永行。又照磨一官,俸微廉薄,捕贼缉盗,以及卫署日用薪水,所获廉俸,实不敷用,均由本府捐廉资助。数载以来,官民庶获相安,亦恐本府更任以后,不免易辙,不得不熟为筹划,以为久远之计。爰集阖邑绅民,妥向议商,必须备银置买产业,费用常经,方足以垂久远。谕令查照。粮银量力捐资,并不稍为勉强,勒听其自行完纳。随派公正绅耆,设局经收。兹据各绅民等,踊跃从事,争先恐后,各按粮一,议纳银五两,赴局完纳银一万一千五百八十四两。自愿乐输,赴局完纳银五千八百九十两。共完纳银一万七千四百七十四两。本府倡捐银一千二百两。总共银一万八千六百七十四两。契买鹤鳌坪、书房湾、王家岩、金家湾田业四处,共值银二万零七百四十五两九钱七分,收取押佃银二千五百四十八两八钱。实用去一万八千一百九十七两一钱七分。余银四百七十六两八钱三分,作为局中伙食、买田谢中酒水及以钱合银敷水费用。岁收租谷五百九十九石,干租钱十四千二百文。其田均系平原,岁有水源可靠。各佃约内载明,无论年岁丰歉,租照原  不得短少。核计谷石值,最昂之年,可售银一千四五百两,或值中昂及最低之年,亦可售银一千二三百两,足敷届年一切支用。惟是事属创始,新定章程,若不申详立案,不足以昭核实。查本府现置各田,秋收即  租谷,售价获银。议以本年十月初一日为始,至道光十六年九月三十日为止,计岁一周。所获之银,每月给照磨银五十两,岁给银六百两。余银作为印官遇有命案下乡相验及招解人犯等项之费。如遇届年命案较少,银有余剩,留为次年之用。设命案较多,支用稍有不敷,官自捐廉垫办,不得丝毫派累闾阎。其支用银数,随时登记,造册申报道、府宪,以备查考。届年于秋收后,定限于九月内卖谷,声明获价银若干两,并将一年支用数目,汇齐核明,总报一次,以期年清年疑,俾免弊混。似此立定章程,在官则经费有备,办公不致掣肘;在民则相安无事,永不受其扰累;即在照磨,得此需助,可以奉公守已,不预民词,讼端可息。《论语》云:‘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本府莅任江北,八载于兹,自分实无建树,惟以廉洁自守,勤慎居官,素为尔百姓信从。尔百姓乐于从事,集腋成裘,勷兹盛举。兹以尔百姓所出之资,为尔百姓置此公产。本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官民一体,互为世守罔替,彼此若能不涉侵渔,可期与国同为不朽,实于尔百姓大有裨益。除将经费数目开列于后,俾众咸知。爰勒碑石,复刊成帙,以垂久远。是为序。

计开:

一、 本府倡捐,银一千二百两。

一、 劝捐绅民,银一万七千四百七十四两。

一、 买王大泽地名鹤鳌坪田业一份,价银一万四千三百九十五两

九钱七分,收取押佃银一千二百八十四两八钱,岁收租谷四百三十一石。

一、 买陈久治地名书房湾田业一份,价银三千二百两,收取押佃

银四百五十两,岁收租谷八十石。

一、 买萧春亭地名王家岩田业一份,价银一千七百五十两,收取

押佃银六百一十四两,岁收租谷五十石、干租钱十四千二百文。

一、 买金黄氏地名金家湾田业一份,价银一千四百两,收取押佃

银二百两,岁收租谷三十八石。

一、 每月给照磨缉捕薪水,银五十两,岁银六百两。

一、 招解人犯解费,斩犯一案一犯银五十两;一案二犯,银九

十两。加一犯加银四十两。

一、 绞犯,一案一犯银四十两;一案二犯七十五两。加一犯

加银三十两。军流、徒犯,解省者与绞犯同。

一、 解道、府军流、徒犯,一案一犯银二十二两;一案二犯

三十五两。加一犯加银十三两。

一、 解府徒犯,一案一犯银十五两;一案二犯,银二十三两。

加一犯加银八两。

一、 相验夫马,一日来回用钱十一千;二日来回用钱二十

一千;三日来回用钱三十一千。如遇四五日来回,按日递加。

一、 售谷银两,饬交户房存贮。遇有命件,刑房取用,造册报销。

每月给户房经管饭食银一两,刑房纸笔、饭食银一两五钱。

一、 置买王家岩、书房湾、金家湾、鹤鳌坪四处田业,只准退银

加租,不准加银短租。

一、 各处业内柴山、竹木禁蓄,成林伐卖,银两悉归公有。

一、 四契共载条粮银四两八钱七分三厘八毫七丝,按每粮一两,

征银一两四钱五分,每年共应征银七两零六分七厘二毫,遇闰加增银一钱四分六厘二毫二丝。

以上各条支用,随时登记,拎道、府两宪按月造表,按年总报。

合并谕知

道光二十三年,谷价大减,粜银不敷,福主方欲倡举续捐,买置

田亩,以补不足。议甫定,旋赴京陛见。署任沈主,踵而行之。奈新莅斯土,民情未洽,乐输者仅四之一。已买江家沟、白鹤观田业二处,福宪回任,众户乐输,始行归款。

            沈主《裁拨毗卢公费公设宾兴碑记》

    事有以公济公,彼此两不相妨,适足以相济者,如所拨毗卢寺盈余,以作宾兴经费是也。道光二十三年,余署江北厅篆之十一月,有生监伍星泰等,以毗卢寺每年积有盈余谷石,禀请拨给,以济寒儒。是年,汪先焕适获秋捷,无力进京,恳将毗卢寺旷款,着给该举人以为北上路费。余以事属周急义举,批饬该首事等,集议酌给在案。嗣因厅举人龚照璜亦属贫寒,无力会试生监傅朗、朱光旦、何肯堂等,亦就案禀请。余以事同一体,批饬首事,邀集公正绅耆,议明酌给。今年二月,廪生李延英、幸炳南、吕载阳等,复禀请裁汰盈余,以济乡会两试贫寒士子路费。余因查毗卢寺积年成案,细阅该首事等,历未报销粜谷价值,核以三费报销谷价,远不相符。大率皆贵卖贱报,其中不无侵蚀之弊。原事属已往,姑从宽免究。窃思毗卢寺原系前明故宦王明池所施产业,岁收租谷一百六十石,外当廖姓田租二十八石,犹有街基、土租在外。除寺僧焚献及拨给书院膏火外,余谷尚多,若仍听其存留,则积之三五年间,不过将庙宇黝垩辉煌一番,便足为报销地步,究于公事何裨?则与其使不肖者从中侵渔,何如拨给乡、会两试士子路费!则施济者可以广其实惠,而单寒者可以沾其盈余。其于培植人材之道,为何如也?余因批饬生监等,禀公议明,每年预存培修庙宇谷二十石,寺僧焚献谷十八石,书院火谷三十石,分给悯恻堂施棺木谷二十石,余谷作为酌给乡、会两试路费,具禀立册存案。每岁择公正绅耆轮流经管,逐年更换。其卖谷支出,仍照书院事例,一体报销核夺。所有裁拨原由,业已详具府、道两宪立案。俾行之永久,务使读书士子,鼓励前程;仍于毗卢寺焚献,永远不废,是则余之鄙意也。至日后文风日盛,人材蔚兴,经费或有不敷,则有望于后之官斯土者。是为记。

计开:毗卢寺每年收租谷一百八十八石

一、每年存贮培修庙宇谷二十石,其谷择价昂时出售。每月按照一分营息,更换首事上交下接,禀官存案。

一、每年支拨嘉陵书院膏火谷三十石。

一、每年支给寺僧焚献谷十八石。

一、每年拨支悯恻堂施棺木谷二十石。

一、支学署文武生科场分录、送遗才、文书谷十八石。

一、每年支祭祀王将军银十二两。

一、每年支上粮银二两。

一、每年支香灯银十二两。

一、遇科场年,分帮给礼房誊录书手银十二两。

补同知署江北理民府松樵沈英撰  道光二十四年季秋月中浣 

  吉旦。

嘉陵书院:在厅治西。按:江北自乾隆二十三年分设后,向无书院。于今学宫侧设立义学,嘉庆十一年,同知张瑞溥购熊姓住宅捐,设膏火课士于中。嘉庆十二年,始集三里绅耆,劝令捐输,复自捐银一千两,另买全补愚房屋,改建书院。榜院门曰“嘉陵”,添设膏火,以资课读。同知翟凤翱有建修碑记,入艺文

嘉陵书院捐款及每年应收公项银谷数目:

特授重庆江北理民府同知、永嘉张瑞溥捐银一千两。

一、 三里乐输买书院,银一千两。

一、 周宗仁、谭正纪、胡正义捐当银三十七两二钱八分。

一、 李光略捐银八两。

一、 谢朝佐捐当价银一项,议减收银十七两。

一、 童光卿捐当房价一项,议减收银二十四两。

一、张仲先捐借债一项,议减收银四十两。

一、孙仲祥捐银五十两。

一、三里捐还南京寺押佃,银九百两。

一、田毓东捐当曹如山槽房、器具,议减收,赎当九七平银三十两。存当铺生息。

一、张义成捐银二两七钱。

一、潘炳捐银三两六钱。

一、李星富捐当房价,议减收,银八两八钱。

一、伍建隆捐岳家沟房十余间,拨归皂班承办祭羊。

一、官基一碗水、土沱佃租,钱一千余(此项已拨入复兴义学)。

一、官基鲁班嘴等处,礼房催收,缴钱十二千。

一、官基碛坝照铺,量收。

一、武国捐银十两。

一、张德忠捐银五十两。

一、张扬森捐当石大文街房取佃,银六两。

一、贺登备、简应科捐当梁姓地土取佃,银三两二钱。

一、龙占先捐傅天荣榨房取租,银五两。

一、田毓东捐悦来场铺地取租,钱四十余千。

一、徐永沛、徐永淮徐永煌捐买龚良美田房取租,谷四十八石。

一、陈吉翰等禀,充佛慈寺当业原租,谷四十五石。

一、佛慈寺又充租,谷三十一石。

一、侯邦治等禀,拨毗卢寺常业原租,谷九十石。

一、田尚治等禀,充南京寺常业原租,谷九十石。

一、游世来捐当张登万田五坵,租谷二石五斗。

一、余庆丰捐买石姓田业收租二十六石,地名铜鼓山。道光十三年,伊子大经弟兄等复捐,银五百两,现存当铺生息。

一、郭怀荣捐买铁山坪田地、柴山四年一伐,缴银一百四十两;每年山草钱四千文、租谷十二石。

一、曹安东捐买尹开秀田业收租,谷七石五斗。

一、周志荣捐当胡秀泽田地收租,谷五石。

一、陶敬如捐充当价勷买龚良弼田,租谷六石。

一、池中贵捐当梁宗虎山土取佃,银三两二钱。

一、辜涵一捐当向文华田地,租谷一石、补银三十两。

一、樊李氏捐当樊应纪田,租谷二石。

一、涂占先捐当黄大林田,收租谷八石。

一、胡正芳捐买蒋金玉田,收租谷五石。

一、道光二十年,潘纯阳捐田,租谷十余石。

一、潘廷修佃房二间,捐钱四十七千文。

嘉陵书院每年支给公项银谷数:

一、院长束脩,银一百两;薪水,银三十两。

一、 院长夫马,银四两。

一、 院长聘金,银四两。

一、 院长三节礼,银十二两。

一、 内外膏火,三十二石;正课,银一两;副课,银五钱。

一、 监院,银二十四两。

一、 全年卷价,银十四两。

一、 斋长二人,每人工食,银十二两。

一、 礼房办差银十二两。

一、 看司工食,银十二两。

一、 各项田土、房地条粮,银共二两零四分九厘。

一、 每年支学署,谷四十石(向支三十石,为学生薪水、及文生

每年月课、季课饭食。嗣因道光七年,儒学曾德琮复与刘中乙等酌议,更添十石为每年诸生报丁起复费)。

义学捐助:

仁里

三益义学  在石船场。道光六年,士民王辅廷、涂兰芳、王道平、

宋玉林等为首,劝捐设立。又于三甲小池沟分设正蒙义学。

鹿鸣义学  在一甲鱼嘴沱。道光五年,士民贾殿卿、黄元吉、杨文升等,劝捐设立。

崇德义学  在三甲统景场。道光五年,士民段正镛、彭三畏、郭步升等为首,劝捐设立。

崇仁义学  在四甲舒家河。道光五年,士民石美玉、张国榜、江朝魁等为首,劝捐设立。

流芳义学  在五甲獐鹿溪。宗善义学,在五甲五宫堂。以上二义学,均系傅芳宗舍入巴县九龙寺之业。道光五年,邑令严堉因伊子大纲讼寺僧,断入学校,饬李延英、王廷龙等设立。

请益义学  在六甲乐碛场。道光五年,系张大贵等劝捐设立。

集贤义学  在三甲明月场。嘉庆二十三年,傅兆熊等,以万天宫会上置买冉家沟田业一,因年久会散,将业捐立凤山义学。道光时重建,更名集贤

成英义学  在三甲龙兴场。道光五年,系曾良干、刘大经等为首,劝捐设立。

请业义学  在二甲关口场关庙。嘉庆二十三年,系王辅廷、苟君照等为首,劝捐设立。

义里

山泉义学  在一甲,地名石盘头。道光六年,余恺、陈有章等倡首,募捐设立。

直方义学  在一甲,地名龚家岩。道光六年,黄云衢遵父遗命,捐河坝田地一份,收租十二石以作束脩;又捐岩上房屋一院以作学馆,复与徐敦伦等劝捐获银一百余两,修补设立。

复兴义学  在一甲一碗水。道光十四年,系直方、时中两义学分拨设立。

时中义学  在一甲回龙寺左侧。道光六年,系尹合兴、戴协吉等倡首,劝捐设立。

金沙义学  在一甲打子石。道光六年,系徐上达、李正春等倡首,劝捐设立。

平山义学  在一甲沙坪场。道光六年,系刘怀清、龙从云等,于时中义学分拨银两外,劝得万绍章捐银三百二十两添设。

日新义学  在一甲王家场。道光十三年,系戴冕、谢凌云等,于育德义学分拨添设。

育德义学  在一甲悦来场附近杨家庙内道光六年,系戴冕、邓南山、谢凌云等倡首,劝捐设立。

敦蒙义学  在一甲尖山庙。道光七年,熊开绂、杨凌云、湛成模等,劝捐设立。

三台义学  在治西廖家台。道光七年,系侯邦治、白受采等经理,拨毗卢寺廖家台地基,又劝王冕堂捐灯台石沙湾地基吴姓当价,共银四百六十两设立。

汇泉义学  在五甲太清寺。道光六年,李国彦、徐光明等倡首,劝捐设立。

作圣义学  在一甲白兔坪。道光六年,姚孔园等倡首,劝捐设立。

入德义学  在本城常家巷。道光六年,监生杨世庆捐坐房街基设立。

正谊义学  在一甲瓦店子。道光六年,黄钜等倡首,劝捐设立。

正风义学  在一甲高峰寺。道光六年,厅民李文远捐银六百一十两,又捐通草沟田业一份设立。

玉成义学  在一甲。道光六年,陈馥川、陈渝川等倡首,劝捐设立。

辅仁义学  在本城金沙厢。道光十四年,马明泗等,以文昌圣会公费余,禀请设立。每年支给,俱出文昌会上。

就正义学  本城辕右悯恻堂内。道光九年,王廷常等倡首,劝得艾拔萃捐水月庵房屋一向、多功城地土一份,王廷常复自捐钱五百六十千设立。

崇儒义学  在一甲佛慈寺庙坎下。道光四年,黄钜等拨寺僧常业设立。

礼里

启蒙义学  在四甲新殿寺内。道光六年,李光治等劝捐设立。

培英、逊敏义学  在六甲复兴场侧近。嘉庆二十二年,黄为绂等倡首,劝捐设立培英义学。道光六年,黄为绂等复行劝捐,续设逊敏义学。

养正义学  在六甲塔坪岭。道光六年,王元亨等倡首,劝捐设立。

育才义学  在六甲三圣场。道光六年,王元恺等倡首,劝捐设立。

彰德义学  在六甲白庙侧。道光六年,厅民李昌同族人捐银设立。

龙山义学  原名起凤,在六甲玉皇观内。道光七年,颜思庄、余天经等,劝捐设立。

萃英义学  在六甲重光寺内。道光六年,厅民李茂捐落楞岩田业一份设立。

端蒙义学  在厅礼里六甲接龙场玉屏下。道光六年,监生王玉春、唐宜春等,劝捐设立。置买大风垭田土一份收租,延师课读。因经费不敷,兼以连年荒歉,旋将田土当银三百五十二两,义学几于废坠。三十年,唐宜春子唐雨村捐钱四百三十五千,买邻邑丹家萌田土一份,岁收租谷二十二石。雨村弟雨膏捐银三百五十二两,揭收大风垭当价,岁收租谷十五石,均入义学作公,延师教读。玉春等禀明承主,请将唐雨膏及雨村之子唐廷扬叔侄并入议叙。批准未详。咸丰元年十月,署府陆主,始行赐文申请覃恩,给雨膏、廷扬叔侄议叙顶戴。又附:端蒙义学顶当欧平章所当吴大顺地名中岐岭山土一份,当价银二百五十两。大顺原取过押佃银二百五十两,共成当价银五百两。因山陡土瘦,收包谷租不一,兼每年丰歉不等,约可出钱二十余千,已入义学作公,俟赎取日退佃还银。

除上述公学产来源外,民国防区时期及抗战时期,迭有没收各乡镇庙产、会产之举,号称移办地方公益。事实殊不尽然,经办人勾结深密,化公为私,朋分而去。来源漏卮,似亦不在少数也。

度政

度量衡之制,所以信民息事也,详于《月令》本极划一后世相沿既久,遂生差异,交易颇感不便。本县推行度政,从民国二十年三月开始。当时,派有检员赴各乡镇,调查旧度量衡器具使用情形,及与新器大小比较,以便推行时折合物价。经四月之久,始将工作办理完竣。兹将调查情形,列表于后:

(一)江北县新旧度器折合表

新器

单位

市  尺

市  尺

市  尺

市  尺

市  尺

市  尺

合旧

器数

公议尺九寸八分

裁尺九寸三分

木匠尺

一尺

石匠尺

一尺零

一分

财神会九寸九分

算盘尺九寸七分

物价

折合

照原价

九八折

照原价

九三折

照原价

增百分

之一

照原价九九折

照原价九七折

使用

行业

布帮及

疋头帮

缝衣业

木  帮

石 帮

布  帮

布  帮

备考

原售一元之货,现售九角八分

原售一元售九角三分

原售一元现售一元零一分

原售一元现售九角

原售一元现售九角七分

    表内空缺处,从原稿。

(二)江北县各乡镇新旧量器折合表

                                                   单位:市斗

乡镇别

米斗每斗折合数

杂粮斗每斗折合数

备  考

    

乡镇别

米斗每斗折合数

杂粮斗每斗折合数

备  考

人和镇

2.984

3.050

 

乐碛镇

3.026

3.312

鸳鸯乡

2.916

3.088

3.112

此系该镇帮斗

回龙乡

2.960

3.096

梅溪乡

3.284

3.292

石坪乡

3.036

3.199

隆盛乡

3.150

3.280

恒兴乡

3.006

3.226

桶井镇

3.072

3.300

沙坪镇

3.230

3.329

明月镇

2.980

3.228

两路镇

3.232

3.259

大市杂粮斗

兴仁乡

3.140

3.235

3.430

小市杂粮斗

关兴乡

3.125

3.140

悦来镇

2.880

3.109

此系该镇江斗

同仁乡

2.950

3.050

3.010

茨竹乡

2.950

3.104

礼嘉乡

2.964

3.200

永兴乡

2.917

3.264

龙溪乡

2.700

无集期

兴隆乡

3.038

3.320

石马乡

2.910

石鞋乡

3.050

3.217

大盛乡

3.172

3.335

木耳镇

3.128

3.288

石船乡

3.130

3.260

王家镇

3.040

3.276

旱土乡

3.133

3.300

两岔镇

2.950

3.044

复盛乡

3.180

3.325

大湾乡

3.050

3.333

五宝乡

3.110

3.396

古路镇

3.100

3.276

舒家乡

3.228

3.272

中兴乡

2.924

3.056

龙兴镇

3.140

3.150

三圣乡

2.940

3.086

麻柳镇

3.048

3.350

土主镇

3.017

3.390

鱼嘴镇

3.080

3.300

二岩乡

3.574

3.084

此系该镇帮斗

清平镇

2.964

3.285

黄葛镇

3.038

3.280

水土镇

2.861

2.850

2.917

此系该镇河斗

3.202

此系该镇河斗

静观镇

2.975

3.113

复兴镇

2.924

3.128

石坝

2.940

3.086

滩口乡

2.912

3.108

偏岩镇

2.860

3.010

荣兴乡

3.190

文星镇

2.927

3.218

(三)江北县新旧衡器折合表

新器单位

合旧器数

物价折合

使用行业

备  考

市斤一斤

盐糖秤

十四两三钱

照原价打

八九四折

盐 糖 帮

原售一元之货,现售八角九分四厘

市斤一斤

肉  秤

十四两三钱八分

照原价打

八九九折

屠 宰 业

原售一元之货,现售八角九分九厘

市斤一斤

干菜秤

十四两二钱六分

照原价打

八九一折

干 菜 帮

原售一元之货,现售八角九分一厘

市两一两

药 戥

九钱一分七厘

照原价打

九一七折

药  铺

原售一角一两之货,现售九分一厘七星

市两一两

银平(九七平)

八钱七分三厘

照原价打

八七三折

金银首饰业

原售一元之货,现售八角七分三厘

市斤一斤

酒油秤

十四两二钱

照原价打

八八八折

酒 油 帮

原售一元之货,现售八角八分八厘

市斤一斤

丝棉秤

十四两二钱二分

照原价打

八九五折

丝棉帮、棉纱帮、窄布帮同

原售一元之货,现售八角九分五厘

市斤一斤

烟  秤

十四两二钱八分

照原价打

八九三折

丝烟业

叶烟业

原售一元之货,现售八角九分三厘

市斤一斤

咸菜秤

十四两一钱

照原价打

八八一折

咸菜业

酱油业

原售一元之货,现售八角八分一厘

市斤一斤

小菜秤

十四两二钱

照原价打

八八八折

菜  贩

原售一千文之菜,现售八百八十八文

市斤一斤

水果秤

十四两二钱五分

照原价打

八九折

水 果 业

原售一元之货,现售八角九分

另一方面,即布告停止制造旧器,举行营业登记。截至该年止,共登记五家度量衡商店为:民益度量衡制造厂、大同度量衡制造厂、树林商店、天川秤店,此四家均在本县旧城,及全盛商店在本县鸳鸯乡。

从二十五年八月份起,开始改换全县度器。其器因价格低廉,兼与旧器相差甚少,故民众方面,均易于使用,推行尚无多大困难。到二十六年二月底,全县度器便办理划一。从二十六年三月份起,便开始改换量衡器。先着手官斗、官秤,次及于民用量衡器,每月大约能改换五六个乡镇。本县有五十多个乡镇,原计到二十六年底止办理完毕。因制造此项器具工人甚少,比来各县皆在改换新器,实有供不应求之势。故到二十六年底止,尚有十数乡镇未换。但在二十七年五月底以前,决能办理划一。以上各乡镇,以市面而言,改换新度量衡决不是仅及市面,即算完事,还有乡村各个住户使用此项器具,亦在改换之列。所以,改换乡村住户量器的工作,尤其是抗战期间重要工作之一。因为器量不统一,政府调查粮食、统制粮食便没有依据。嗣据检定员检查报告,各乡镇仍多顽固民众使用旧器。自是积习难移。三十二年,第三区专员公署向某公司定制新量器,饬县通用。本县县政府即摊派各乡镇,每甲必购一套,定价复高。参议会决议:拒购但为推行度政,应由本县招商制造,由用户备价购买,以期兼顾。

附,彭参议员仲平,《为本县推行新量器数额过多,定价过高,民力不胜担负,拟请减额减价,以纾田困提案》云云:“查县政府此次推行新量器,每甲摊购一套,每套计斗、升四种,售价竟高到五百元,加上水陆运费,僻远乡镇有达到七百元以上一套者,殊属骇人听闻。且斗手持政府收款命令,赴乡坐索,急于星火,声势汹汹。县府又分别派员督收。保甲迫于情事,按户摊派,依次征收。贫难供应,富不愿出。无怪议论纷纷者有之,发生龃龉者有之。谈虎色变,不为无因。夫推行新量器,为中央划一衡量制度之良好政策,县府自应推行,人民自应遵从。惟查本县在二十八年以前,迭经推行新量器,县府有案可稽。今若再事推行,理应查阅旧案,调查事实真相,决定办法。如已举办或不须再办,如已举办或待补发,势必详为规划,办理呈报。不意县府一概抹煞以往推行新量器经过事实。以致此次推行新量器,转滋人民疑虑,诽论纷扰。纵各乡镇有应补充新量器者,亦应依照本会第二次大会决议,招商承制,政府核价,由用者备价购买。何以竟至按甲摊派一套。计本县八千余甲,此项量器款应收五百万元以上,在此摊派美金公债、同盟储蓄券及壮丁安家等费,约二千万元,民力负担困难之际,何忍任意加重人民无关抗战亟需之派款!非政府之初衷也。”

会计

前清,一县政费,规定简单,即于解藩库田赋项下,存留若干,作衙署开支,无所谓会计制度。入民国后,政局靡宁,省县多各自为政,无财政收支系统。川省在防区时期,财政紊乱情形,尤不可究诘。自二十四年,国民政府统一川局,始命各县成立财务委员会,统一收支,平衡出入,编造预算,呈省审核。民二十九年,奉省府训令,设会计督导员。三十年,施行新县制,所谓各县自治。事业如保、教、养、卫需用经费,较昔倍增,更严格执行制度,正式成立会计室,其主任由省府遴派。编制预算,先交民意机关审议,由县府呈转府核定,以凭施行。法本良也,意本善也。惜国家多故,外患内忧,纷至迭来,货币贬值,物价飞腾,预算上,收支数目,变动剧烈,不合实际。会计制度,等于具文。兹将民国二十四年与三十七八两年预决算,分别列于后,比较核阅,可以知世变也。

江北县民国二十四年度地方总决算岁入总表

                                                   单位:元

科目

经常门

临时门

合计

田赋契税肉税附加收入

85981.18

85981.18

公产收入

10543.96

10543.96

学产收入

630.00

603.00

杂项收入

3999.49

2997.44

6996.93

上年移存

17500.00

17500.00

各科会处移交款

100369.52

100369.52

粮税和欠书警

油税附加收入

27485.95

27485.95

集中训练费

6233.29

6233.29

保甲经费垫款及扣回超支保甲开办费

2035.66

2035.66

壮丁受训学员费

883.96

883.96

暂借款

6122.23

6122.23

存款息金

401.91

401.91

合 计

218997.15

46160.44

265157.59

江北县民国二十四年度地方总决算岁出总表

                                                  单位:元

科目

经常门

临时门

合计

党务费

9840.00

9840.00

行政补助费

40175.48

40175.48

司法补助费

14857.42

14857.42

财务费

3770.50

3770.50

教育经费

66339.16

66339.16

建设费

18821.27

18821.27

救恤费

1135.00

1135.00

杂   支

11797.89

277.53

12075.42

总预备费

14699.41

14699.41

保安队、区署、禁烟会借款

11460.00

11460.00

未付讫乡镇经费

2630.00

2630.00

集中训练费

4066.79

4066.79

财委会开办费

100.00

100.00

文献委员会

500.00

500.00

保安队拨款

625.00

625.00

款产处临时稽征股费

1681.00

1681.00

状纸附加、监狱费

432.68

432.68

偿还旧债

1400.00

1400.00

教经保委会

30848.67

30848.67

剿匪后援会捐款

200.00

200.00

垫解戒烟执照工本费

547.99

547.99

红会缮契费

874.45

874.45

工本费

33.46

33.46

合 计

181436.13

55677.57

237113.70

江北县民国三十七年度地方总概算岁入总表

                                                 单位:元

科  目

经常门

临时门

合  计

税课收入

3942544960.00

3942544960.00

惩罚及赔偿收入

88000.00

88000.00

财产及权利孳息收入

1777520746.00

1777520746.00

财产及权利售价收入

120000.00

120000.00

规费收入

1849750.00

1849750.00

其他收入

1008500000.00

5656143.00

1014156143.00

特别课税收入

2108376756.00

2108376756.00

捐献及赠与收入

46255500.00

46255500.00

合     计

6730623456.00

2160288599.00

8890911855.00

江北县民国三十七年度地方总概算岁出总表

                                                   单位:元

科  目

普通岁出

事业岁出

合  计

经常门

临时门

政权行使支出

36607632.00

36607632.00

行政支出

77539688.00

30488000.00

108027688.00

教育及文化支出

169546284.00

14406308.00

183952592.00

经济及建设支出

5126644.00

11748280.00

16874924.00

卫生支出

6312144.00

27090000.00

33402144.00

社会及救济支出

1751616.00

46314500.00

48006116.00

保安及警察支出

13899596.00

140016240.00

153915836.00

财务支出

56416408.00

8010000.00

64426408.00

公务员退休及抚恤支出

600000.00

600000.00

补助及协助支出

62186500.00

62186500.00

乡镇区临时事业支出

400000.00

400000.00

建设基金支出

6930000.00

6930000.00

其他支出

5662364304.00

5656143.00

5668020447.00

特别支出

2005660800.00

2005660800.00

预备金

501844768.00

501844768.00

合  计

8599856384.00

284125471.00

6930000.00

8890911855.00

江北县民国三十八年度地方总预算岁入总表

                                                单位:元

科  目

经常门

临时门

合  计

税课收入

4155522.00

4155522.00

罚款及赔偿收入

88.00

88.00

信托管理收入

2750.00

2750.00

财产及权利孳息收入

339308.00

339308.00

财产及利售价收入

16.00

16.00

特别税课收入

312624.00

312624.00

现费收入

1603.00

1603.00

捐献及赠与收入

100000.00

100000.00

其他收入

38795.00

38795.00

      合     计

4538082.00

412624.00

4950706.00

江北县民国三十八年度地方总预算岁出总表

                                                   单位:元

科  目

普通岁出

事业岁出

合  计

经常门

临时门

政权行使支出

2207.00

2207.00

行政支出

45000.00

7089.00

52089.00

教育及文化支出

34731.00

7849.00

42580.00

经济及建设支出

3346.00

2988.00

6334.00

卫生支出

2564.00

17200.00

19764.00

社会救济支出

12104.00

100012.00

112116.00

保安及警察支出

4136.00

45750.00

49886.00

财务支出

5578.00

4100.00

9678.00

建设基金支出

71.00

71.00

公务员退休及抚恤支出

60.00

60.00

补助及协助支出

17175.00

17175.00

乡镇临时事业支出

40.00

40.00

各项人员薪饷主副食费支出

3565377.00

3565377.00

其他支出

2071.00

2071.00

预备金

1071258.00

1071258.00

合    计

4765607.00

185028.00

71.00

4950706.00

  按:二十四年度收支数目系银币,三十七年度系法币,三十八年度系金元券。而二十四年度为二十数万元,三十七年度则为八十余万万元,名实变动,差数之巨,至可惊人。三十八年度为四百九十余万元,但编制三十八年度预算后,金元券贬值猛烈,自成巨大差额。盖币制不稳定,会计制度实无法施行也。

我国自古即有力役、兵役之征,如《周礼》“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此力役也。《司马法》“四井为邑,四邑为邱,四邱为甸。甸出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此兵役也。历代力役、兵役制度虽异,而役民则一。清代则无之,有皆出于招募。民国成立时,颁布临时约法“人民有身体自由,国家不得役之”。至二十六年,因抗战建国,始颁行兵役法及国民工役法。三十二年,又颁行新兵役法。本县自二十年起,至三十八年止,历年征送壮丁共计人。又因培养修成渝公路,修筑汉渝公路,开辟白市驿机场,征送民夫共计人。

农业

气候土壤  吾国号称农业国家,顾数千年农业不进步,犹是靠天吃饭。如欧美之水利灌溉、害虫消灭、种子培养、农具机械化,虽已多年锐意模仿,中央、省、县竞设农事试验场,而政局靡宁,经费支,大都时作时辍,推进艰难。故生产情形,仍滞在原始时代。夫农业生产系利用自然而受制于自然,如温度、雨量之决定作物分布及其生长期;如土壤、地势之左右作物生产与耕作方式。就四川气候言,因位于长江上流,在北纬二十七度半至三十四度,兼具江南与江北气候性质。然因距海较远,四境环山,其气候变化与同纬之沿海诸省,又复不同,冬无严寒,夏无奇暑,常年温度较高而雨量丰沛,亦非内陆气象。至其霜雪之少,云雾之多,使冬季作物犹可发荣滋长。全省温度分布,显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之现象。西北草原为气温最低地带,冬季常在摄氏零度以下,夏季不过二十度左右。但至盆地,则全年平均大部分系在十七至十九之间。再及长江河谷,则达十九至二十度。而盆地四周之山地,多为十五至十七度。若吾江北县,则属于长江河谷地带,温度即为十九至二十度。又全省雨量,其分布一若温度,乃由东南至西北递减。盆地全年雨量约在一千公厘左右,夏季降雨特多,计达总量二分之一以上,春秋合占余量五分之四有奇,各地春秋雨量多寡不一,但春雨常较秋雨为多。如此季节分配,对于作物生长裨益甚巨。盆地以外,首推东北区之雨量最丰,年达一千二百公厘左右;西南区之黔江流域稍低;嘉陵江及渠河中流一带,降雨亦稀;西北草原地方,全年雨量则在五百公厘以下。若吾江北县,则属于嘉陵江地带,雨量即年为一千公厘之谱。又川省日照时数,据历年气候纪录,成都年平均之相对湿度为百分之七八,重庆为百分之八二。日照时间当以夏季为最长,春秋次之,冬季最短。日光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之热能,川省日照时数既多集中于夏季,自极适合于作物之生长。至入冬季,日照较少,然云雾蔽天,亦有利益。盖白昼日光照射时间过长,骤使气温增高,地表与植物之蒸发作用甚剧,夜间温热放散而骤降,反有害于作物之发育。若吾江北县之日照时数,自当属于重庆百分之八二范围。综上所述,吾川气候温和,霜期肃杀之气较短,作物条件尚属优越。再就土壤言之,全川因地质、地形关系,性状复杂。简括言之,可分为冲积土、紫棕色土、棕色壤、黄壤四类。冲积土仅限于川西平原,紫棕土分布最广,棕壤、黄壤均小。此外,山间峡谷或河流两岸有所谓坝田者,其土系自上游冲积而来,故在土壤分级方面,亦可列入平原冲积土内。若吾江北县与巴县相似,大部分为紫棕色土,性质粘重。再细分之,大抵依山者色多赤,质砾而性粗砺;平衍者色多黄,质湿而性肥沃;滨江者色多黄,质沙而性疏阔。故田有水田、干田、坡田、坝田、沟田;土有坡土、坝土、河土;泥有黄泥、黄沙泥、红黄泥、红泥、红沙泥、冷沙泥、白墡泥、石灰泥等称谓。大抵高坡田病干燥,深沟田病阴湿,白墡、冷沙田病瘦弱,生殖力均薄;余则五谷杂植皆宜。

租佃制度  以上气候、土壤,可谓农业之天时、地利。至租佃制度,可谓农业之人和。按土地分配情形,略可分为自耕农、半自耕农、及佃农三类。据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之调查,与四川省农业改进所之报告,略谓川省各县,佃农分布参差甚大。凡工商发达地方、肥沃之区,投资土地者众,佃农比数必增,如川西平原之成都、新都,佃农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川东之巴县、江北,川南之泸县,佃农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本县佃农分布在省内为最多者。近年,谈土地改革者多提倡自耕农,诋毁地主,一若消灭租佃,转变自耕农,农产即能增加,经济、政治、社会诸问题,均随而解决;以地主为豪强兼并、坐享权利者,佃农为尽义务,佃农无土地权,不肯改良耕种。然按诸吾川农村实际情形,殊不尽然。尤其本县地主,大都耕读勤俭起家,罕有显官豪商,恃势兼并。主佃关系,皆平等之契约行为,合则留有长至数十年者;不合则双方俱可同意解约;名佃农曰佃客,非名曰农奴。且本县土多田少,地主年仅分田中黄谷一部分,或分土中玉蜀黍少许,至豆、麦、高粱、甘薯之属,全归佃农自用。以权利言,无宁主少而佃多。又纳粮、派捐,皆地主承当,于佃农无涉,义务亦主有而佃无,实可称为农村之人和。再以投资言,购地收租,比任何工商业利息均薄,久为世人所公认。而今日地主,忽成为国家最大蠧民,群起攻击,此真耕读勤俭起家之地主初料所不及也。风气所趋,地主皆欲售地脱祸,世人恐蹈覆辙,购地者稀。于是,政府契税收入先受影响,自耕农增加生产之希望尚属渺茫,将来利病如何,是全国土地改革一大试验,本县不过漩涡中一微泡耳。

水利  与农业关系至密切者,莫如水利。本县全境,丘陵起伏,广大平壤极少,无水源田土,待天雨花;有水源田土,修堰筑塘,引资利用。而修堰筑塘,大率系创业地主爱护产业,资力优裕,或地方有识之士,倡导公益,集资合作者所为。顾劝修人生命有限,继起无人即不免年久失修。每适郊原,淤塘废堰,触目皆是,不有停蓄疏导之建置,遂失调节晴雨之功能。故旱涝之灾,虽轻重不一,几于年有所闻,县府报灾案,未尝绝迹也。民国三十二年,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商同四川省水利局,愿贷款本县,来办农田水利示范工程,官绅自表欢迎,遂择定龙王乡试办,并期逐渐推广。乃工程未善,水利反成水灾,激动乡民愤怨,不肯承认偿还贷款之责。龙王乡水利协会正副会长李尧勋、姜迪简据情转呈县参议会,恳予救助。文云:“查四川省水利局所颁《水利协会章程准则》与及贷款细则农田水利工程贷款申请书,均载明贷款手续先由人民申请。书内详载受益农田四置范围,估计每亩增加利益等项,由政府及财务委员会审查明确,转呈水利局核准。其主动系由人民或水利协会。惟江北农田水利处则大谬不然。龙泉堰无须改修,人民亦未申请贷款,而工程处突派人前来测量,惟云帮人民修整堰沟,并未言其他手续。测绘将毕,黄县长到乡召集人民成立水利协会,当众宣布向水利局贷款二百六十万元修整此堰,并修蓄水池三个,能灌溉田谷七千余石。该处未详查本堰有无修整之必要,未得人民之请求,辄向水利局贷款,实违背法令章程。建修成功,如果工程美满坚固,增加蓄水池有备无患,费用二百六十万元,真能灌溉田谷七千余石,人民亦不反对。殊整修结果,据称共享三百万元。丈量该堰,长一千九百零二丈,灌溉田谷二千石之谱,除龙泉堰长一千五百丈,灌溉田谷一千六百余石外,其他花费三百万元所得之代价,仅得新堰四百零二丈,灌溉田谷四百石之谱;蓄水池一个未修,仅就姜家堰略加淘浚,以作蓄水池之点缀表示。况该池散漏,前次大雨,山水将池灌满,不数日,将水漏干,已成废池。工程处施工,将龙泉堰全毁,新修之堰,计划不周,工作不固,每次落雨,必垮数处或一二十处,长数尺或数丈不等。沿堰水缺未开,适当堰水冲出,冲毁良田、熟土、禾苗,难以数计。工程处不责计划失当、工作不坚,反云此系天灾人祸,拟增加贷款二十万元以作培养费。该堰遇雨即崩,每崩一次,即需补修费二十万元。来日方长,人民焉有此力培修?毗连本堰之白王堰、有福堰等,长约三百丈,救田五百石,工程处让该堰人民自行修整,仅需土工百余个,费法币二千余元,不旬日间,全堰完善如旧,水利较前增加。以彼例此,本堰现费三百万元,不知将来培修,要需若干?似此工程,实属全无代价,况沿堰人民焉有余力负此无谓贷款。且该工程处修堰,损毁沿堰人民良田、熟禾并农作物,不得补偿。既未得人民请求,而所修之堰又不可靠,断不承认偿还贷款之责!”云云。此又由参议会照转省政府、水利局,请予主张公道,维持救助。于是,甚有希望之水利事业,一失民信,遂告夭折。

三十四年,县参议会参议长戴正诚提案,请确定中央应还本县借谷本息价款,与省政府合资举办太洪江水闸,以建设动力,开发矿藏,便利灌溉、运输提案。文云:“查抗战期中,吾蜀为后方工业重镇。本县矿藏丰富,尤为重工业资源供应之主要地区,八年抗战,赖以支持。今后,国家经济建设,经纬万端,而地利之开发、动力之建设、交通之发展,尤属首要。江北未开发之矿藏,分布于华蓥主脉及太洪江上游一带,惜以交通未畅,弃货于地。闻华蓥开发,政府已有远大计划,姑置勿论。而太洪江流域之开发,则应急起直追,略仿美国田纳西水利之规划,拟请确定,将中央应还本县借谷本息价款拨县部分,与省府合资建筑太洪江水闸。其利可以灌溉稻田、疏畅水运,建设动力、开发矿藏,为本县奠定永久富源之基础。其办法遵照省令,组织江北县经济建设委员会,妥慎人选,由县府遴聘组织。即由委员会与省府洽商合资办法。”经议决,照办。嗣与省府建设厅洽商,以其时三峡水闸工程正着手测量,此项水利工程完成,太洪江即可资利用,遂观望未前。三十八年四月,三区孙专员则让召集江、巴、合、綦四县首长集会北碚,讨论社学区推动教、经济、农业、卫生、建设事宜。本县唐县长锦柏、戴议长正诚、黄书记长又请孙专员商借农村复兴会美援贷款,开办复兴乡高岩洞水利工程。孙允俟请专家测量后酌办。何时实现难期。但县人于此等水利计划,应自继续努力,不可放弃也。

农时农具农产  农时有《月令》专书,又政府岁颁历本。现代耕耘应求机械、电气化,农具陈旧归淘汰,似均无庸缕述。至农产,本县所出者无他奇产,不外谷物、杂粮,亦不赘载。载其在县外有销场,为本县出口大宗货物者如次:(一)乐碛之榨菜。榨菜风行一世,国内外均有销场。川中产地,为江北、涪陵、丰都。而制品之佳,则以江北乐碛所出为首。其在沪埠,销行乐碛菜价,常高于丰涪。考其制法,实简。用冬季青菜头部,剥去外皮,排挂杉架叠层长绳上,晒干,入三合土筑盐池,和盐腌透,取出,上木榨压干盐水(此盐水可煎制酱油,名榨菜酱油,亦别有风味),以海椒末又略加香料翻覆拌和,装罈密封,经相当时间,即可食用。此法传为乐碛万寿宫中住持僧德衡发明,因平日茹斋,考究蔬菜,故有此奇。当榨菜初销到沪埠时,申报如斯记载,乡农亦言之确凿,当属信史。丰、涪菜商,皆后起也。吾川内江冬菜,向负盛名,产量不多,自榨菜兴,而其名遂为所掩。青菜叶部,干后盐腌,敷以饧糖,形味略似京冬菜,销路亦不恶。(二)静观复兴之花卉。此二乡,花园林立,竞奇斗妍,品类繁多。调查各园产品,木本有各种桃花、桂花、梅花、石榴、栀子、各色山茶、海棠、红白月季、红白杜鹃、红白木槿及茉莉、紫荆、辛夷、木笔、玉兰、碧桃、翠柏、千枝柏、侧柏、寿星柑、银杏、七里香等。藤本有紫白珠藤、红白蔷薇、玫瑰、木香、牵牛、爬壁虎等。草本有各种牡丹、兰花、菊花、芍药及珠兰、美人蕉、晚香玉,以至欧美、日本、南洋花草,亦广种发行。尤著名者,推静观乡胡中行花园之盆景,如罗汉松、翠柏,古干枝,指名象物如翠柳、黄竹、绿槐,具体而微,挺生假石山罅,皆足为厅斋清供。每年运销渝市及附近各县,为数颇巨。近年,轮运畅通,有贩至宜、汉各埠者,亦出口货之雅谈也。(三)大石乡之豇豆。本县密迩重庆,沿江农民,专以种蔬菜供城市为生计。抗战时,国府西迁,重庆人口倍增,蔬菜中,如洋葱、洋芋、西红柿、包菜等,为中西餐所必需,销售量大,菜价陡涨,菜贩致富者不鲜。然此仅一时现象。若以特种蔬菜大量供给,历久不衰者,当推大石乡之豇豆,质厚味甘如巴县木洞中坝之茄子、长寿扇沱之萝卜出类拔萃,脍炙人口。此乡每年运销之农产品,以豇豆为最大收入。

蚕桑  本县倡办蚕业,始于宣统年间。初就城内演武厅地方植桑万株,嗣复由县绅桂景昌提拨万峰寺田业,树桑数千株,每年就地养蚕。民国四年,复于万峰寺下建筑蚕室及蚕务局办公室,招收实习生三十名,教授栽桑、养蚕、制丝以及蚕事上一切学理,并注重实习。年制改良蚕种数千张发给四乡,从事蚕种之改良。因当时丝价甚昂,栽桑育蚕之事,颇为获利。一时,各镇各乡,植桑饲蚕者,颇不乏人。统计本县养蚕,约占全农百分之七十以上,丝茧收入,可当小春一季。而各乡镇并设丝茧交易公秤,其兴盛可以想见。民十六年,丝价低落,人造丝盛行。一时,本地丝厂相继停歇。于是,蚕桑事业日益衰落,而四乡养蚕之户亦因得不偿失,多锄桑弃簸,不愿就此微利。大势所趋,亦无可如何也。

森林  森林多为农家利源。吾国特设农林部专事管理,并专门设校从事研究。凡选土、拣种、育苗、植秧、造林、培壅诸端,莫不有法。诚能如法经营,获如操左券。然以江北言之,谓之农家副业,而实际则为业主利源。盖农人所耕之地,均系平原,即使造林有地,获利均在二十年以外。农人租地耕种,一旦培植有效,发生换佃情事,岂不枉费心力?故造林一项,非自耕农难于培植。江北年来,木料价昂,燃料亦贵,驻军往往就地砍伐,作为燃料之需,人民不敢过问,不惟病民,亦减造林之兴趣。以江北山多田少,据建设局于民十八、十九年调查,森林、荒地面积实占二二八六七九四亩,荒地占三分之二以上,林地约占七十六万二千二百六十五亩。以每亩植树十五株,全森林应有树一千一百四十三万三千九百七十五株。

果树  本县盛产橙、橘、广柑,桃、李次之。至仙桃乡花石沟之樱桃、黑石子林毓松之柑子、复兴乡大树坪李子,产丰品良,尤驰名远近。

工业

近代工业国家,应具备之条件,曰煤、曰铁。重工业、轻工业均不能离此二者。盖机器需铁,动力需煤也。本县产煤产铁,惜未克利用,至今工业犹滞在手工业状态中,水木石工具,置诸桧下。姑就较有价值者,一分举之。

玻璃  本县玻璃业,清季以鹿蒿厂出为最佳,所制花瓶、衣筒、杯盘、碗碟诸器物,花采斑斓,受人爱玩,风行一时。宣统年间,南京开南洋劝业会,运往陈列展览,曾获优奖。嗣因外货侵销,相形见绌,销路被夺,一蹶不振。此外,有香国寺华洋厂、水土沱利华厂,因用水力工作,成品轻便,货色尚佳,销行于小川北及梁、垫各地。

火柴  火柴厂著名者二家:一龙溪乡之丰裕厂,一水土沱之福利厂资本均丰,出货尚伙。丰裕仅制土火柴;福利兼制安全火柴,所用竹鸡商标、仙桃商标,印刷明丽,比舶来品并无逊色。

织布  本县仁里之桶井、明月、大盛、麻柳各乡妇女纺纱、绩麻成为日常工作,并能自行编织成布,用博微利。自洋纱畅行,纺绩者少,而设机房购纱布者多。抗战时,军政部军用被服发给棉纱,交由各机房领织。交布时,照规定付给工资,且有余纱可赚。纱价日涨,获利颇丰。于是,龙溪、人和、恒兴、石马、寸滩一带乡镇,机房林立,领纱并购纱经营,布业盛极一时。

纸厂  县属仁里桶井、龙兴、关口各乡,与义里永兴、兴隆、石鞋、王家各乡,盛产竹类。乡人取竹造纸其法,先以竹入池和石灰炙之至黄软时取出,洗去灰质,置火坑蒸熟,用棒捣柔,调桐壳碱、米浆,再蒸数次。先入斜槽揉碎,然后放入水槽下滑,舀出过以竹帘,焙于笼上使干,即成草纸。据民国二十一年建设局调查,共有六十余家。历年此仆彼兴,厂数靡定。然出货大体无甚长,年约三四百万捆。除销县境内,亦有贩至重庆及邻、长、合、岳各县者。抗战时,军帽需用草纸所褙纸板因食品店来重庆开业者,多装盒,亦需用纸板。于是,草纸用途陡增。乐碛镇商人以裱褙纸板为业者勃兴,至有设厂大规模供给。又制造纸壳法,与制草纸略同。草纸原料用竹;纸壳原料用稻草,此纸粗、毛、硬色黄,仅作包裹物品之用。

陶业  县内陶业,俗称窑罐厂,制造者不乏。所制如缸类、钵类、坛类,皆人家必需品。其行销县外以乐碛、水土两镇为最大集散场。而陶品较有历史者则为土主乡之土碗。当洪杨之役,江西用兵,景德镇瓷器不能入川,食用器皿大感缺乏,土主乡泥质颇合制造碗碟,乡人开厂仿造代用,销路大旺,远至保宁、顺庆,均有销场。惟技术不佳,釉色暗淡,描花草率难登大雅,故群呼曰土碗。景德镇瓷器来,销路遂窄,只穷乡僻壤犹见残影。

砖瓦业  砖瓦制造业原属陶业之一部。本县早年,因各地之需要砖瓦盖造房屋,均有小型土法制造厂,散居各地。迨至重庆辟为商埠,有礼嘉、大石两乡滨江区域,摹仿其他窑类,渐次扩大组织,雇工制造。每年出产,运销重庆市区。如礼嘉之永建机制砖瓦厂、大石之瑞华机制砖瓦厂,半赖机器,半赖人工,每厂可容工人一百余人,每月可出砖瓦六七万匹,土砖二三十万匹。其他如安定等厂,约有四五十家,多有窑子四五口者,最少必有一口。每口土窑。每月可能出产小瓦七八万匹,土砖四五万匹。每口窑子需要各种工人十余人。每次烧窑,需要天府煤炭二十吨左右。最盛时代,两乡各厂每月共可能出洋瓦十万余匹,小瓦三四百万匹,土砖三四百万匹。民国二十七、八、九数年,因抗战军兴,政府西迁,需用砖瓦为数甚巨,江、巴接近市区,乃有各省来渝工人及资本家,相继组织德式、天津式、沪式、汉口式、河南式之窑厂,有用机件造坯者,有以人工造坯者,炼均用煤炭。其厂内组织有劳资合作者,有独资朋设者,有伙资者。资本总额不一,业务尤盛极一时。胜利后,又渐衰歇也。

酿造业  本县盛产烧酒,材料为高粱及玉蜀黍,由就近向农家购得。每年酿酒之数,据前江北烟酒局统计,全邑略七千四百六十八桶,每桶可得酒二百斤至三百斤。而酿造特殊,颇负盛名者,有所谓白老酒(即仿绍酒),则由橘米酿出。又廖家台有自然酒,水土沱有渝北酒,刘家台有大曲酒,皆具刘伶癖者之珍品也。

酱园业  左思赋蜀都,盛称蒟酱之良,足知蜀人考究酱园业由来已久。迄今,各地酱园亦不少佳品,如潼川豆豉、保宁麸醋,近如临江关豆瓣酱、竹根滩霉豆腐,均流播人口。在本县,酱园业尤有杰出之二物:一为乐碛镇戴恒兴裕记之豆腐肉。论色香味三者俱备,当非竹根滩品所及。抗战时,各省人士集于陪都,食此誉为无上妙品,风味隽永。嘉陵宾馆且用以饷外宾,称为东方趣斯。还都以后,常多有人托民生公司代购,遂销行于京汉矣。一为静观乡福兴源香醋,液浓气馥,酸味醇美,亦超越保宁品。知味者且谓,虽驰名全国之镇江醋,对此亦有逊色。

木器业  本县旧城附郭之廖家台、简家台一带,器店鳞次栉比,复有雕漆铜藤诸匠作萃集于斯,与木器店分工合作。城乡人户家具,多于此取给焉。近尚西式家具,亦能依样制造,投合时好。故业务依然兴盛。

矿业 

煤矿业  本县产煤区域,约分为四处,即西山、东山、二岩及桶井乡御临河洒流域。兹分设如次:

(一)西山,由华蓥山发脉,经三汇坝、杨柳坝、文星乡等处,直到嘉陵江边之白庙子而止。煤量富饶,尤以麻柳湾以上一带为最,约长四十五公里。湾以下煤层深入,非旧法所能开采。此山地质年代为第二叠纪,全山均为石灰岩,而砂石发现极少。其中,共有煤十四层,上七层称为外七连,下七层称为内七连。外七连中,有两层煤量最厚,每层约厚二公尺,土人称为大连炭是也。炭层、岩层均系斜槽,倾斜度约五十九度。此间向设炭厂甚多,但因通风、排水纯恃人力,故矿洞未能深掘,而肩挑背负远赴江岸,运输尤为困难。民国十六年,江北、合川两县士绅张艺耘、文光汉、唐建章、卢作孚、李佐成、李云根创议,组设北川铁路公司,聘丹麦人寿而慈为工程师,唐瑞五为副工程师,建筑自嘉陵江岸之白庙子,经水岚垭、麻柳湾、万家湾、文星乡、后峰岩、郑家土地垭、戴家沟、大岩湾以迄大田坎运煤铁路,计长一六·八公里。铁路成,遂促成各炭厂之组合,进行较大规模之开采,以谋产运之相济。民国二十二年,枧槽沟之同兴厂、老龙洞之福利厂、石笋沟之又新厂、芦梯沟之天泰厂、后峰岩和泰厂、麻柳湾之公和厂,均约各就炭厂资产作为股份,并邀集北川铁路公司及民生实业公司投资,于是年六月二十四日成立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举卢作孚为董事长,聘刘宗涛、邓少琴、黄云龙相继为经理。二十六年,抗战军兴,国府西迁,工厂内移。卢董事长鉴于重庆燃料之需要激增,须充实设备,增加产量,适河南焦作中福煤矿公司将大批矿用器材迁徙来渝,因与其总经理孙越崎协议合作,资本共为四百五十万元,于二十七年五月,改名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仍由卢作孚任董事长,孙越崎任总经理,黄云龙任协理,张萃夫任矿长,唐瑞五任工程师。三十四年八月抗战胜利后,孙越崎奉派去东北主持工矿接收事宜,总经理职由总工程师黄志烜代理。三十五年一月一日,公司又与嘉阳、全济两公司合并,改组名为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设于重庆,下设天府嘉阳、全济三矿厂及嘉阳营运处。调查公司设备概况:(甲)煤矿,大厂六处,小厂五处,附电厂一处。(乙)运输,各厂正路新设铁板载煤用竹拖,用人工每次可拖三分之一吨。峰厂已完成轻便支路。(丙)通风,峰厂用电力、水力及人力,其余各厂用水力、人力。(丁)照明,一律改用蓄电池,由公司设厂自制。厂内有九匹马力立式锅炉一部,匹马力引擎一部,六基罗直流电机一部。(戊)扯水排水,用竹筒及人工工作,现正拟改用机械。(己)炼焦场,各厂俱有炼焦场,总计有四十余处,仍用土法。现拟改良,先用淘洗。(庚)堆煤栈,白庙子共七,自建者三处,租佃者四处。通绞车者一处。(辛)材料库,共二处,大田坎一处系自建,文星乡一处系租用。是其采煤方法虽尚未全臻机械化,而基础雄厚,在川东煤矿业已罕与伦比。至有自筑铁路,用火车载煤,尤为特出。其铁路设备,现有车站十一处,机车百一十匹马力一部,七十匹马力二部,三十五匹马力二部车厢,五吨卸煤车六十部,客车八部,货车七部。卸煤桥四座,绞车二部。机器,一丈大车床一部,四呎小车床一部,钻床一部,二十匹马力锅炉、引擎全套修理工具多种材料、路轨、钢铁、木料、油炭及各项配件,约值银币五万元。建筑水岚垭公司房屋、白庙子河边码头、总站水池、自来水水管、水塔等。虽属小型运道,然川省有铁路、火车,以此为始,可特书也。至煤矿运销吨量,可就近十年情形,列表明之:

天府煤矿十年度产运销吨量表

年份

产量

运量

销量

民国28年

71848.22

154850.00

49682.0

 民国29年

107172.54

183705.00

93042.0

 民国30年

168878.55

219357.00

140290.0

 民国31年

222287.01

277076.00

192410.0

 民国32年

352131.06

367697.00

302060.0

 民国33年

379953.93

413167.00

350942.0

 民国34年

451681.20

466573.00

389390.0

 民国35年

466304.12

443116.00

393252.0

 民国36年

486320.20

442740.00

401022.0

 民国37年

467643.62

438127.00

400468.0

观右表,公司业务,年有进展。据公司人言,将来希望尚大。其言曰,天府现有十余里长之整个大矿区,煤层之厚达一丈有余。此项有价值之煤层,实为川省第一。民国二十三年,中国工程学会组织之工程师考察团,所勘川省各县煤矿层,十九不盈尺,产量微,成本高。南川之煤仅在四尺上下,石柱之煤仅五尺上下,交通均不如天府之便,不足以供川东北燃料之需。天府拥此丰富煤矿,首先整理旧有坑道,使梯形矿区,从柳厂至笋厂十五里间相连之坑道,逐一凿通,一面放水,一面采取梯形间未采之煤。现在,柳芦厂间已通,峰龙厂间亦通,所通者,仅芦枧厂间与龙笋厂间耳,现正施工,工程完毕,采煤量自可大增。又在笋沟低地正开凿新门洞,以建设新式坑道,人力、机器并用,从而建设电泵排水、电扇迎风、电机绞煤。现在拖路已铺钢轨。将来,拖筐拟改煤车,每年可省打风、扯水、拖路材料之大量耗费。窑内安全成本降低,包工方便,给工资不分煤炭,产量可以统一而无滥价之虞。营业方面改为直装川北蓬、射,于合川设上河总销处,扩充重庆办事处,增加分销处,以谋逐步发展。盖西山煤质系二叠纪之煤矿,煤质耐火,消耗较少,不但盐场熬盐以此为唯一燃料,即用为日常燃料,亦比其他煤质为优。努力经营,极有前途。

附内外连煤层比较表:

层别

煤名

厚度

煤质

开发

炼焦

挥发物

固定炭

灰份

硫份

外连

煤层

背连

0.25

13.1

56.1

29.7

42.1

小独连

0.40

次劣

15.2

39.9

23.8

双连子

1.40

次优

17.0

63.2

18.8

臭炭

0.40

16.2

59.2

23.8

29.1

大独连

1.00

次优

14.3

62.6

20.5

1.43

外石天平

0.40

14.9

57.4

24.6

1.67

内石天平

0.25

次优

14.9

33.2

29.0

1.55

内连

煤层

内连

4.20

最优

14.5

69.78

14.8

3.69

假沙连

0.40

17.5

38.7

19.0

10.32

备注

公尺

单位

百分计

(二)东山,此山亦由华蓥山发脉,经过秦家乡、大风垭而达龙王洞,至跳石河即埋入地平面下,长约百余里。惟在秦家乡以上炭层甚深,出河亦远,尚难经营。其地质年代在西山以后,系侏罗纪。其岩层纯属砂石,仅跳石一段略现石灰岩。其最上一百四十公尺以内之岩石为灰色砂岩。在此之下,砂岩较,作灰白色或淡青色,有时全为石英质。其间有煤层两层,在上者称为外连,在下者称为内连。外连厚度二公寸,内连厚度三公寸。内连炭质甚纯,较本县其他各山之煤为佳,川江轮船所需燃料多由此山供给。前清光绪三十年,英商立德乐组织华英公司与清廷所设之保富公司订立合同,承租开来,同时,建筑轻便铁路出狮子口江边。甫经测勘路线侵占农田,遂遭县人反对,据理力争。至宣统元年,始由川东道库拨银十五万三千九百两赎回矿权,另由江合公司备银七万两顶买厂房、机器、堆栈及铁路材料。于是,保富公司遂将收回之矿权完全交与江合公司从事开采。民元以来,川局虽动荡不宁,而该公司业务尚能逐渐进展。民国六七年,获利独厚,方拟修造铁路,竟被川东道署以追收道库垫款为名,将公司收归官办。迟至民国十一年,始行交还商办。然最近数年,政局迭变,业务益坏。至民国十七年,仍由江合公司旧股东收回办理,文光汉任董事长,唐建章任经理(详见“大事记”江合公司案)。经营惨淡历十年之久,始挽回危局。复请准大河沟新矿区开凿石牛沟新坑,为公司最大产煤宝库,使公司基础愈臻巩固。抗战时,修筑石牛沟至狮子口运煤铁路,大量运出焦煤供应兵工各厂,业务益隆。产量虽远逊天府之丰,然在嘉陵江流域,煤矿公司除天府外,他莫与争。总公司设重 庆行街,“九·”火灾后,迁林森路文华街。

(三)二岩,亦系华蓥山分支,经老岩头、西山坪,以至温塘峡。其地质年代与东山相同,完全由侏罗纪岩石组成。内含煤质两层,均不甚厚,无大规模探采之价值。惟炭层破口濒于嘉陵江,出河较便,减少运力。故开采各厂,似足操胜算。惟坑道已远,坑内所需工资亦巨,利益不见优厚。据建设局调查,每年可产炭一万五千吨。

(四)桶井御临河桶井御临河一带,山脉较为复杂,其岩层亦不单纯。有系二叠纪,岩层为石灰岩组成;有系侏罗纪,岩层为硬砂石组成。其所发现煤层,平槽、斜槽均有,惟不甚厚。其中最厚者不过三公寸。开采方法多属旧式,厂商复无大资本经营,且因离河过远,运输不便。采得之煤,惟供给附近各乡用户之需要耳。每年产量约五十万斤。

铁矿业  本县产铁区域,在东山风门垭以上一段,及铁山坪等处,常在煤层以上侏罗纪砂岩之中,采得平槽为厚度约一公寸。其种类为菱铁矿及赤铁矿两种,均含铁质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从来均系土法开采。至冶炼之法,皆属旧式,完全用木炭作燃料。十年前,木料价值甚贱,营此业者尚多。现因木料缺乏,价值昂贵,各山铁厂所铸之生铁,成本过高,不能获利,相继倒闭。惟东山风门垭有铁厂一处,资本尚丰,如能改用新法冶炼,燃料改良而用焦煤,获利必倍蓰矣。民二十六年,抗战军兴,国都迁川,各兵工厂相继偕来,需铁甚殷,一时,风门垭一带,铁厂应运而兴。自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各厂亦相继停歇。

硫磺  本县硫磺,发现于皮家山、秦家场一带。其矿质种类系硫化铁散夹在白色砂岩中,成颗粒状,大小不等。向为土人用小规模开采,每厂一二人至四五人不等。全邑厂数约四十余家。其冶炼方法系将采集矿石先置于瓦坛内,复就平地挖成一公寸余宽之小沟,两旁系用簿石砌成。沟内导入冷水,然后将坛倒置于沟上,四围满堆炭火。硫磺经此燃烧,即行融化,由坛流出,直注沟内,遇水凝结为小粒。再收集用铁锅熔化,使成整饼,即市上所售之硫磺也。惟此类矿产,销场向为官厅所限制,不能迳行买卖,而价值亦不得自由增缩,因有统销处,官磺局先为估定,余则归之官家。私人无丝毫利润也。兹据江合官磺局调查,每年产量约三十万斤。

石灰业  本县石灰矿遍地皆是,其中,最著名者为西山全山,及东山之跳石与夫桶井乡一带,几乎全山石层皆石灰石。现开采厂数约百家上下,其中小厂甚多,产出之石灰除供本地建筑之用外,尚可运往邻县销售。而西山各厂滨嘉陵江,船运尤便,几乎全销重庆。据最近调查,每年产量约二千七百万斤。

商业

本县密迩重庆大埠,需要、供给多与重庆发生联系,业商者多趋于是。本县又罕特殊商品,故县内乡镇市面,除经营日用必需之衣食品外,无可记载之商业。惟就货物集散而言,尚有水、旱码头略值一述。

水码头  (一)水土沱,镇濒嘉陵江,上接合川,下连重庆,后通华蓥山麓一带乡村。故上下游运来之米粮、盐糖,与由山运出之煤、铁、硫磺,以此为最大集散场,市面繁荣,为本县各乡镇之冠。(二)乐碛,镇濒长江,上接重庆,下连长寿,又邻近太洪江,对江即巴县东里诸乡镇。故由长寿、巴县运来之米粮,由重庆运来之盐糖,及由太洪江运出邻水之杂粮,以此为最大集散场。市面繁荣,为水土沱之亚。(三)唐家沱,亦濒长江,位铜锣峡口,离重庆水程仅三十华里。清季设百货厘金查验卡于此。民国成立后因之。厘金废征,而货物税、稽查所相继设置,船舶上下,必须停验。船客登岸零星消费,市面亦尚繁荣。

旱码头  (一)静观,镇居华蓥山下盆地,沟塍刻镂,原隰龙鳞,农产丰牣,民物殷阜,环拥各乡,交易有无,咸萃于斯,退各得所。故旱码头市面繁荣者,推此为最。(二)龙兴,地居仁、义两里山脉分壤之盆地。膏田水碓,村舍星罗,农产亦丰,形势与静观相似。故附近各乡,交易有无,以此为便,市面亦称繁盛。(三)石船,此乡位成、万官道上,在轮运、公路未通前,官、商过往,商务尚隆。近惟独有之耕牛市场,尚维持未衰。

本县境内商业,不过略如上述。前言县人业商者,多趋重庆,而重庆大商业属县人经营者,不在少数。举其著者,如清末尹主之经营之宜汉山货黄德宣经营之长江棉纱,皆称渝中巨贾。民国以来,如杨文光开办之聚兴诚银行,在蜀中金融界实导先河。又如抗战时期,戴自牧领导之金城银行,管辖西南、西北各分行,兼办酒精、毛绒、制盐、造纸、燃料、运输等副业,又与民生公司合作,次第开长江与海外航线,事业雄厚,在国中商业、银行中,亦属上选。又渝中销煤之最大公司如江合,其负责经营人文化成、唐白异;又重庆商会历届有名会长赵资生、杨廷五、李宣城经营巨大商业,皆县人也。故县境虽无大商业,而县人在渝中、蜀中、国中,尚有较大商家也。

 


/uploads/2024/08/30130316214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