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古迹志
古迹志
胜迹
方志之记胜迹,非徒供搜奇揽胜者凭吊俯仰,为风雅之助而已。实以使邦人士,观山川都邑、空屋祠墓、名贤轨躅之所寄。即一树一花,皆当贵重保护,其所裨益甚巨也。
北府城
《华阳国志》:“秦惠文王遣张仪城巴城江州。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宫,今北府城是也。后乃南城。”《后汉书》注:“江州故城在巴县西北。”
多功城
《通志》云:“在巴县西四十里,宋淳祐中筑。”今在县属鸳鸯乡。山石嶻嶪,因岩为城,左高三丈余,右丈余,周二百余步,东西二门。创建年月无考,唯西门石上镌“端明殿大学士、大中大夫、四川安抚制置大使朱禩孙建”。此则宋淳祐间筑无疑。或谓与合州钓鱼城同造,即保辜城也,然亦不可考。城中有翠云寺,寺有池,宽二丈,深一丈,清莹澈底,虽大旱不涸,锦鳞灿若浮金。一名天池寺。状元蒲国宝题寺古磬,有正德年号。钟,有万历年号。
废枳城
相传,今乐碛镇即战国时枳县地。《舆地纪胜》:“故枳城在巴县东北一百十五里。”今乐碛至渝,道里颇合。按,清末又有“枳杨府君碑”出土于是,则传说为可信矣。
东阳废郡
《舆地纪胜》:“在巴县西一百里。”《通志》:“齐建元元年,割巴县置东阳郡。”旧志:“后周时始废今名。”《舆地碑目》:“蜀广政十五年碑在东阳镇市心。”即此。陈子昂《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诗云:“东崖初解缆,南浦遂离群。出没同洲岛,沿洄异渚濆。风烟犹可望,歌笑浩难闻。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奔涛上漫漫,积浪下沄沄。倏忽犹疑及,差池复两分。离离间远树,蔼蔼没遥氛。孤狖啼寒月,哀鸿叫断云。仙舟不可见,遥思坐氤氲。”又《合州津口别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诗:“江潭共为客,洲浦独迷津。思积芳亭树,心断白眉人。同衾成楚越,别鸟类胡秦。林岸随天转,云峰逐望新。遥遥终不见,默默坐含颦。念别路三月,经游未一旬。孤舟多逸兴,谁共尔为邻?”
甘橘宫
《华阳国志》:“旧城在巴水北,有甘橘宫。”今宫址废,不可考。
蹇忠定赐第
明宣宗赐公京第,又赐第于其乡,阶用纳陛,瓦用琉璃。赐地在县属大石乡之凤居沱。赐堂额曰“一个臣”,赐门联曰:“祈天永命天官府;与国咸休国老家。”皆宣宗宸翰也。
状元刘洪章故宅
紫金山金龟岩下。明经兵燹,屋宇非旧,惟园林基址大致犹存。
荔枝园
《水经注》:“汉江州县有甘橘宫荔枝园,夏至则熟,二千石常设厨,命士大夫共会树下赏之。”今日无考,惟香国寺有荔枝、龙眼各一株。清龙为霖《荔枝谣》云:“海山仙人绝尘埃,长夏将熟南薰催。绛襦玉肤中单紫,风骨自是天上来。此种近虽推闽海,江州汉代岁争采。太守宴会久废置,空教盛事传千载(汉时,郡城南岸荔枝熟,太守会宴官绅)。我生始尝自广州,色香臭味转思涪。美人破颜何足怪,至今犹忆岭南游。归来林下伴诸子,嗜痂偏爱寻疮痏。闻说皈峰产尤物,山僧宝之如上瑞。自从春半树初芽,已约相过兴倍加。还愁饱食增内热,预嘱活火烹新茶。谁期恶鸟先人夺,硕果不留何望耶。我辈明年若访瞿昙家,莫待结实聊采华。”
花岩叠翠
在县属义里。山高三里许,石壁陡削,峭若列屏。年久风雨相薄,苔藓成文,凝视移时,宛然花团绣簇,若隐若见之间,不啻一幅云锦裳也。山半有白云寺。清厅训导宋煊《花岩叠翠》诗云:“远山如扆倚长空,雾霭烟霏翠黛融。宿雨晚凝春藓绿,夕阳晴射古苔红。淡浓似出天孙谱,锦绣难描造化功。安得携樽酬妙景,林峦深处赏花丛。”
明月衔江
《通志》:“在厅东六十五里。峡南为明月沱。沱之北岸有山,形如半月,高约四十丈,每当春夏之交,天气晴朗,红日西斜,晶光直射南岸沱水之中,反映北岸半月山石壁上,圆光闪烁,璀璨夺目,俨若赤日一轮。至晚,月光照耀亦然。”清巴县令王尔鉴《明月峡》诗云:“谁凿江壁石,孔窍圆通天。嵚崟嵌碧落,朗朗明月悬。嘘吸走风雨,吞吐穿云烟。云烟风雨息,清光生波澜。何须燃犀烛,怪物不敢潛。春风宕我舟,满载明月还。”清训导宋煊《明月衔江》诗云:“谁把山中石一拳,修成半月置江边。每当夕照金丸落,映得波心玉镜圆。蟾魄晦时形在壁,冰轮朗处影浮天。解将好景供清赏,肯借衔杯一泛船”。
桶井峡猿
在仁里,一名温塘峡。从桶井场行二里许至峡口。两岸攒锁,古木虬蟠。舟行溯流而入,瞥见硐猿挂树,倒映波心,百十成群,啼声处处。仰窥天际,仅一线可通。虚静澄澈,令人万虑俱寂。巴县令王尔鉴有《桶井温塘峡》诗云:“我爱山中趣,其趣在弥恶。不恶趣不佳,人尚可著脚。桶井行温塘,两山互相错。凝眸一惆怅,人马都无著。桃源溪水来,花片时隐约。乃觅渔父舟,一线入洞壑。森岸棕萧疏,回漩水喷薄。猿向云中挂,瀑从树杪落。双壁剪长天,陡峭聿谁削。迎面或路绝,转岸或天阔。冷然了凡虑,游神契冥寞。”尔鉴尚有诗,周开丰、张久镒、周绍缙、宋煊、黄善爔、姜会照均有诗,不备录。
华蓥雪霁
大华蓥,去旧城北二百六十里。山势巍峨,孤峭摩空。周围二百余里,实踞巴、合、岳、邻四邑之界。秋冬之交,积雪深厚,碎琼乱玉,寒光烛天。登临俯视,觉大千世界,悉在空明色相中,真渝山之雄镇也。小华蓥,去旧城北二百二十里,岭半有昙花、紫云两寺。清周开丰有《游华蓥山记》备述其胜。清宋煊诗云:“未睹华蓥雪后峰,好从新霁看山容。晨光都为瑶林灿,碎玉浑将古藓封。披氅漫吟新得句,寻梅叹觅旧行踪。一从踏遍峨嵋后,又把清芬涤此胸。”黄善爔诗云:“华蓥雪景冠渝东,积雪初晴迥不同。月地云阶樵子路,琼楼玉宇梵王宫。未全掩却松梢绿,随意烹来竹火红。占得高寒好风调,山阴乘兴莫匆匆。”清姜会照诗云:“银海光摇碎玉明,野梅花放晚山晴。新诗一卷吟驴背,好记华蓥雪后程。”周绍缙诗云:“霁雪浮林光,深山悦鸟音。行行访幽人,策杖山之岑。”
白岩石燕
在县属明月乡,峰峦突兀,绵亘二十余里。登高四顾,辽阔无际;远望岩石,白光烛天,常如积雪。每当北风飒飒,辄有无数石燕,飞翔天半,迄乎风静雨来,悉入地中,掘土可获,翅吻宛然如燕也。清宋煊、黄善爔均有诗。黄诗云:“方药曾传石燕飞,陈编虽载见来稀。试从岩畔窥灵迹,始悟顽中有化机。岂趁春风抛玉剪,似嫌零雨湿鸟衣。翩翩谁是瑶琼质?好向兰房梦里归。”
排花瀑布
属太洪乡,即排花洞泉也。由太洪江入大江。其左岸悬岩截壁,猿鸟成群,每当大江水涨,淹及岩头,舣舟过此,或写大字于石壁间。及水落,仰视写字处,俨碑镌碧落,令人有掷笔空际之想。因名之曰写字岩。石岩高插云霄,山腰多石穴,其泉汹涌喷薄,远近望之,如万花飞舞,一落千丈。游观者,皆拟之庐山瀑布云。清宋煊诗:“云岩百尺势高悬,一道流泉破晓烟。银汉落时光泻地,玉龙飞处影横天。怒涛陡向峰头立,雪练平将树杪连。何用更寻庐阜胜,匡庐指点列当前。”清黄善爔亦有诗。
文笔摩霄
在县属头塘。高三里,峰顶尖如毛锥,秀削峻峭,上插云霄。里人士恒以为脱颖之征。清黄善爔诗云:“踏遍蜀山万点尖,崚嶒尤逊此山铦。及峰漫拟囊锥削,濡翰还同兔颖纤。拔地倚天才有数,霏烟结雾妙能兼。艺林济济摛花管,佳兆应符白与淹。”清宋煊诗云:“矗矗文峰插半天,纤如脱颖大如椽。逢春更觉花生丽,带雨浑疑翰墨鲜。腕底有人增藻缋,毫端几度拂云烟。秋闱岁岁呈佳兆,好助缤纷五凤前。”
香国长春
在旧城十里皈峰山前,下临大江。寺中林木茂密,梵宇清幽,花黄竹翠,四时皆春,为览胜者必至之区。炎夏,都人竞携酒榼,雅集纳凉,吟诗联韵,传为盛事,为城西梵场第一。建自明万历年间,郡守陈邦器题“第一名山”四字。名流题咏,所在多有。清黄善爔诗云:“庄严宝刹枕江干,薜荔墙深绕石盘。屋后千嶂乔木茂,门前百顷水云宽。衔来燕子春常在,吹到铃花信未残。银牓旧题殊不误,精蓝原作众香看。”清王尔鉴诗云:“香国曾吟花雨香,依然古木间幽篁。舟行不及重游赏,空羡白云卧上方。”余不备载。
金沙火井
在旧城外金沙厢河岸沙坝上。秋冬水涸,泊舟者樁下二三尺许,辄有暖气上蒸。以火引之,弥复熏炽。居人以釜盛水置其上,移时即热。此殆自贡煮盐火井之类耶。
谨案,自花岩叠翠至此为旧志所载之渝北十景,以其名成例约,故仍旧贯。实则八景十景,类多强事湊合。向之言名胜,实有此通病也。
塔坪寺铁塔
在县属太平乡。宋绍兴中建,乾、道庚申重修,有塔七层,高十丈有奇。明万历十五年重修,镌碑二。清道光中,教匪之乱,寺毁于火,住持普湛肆力修复,拾诸寨兵遗欃枪,铸铁塔七级,高丈余。邑人戴亮吉《铁塔歌》云:“天下之塔多寺制,所闻所见吾能详。神妙垒积牛粪秽,清净幽泄旃檀香。琉璃灿烂光教奇,水晶明耀来龙王。或髭或发或牙齿,或银或玉或金相。夜役鬼神碎七宝,阿育造作施诸方。如是云云书记载,尽信未必非荒唐。百闻何如征一见,木石砖制皆寻常。若论塔势高且阔,六和杰构鸣钱塘。宏规谁可堪并驾?此寺塔亦雄金阊。取材殊料全用铁,创见矜获太平乡。卫公铁塔见画史,其名传藉僧繇张。塔之形状无可考,此则七级寻丈强,下级镌叙塔缘起,余级佛塑金辉煌。花纹周匝名绘画,生砂活翠浮红芳。比诸太庙荐郜鼎,珍逾玉带留禅房。造自道光廿五载,迄今已历百年霜。先是教匪祸川楚,此庙惨被焚烧殃。环庙诸寨民自保,乱平不少遗欃枪。住持普湛勤修复,楼阁重见华岩藏。应是拾残诸寨铁,铸塔超度生灵亡。救人命胜造浮屠,浮屠自是征慈祥。方今寰宇苦战伐,钩心军械争改良,安得搜尽九州铁,不铸金人造浮屠,长使兵气消为日月光。”
南字岩
在水土沱清溪口沿江上游半里许,有岩高十余丈。峭削危立,人迹罕到。不知若干年前,突于半壁石崩处,现一“南”字,大三尺余,颜色黑亮。岂释迦佛欲宏扬教化,救度末法众生,常念南无阿弥陀佛耶?
仙人骑龙
水土镇后大梁坡岭跌处,有一巨人右脚掌迹。直对隔半里许沟上马鞍石,又现一左足掌迹。隐约右边石跌处,有一右手下按迹。更直对半里许,沟上九龙山过峡石头处,现一右脚掌迹。三处俱有三尺长左右,惟马鞍石脚跟独深圆。相传,仙人莲步骑九龙。
瓦店子
张关乡滥坝子,距场里许。相传元季张坤氏在此处落草,府庄即瓦店子。
人二岩
距麻柳乡五里许,有一岩,其形如二人,故名。里人杨善堂诗:“为访名山到此游,相传古迹至今留。或云人儿名其体,或云人耳号其头。二说均非能有据,讹以传讹千万秋。但就其形私拟议,未若人二景偏幽。石自何年相匹立,遥遥望去如人迹。不畏风霜不畏雨,不着衣衫不着履。同心并峙几经年,好胜相盟性不顽。撑持天地难磨灭,阅尽古今无亏歉。石如能语世间人,我亦拜兄期不亵。”
石马一对
在石马河,原有题诗,字迹尤可辨识:“生成石马在渝州,前人留下几千秋。黄风吹起无毛动,细雨纷纷汗长流。嫩草沾唇难入口,任君鞭打不回头。有力牧童牵不起,天地为栏夜不收。”
河犀洞
距土主乡八里,两山蓬谷高耸,瀑布流泉,四时不竭。洞内石笋倒悬,状如菱角。幽鸟相逐,水声如鸣金石,长时不绝。
纱帽顶
在石家乡,东山金剑山前,形如纱帽,故名。
磊磊坵
在石家乡,金剑山下,嘉陵桥边。刘氏大田一坵中,有泥磊高约丈余,围约一丈,形如笋状,故名。该磊芭茅,向例禁止铲割,如有误犯,合川必遭回禄之殃。乡人认为系合川风水,以致勿敢侵犯。
老女坝
相传,明季蜀王选秀,已定聘未行而王薨。女矢志至老不嫁,故名。然其姓字殊不可考。在兴隆乡。
古佛岩
在兴隆乡龙会山南向。岩畔凿佛像大小十余,半剥落,无碑记可考。
状元屋基
在石坝乡亲睦团内,即现王维周所在。基址尚有朝门一座,其联云:“龙门培五柳;乌府植三槐。”
金 石
金石之文,大者足证经文之字,补史之遗,且可以观古代之工艺,存直接之史料,并以为征文考献之助。故兹编勿论存佚,俱加著录,并仿洪氏隶释之例,录全文焉。
晋
枳杨府君碑
晋故巴郡察孝骑都尉枳杨府君之神道。
君讳阳,字世明,涪陵太守之曾孙。隆安三年,岁在己亥十月十一日立。
碑在巴县远郊,地近木洞。清时,姚兵备官川东道,潜携石去。此旧拓之仅存者。同治朝,吴越金石家已著录,但摹本耳。枳杨非连文。甲戌冬中,避地渝中记。 赵熙。
此碑立于隆安三年己亥。隆安为东晋安帝年号,距今约一千六百余载。按《晋书·职官志》:“武帝以宗室、外戚为奉车、驸马、骑三都尉而奉朝请焉。”碑上枳杨府君官衔为察孝骑都尉,未知是否宗室、外戚。“骑都尉”上冠“察孝”二字,或如古察战、察警等官,表示职掌之类。枳杨府君,枳示籍贯。乐碛,春秋时枳国。杨是姓氏,府君当系其子为之立石。《考阁帖》高宗称汉王为汉王元祥,滕王为滕王元婴,以国呼诸父,即此义例。此碑字体在隶楷之间。吾叔问外舅,尝谓楷法仿于晋末,为隶变体,至隋益盛,而波磔终不逮古,以体异而法不异也。洎唐摹晋迹,赝本流传。论作俑之罪,厥为怀瓘。宋取入石,益以驰逐。本碑字体,确属晋末笔迹真面。康南海《广艺舟双楫》评:“其体出谷朗,丰茂浑重,列为妙品。洵稀世之珍也。” 戴正诚记。
此碑在吾乐碛鹿背溪,晚清出土。吾家椎拓甚多,今仅存此一页。原碑被川东道宪姚彦侍载去,颜其室曰“宝晋斋”者以此。姚罢官侨居吴阊。殁后,其家收藏为两江总督端午桥囊括而去,此碑当亦在内。端殁后,不知碑又流落何所也。 正诚又记。
按:据戴跋,则此碑原在乐碛鹿背溪,确不可易。赵跋谓在巴县远郊木洞附近者,盖得诸传闻,不足信也。木洞距鹿背溪亦不远。
宋
冯时行迎春石题名
“乐碛大江中有石洲,烟水摇荡,云山杳霭,全似江南道士矶,可以泛舟流觞,修山阴故事。绍兴十八年,戊辰三月十二日,冯时行当可、王荩臣典善、刘锷仲廉、冉居中和甫、蒙尧云望之、于道行士达同游。”
此冯时行与王荩臣等在乐碛大江中禊集题名。据王应熊撰《时行传》,称为恭州之南乐碛人。而《重庆府志》载,时行为璧山人,或因别号缙云而误。与王荩臣等于石吟修山阴故事,自是家居同雅侣文宴之常。若因别号缙云即认为璧山人,然浙江有缙云县,何不可认为浙人乎?应熊谙熟典故,必有考据。紫阳籍贯皖、闽,人争讼不休,为通人所笑。据题名,断为乐碛人,当非落皖、闽人窠臼,自然其乡望也。
明
王非熊迎春石题
“此石在吾家篱落下二百五十余年,岁时上冢,每修缙云故事。客岁谢政,泝江看道士矶,始证冯公之语。然轻帆一拂,何如此地盘桓,遂我鸿性。 崇祯丁丑清明日,王非熊题。”
史称,非熊熟谙典故而性刚狠。巴曼子墓在熊涵园中,熊毁之。按,应熊乐碛人,巴曼子墓在渝城莲花池。涵园当系熊显贵后之新筑,故能倚势毁灭古迹。熊题称:“此石在吾家篱落下二百五十余年”,想见旧家世族,其乡居宅第,亦高峻爽垲,可俯瞰江石。今乐碛镇对江剑峰山下,有非熊墓,通称王大学士坟。 戴正诚记。
乐碛江中石洲有二:一名上迎春石,一名下迎春石。冯、王两题俱在上迎春石。下迎春石题字亦多,但漫漶不可卒读,犹有隆庆年号可认。足证明代此乡人士尚不乏风雅之流。每年夏涨,两石洲即没江中,必水落始出。萨凡奇水闸计划若成功,石洲名迹将永沉江底。安得神禹之鞭,驱置博物院乎? 戴正诚再记。
杨荣少师兼吏部尚书、赠太师谥忠定蹇公神道碑
文附录《人物志·蹇义》本传。按,碑为丈二尺峡石,文字俱漫漶不可识。唯碑有铭词“蜀山苍苍,江流洋洋。公所存者,山川之光”。尚差可辨认。
蹇夫人刘氏诰命碑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夫妇为人伦之首,故朝廷推恩臣庶,必及其家室者,所以重大伦,岂以妇女而有间哉!少师兼吏部尚书蹇义,于其夫人刘氏,静厚有德,内助克贤。曩在先朝,荣被恩命。朕既进义之官尚书,刘氏以从夫之贵,特赠为一品夫人,锡之诰命,永贲冥漠。 洪熙元年正月十一日。”
按,此诰命刊于蹇忠定公墓侧,另有碑亭护。今已脱落多字矣。
蒋云汉翰林院侍读江东之墓表
文附录《江朝宗墓》后。
安邦官济桥碑记
文附录《桥梁·官济桥》后。
杨慎西坪给事中安邦墓铭
文附录《安邦墓》后。
五云洞碑
按,碑在大石乡五云洞,字俱漶灭,唯额题“洞古雲深,千岩竞秀”及“万历乙巳仲春”等字,差可辨识耳。
王应熊桶井观音寺碑记
文附录《寺庙·桶井观音寺碑》后。
王应熊题冯时行等题名石
文见前《迎春石题》,此不再重。
嘉义大夫南京户部左侍郎嵎同倪公墓志铭
此铭碑石已佚。旧志录其文时,已缺其后幅,故不知撰人姓氏。
文附录《人物志·倪斯蕙》本传。
清
齐秉礼建修文武夫子宫殿碑记
文附录《寺庙·高峰寺宫殿碑》后。
孙蒲封建修高峰寺后殿碑记
文附录《寺庙·高峰寺后殿碑》后。
王尔鉴云台寺僧通惺捐租施棺碑记
余每有事于华蓥,道路经紫霞山云台寺,辄信宿焉。寺僧通惺率其徒,跽而请曰:“僧奉佛法,行慈悲,教航之慈也,以渡;灯之明也,以照,俾世无苦海,无暗途。窃有志于斯,雖博济为难,而随分可举。环云台皆山也,岩栖穴处者,盛世不无;贫窭丰年,亦有饿夫,天地之恨也。生无食,死无木者,暴骸为惨。僧自卓锡兹寺,旧租若干石。比来雨旸时若,年谷顺成。僧以浣衲啮菜,俭存之资,复置田租若干石,供寺众袈衣斋饭外,岁有余粒,愿捐市斗谷若干石,买木给贫死无棺者,岁以为常,用衒佛慈。意恐日久,弟子弛法,奸人剥利,渐泯初念,难永后图,乞赐一言,勒石以昭示来兹。”余慨然曰:“此司民牧者之责也。僧乃以西来意,行之乎王政,首茕独岐,泽渥枯骨。《礼》有‘掩骼埋胔’之文,汉有广汉射声之惠,厥风古矣。渝城绅商,捐建体仁、敦义二堂,施棺掩尸,风犹近古,而外此无闻焉。每叹牧民者丰衣而食精,而器玩纵,而饮宴博剧,有老弱填沟壑绝不一念及,奢以淫志,不暇为也;有俭衣而食啬,而出纳肥,而囊橐为子孙田舍计,计算锱铢无遗策,虽目赌填沟壑露骸骨者,漠不动念,吝以坚心,不肯为也。其在乡里,豪富病奢病吝,不识姻睦任恤之大义者,又何可胜数哉?”噫,僧可以风矣!爰为之记,并系以歌,其辞曰:“云台古寺环山谷,山谷僻壤多茕独。生枵腹,死缺木,乌鸦啄肠虎噬肉。旧鬼烦冤新鬼哭,聿谁听之额弗蹙。有僧有僧捐租谷。谷易木,死无暴,海有慈航岸有烛,慰厥子孙佐司牧。僧乎僧乎,真佛子,造真福,婆子丹岩可企足。”
徐准狮子寨记
文附录《狮子寨》内。
陈櫲天全寨碑记
文附录《天全寨》内。
李为栋悟音石洞碑
文附录《宝盖寺》内。
刘中乙太平桥碑记
文附录《太平桥》后。
翟凤翱建修嘉陵书院碑记
文附录《嘉陵书院》后。
高学濂创修江北城碑记
文附录《江北城垣》后
福润田创修江北城碑记
文附录《江北城垣》后。
福润田培修学宫记
文附录《学宫》后。
黄云衢建修文昌宫碑记
文附录《文昌宫》内
周立模创修鹿鸣义学碑记
江北鱼嘴镇,厅东一繁会所也。其地山明水秀,故子弟多雅秀而文。弦诵之声,所在皆是。予曩者曾履其地,与其乡之乐善诸君子游,颇称莫逆。庚寅冬,承乡人聘,主讲鹿鸣义学。比到馆,见其上栋下宇,宏模壮观,与卧龙、伏狮诸胜相鼎峙。负笈来游者踵相接,彬彬皆礼乐士,因知其所以致此者,非偶然也。越翌日,明经杨文升之父杨蔚然者,以兴建义学碑记嘱予,且录其节略以示予,曰:“义学始于道光五年乙酉冬月,奉大宪札谕,广设乡学,以宏教育,于以仰副圣天子化民成俗之意,务使海隅徼塞,莫不家诵户弦,则风俗自淳。身等即于是年,会集里中绅耆及一甲粮户等,量力捐输,共成厥美。一时,闻者欣喜,趋事维殷。于是,或捐学基,或捐蔬菜以为学费,未逾两月,而学田学俸悉皆裕如。六年春,于黄姓所捐地基内,有瓦房五间买作学舍。复增大其制,缭以墙垣,加之黝垩。于是乎,堂构一新,颜之曰‘鹿鸣义学’。盖欲为科第先声,有取乎宾兴之义焉耳。七年,复增建下舍,其崇宏壮丽,视上舍有加焉。又置蒙馆于义学之东南隅,俾竹马鸠车之辈,亦得习于礼教。凡吾之经营于兹事者,盖六阅寒暑也。敢烦大笔,一记其巅末焉。”予曰:“如君所录,原委了如指掌,义学已有记矣,夫何赘!”既而思之,曰:“乡学固为科名嚆矢,然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德行,本也;文艺,末也。本之不立,文将焉附?苟大节有亏,微论名之不显。即令飞黄腾踏,早揭巍科,是亦名教罪人,而不为乡党所齿,可胜惜哉!圣天子崇儒重道,曲成不遗之志,意在此不在彼。后之来学者,当体此意,毋蹈虚声。教子弟者,尤当知所先也。”杨君曰:“唯!唯!”爰点完其文而为之记。杨君又于义学之左偏土坡公地内,作为义塚,与义学基址相附丽,因缕及之。至于捐赀姓氏,学中规额,与夫每岁入出之数,例得附载,识于碑阴。是为记。
吕载阳重修五云洞碑
五云洞,古刹也,创自唐,兴于宋,盛于明。其载石刊斑可考,系大宋处士田子英修行得道之处也。前有玉皇宝台,下有洞,洞深无际。后有陡壁石岩,岩下有字,残缺叵测。其间有五石如云,因名五云寺。又有石床等,胜迹宛在,诚仙境也。第自唐、宋、元、明迄我朝,千有余载,庙貌倾颓,兼无常莱,是以难安僧食,焚献莫继。兹有檀越善士汪君飞渭东,捐纹银三十两。于是,十方善信,咸倾囊相助。不日而庙宇巍峨,神相亦显森严。将古刹一新,有众善者,自获众福矣。爰勒诸贞珉,以志不朽云。
童德璋童母杨老孺人与子玉璋合葬墓志
山川清淑气,笃生是懿德。贞静具幽闲,休风化南国。为陶为欧,母仪不忒,居然可法可则。敬戒克遵,称内助贤,虽钟礼郝法,亦难专美于前。抚字郎君,不分后先。克从子,直家人,谁不称母是慈贤。宜乎,慈孝风传,人言皆无间。然家日盛,田云连;子孙众,福禄绵。相亲还相爱,同居数十年。谋深虑远守以愚,机事机心属莫须。不苟言兮不苟笑,真巾帼丈夫,匪当时熠耀。名称没世兮,垂裕后昆,祥光远而千秋必照。
龄少壮,姿颖悟,本小心,恢大度。五载离乡,经营商务。握奇斗赢,风声早树。不惜藐躬尽瘁,驰驱远路。方期贸易成家,江东独步。忽一旦羽化登仙,莫回气数。使人惨读贾生《鵩鸟赋》。呜呼已矣!颜渊逝,名长留。望崇封兮,人思故;佇看哭过者,竞题墓。
学部员外郎潘清荫诰封碑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邦重明伦之典,任奇才,贤朝隆,教胄之常。职司襄赞,尔学部员外郎,加四级潘清荫,学有源流,品堪模范。蓬山摛藻,报国实赖文章;璧水传经,训士惟先礼乐。兹以覃恩,授尔为中宪大夫,锡之诰命。於戏!隆敷庆赍,宠增庠序之光;晋锡徽章,懋著官常之绩。”
制曰:“勤宣声绩,聿征服采之才;茂著规型,式奖同心之微。尔学部员外郎加四级潘清荫之妻张氏、洪氏,夙谙内则,作配名门。训典娴明,允协珩璜之度;礼仪珉备,克彰蘋藻之风。兹以覃恩,赠尔为恭人。於戏!荷天宠以流芳,鱼轩焕采;被国恩而锡誉,象服增荣。”
江氏墓碑序
始祖江万祥公,字子秀,因避元乱,改名祥,字秀翁。宋赠太师江烨之第四子,赠太傅益国公谥文忠江万里之季弟也。原住江西瑞州高安县纳金堡。由乙榜官重庆参军。遵兄命,奉母童太夫人入蜀。宋亡,与母偕隐于渝北亭溪镇大石板。公之任时,文忠公谓之曰:“为宋大臣,当与国为存亡;汝当奉母入蜀,以终其养。”元克饶州,文忠公止水殉国,公遂与母偕隐。童太夫人殁,葬亭溪镇王家山,壬山丙向。公性至孝,庐墓终身。殁葬童太夫人墓后,仍壬山丙向。公庐墓时,夜常绕墓数匝,步至墓后,嘉陵江水声,倏尔不闻。谈风水者,名为移步换形。公葬此后,子孙繁衍,科甲蝉联,号称望族。人皆以此为我江氏发祥之地,世称王坟。元配童氏,字妙性,高安县童之沂公之季女。继王氏,字妙静,亦生长名门,合葬亭溪镇高现台,一名韩园,世称韩坟。王坟,明清两代均有禁碑,并免有粮。
重修仁睦滩万寿桥并观音殿文武二圣各神庙宇碑序
“渝城之北六十里许义里,有滩曰仁睦,山谿之险,来往之要津也。前自乾隆三十九年,乡前辈赵、周、陈、王四公,领袖募捐,创修拱桥五洞,平桥二洞,高阔计丈五六,名曰万寿。迄今九十九年于兹矣。
同治十二年夏六月,沛然雨集,忽焉水泛。浪卷波翻,全桥悉皆倾圮。斯滩之经历也,上通邻、竹、绥、顺府县,远及西秦;下达重、夔。凡仕宦、商贾及行旅等,往来必经之大道也。自此数月,征迈临境,既有阻驾难越之忧,亦多望洋兴叹之感。有心人时悯恻,焉奈此桥工程浩大。力弱者不胜其任,胆怯者畏其难成,是以恐惶不能力举。幸有赵君雨三,系前修桥首领赵公后嗣也,经过阅此,慨然有志恢复前烈。因与徐君地主推之酌议,愿自捐银□外,募数百金预为支给,以作修造始基。徐君然之。爰集滩北地主王东海、李光国,协同商议。既各捐金赀,复出簿募化。于十三年十一月初,择吉经始动工。鸠工百余,建修拱桥五洞,其形势则崇之使高,扩之使宽,较前更极美善焉。越至光绪元年三月,工始竣,而仍沿用额曰万寿桥者,殆期与天地同悠久耳。总计用金一千四百余两。桥头旧有观音殿、文武二圣、各神庙宇三间,俱被水淹没,神像悉皆扫毁。因保木有余,亦鸠工修造,神像俱皆装塑,焕然为之一新焉。外计用金□百余两。是既以安妥神圣,兼以利济行人,诚一举而两得矣。是役也,非赵君好善乐施,不能图始;非徐君劳心用力,难以成终。以此,知二君之种德福无量。有志者,事竟成也。至于经修、募化诸君,亦莫不与有劳焉。功完,嘱予为记。予因备知斯役之艰辛苦乐,为叙以表众善,垂诸久远也。遂沐手而为之记。
本邑文生彭希贤时年八十题。 地主、后学徐推之沐手敬书。
龙飞光绪三年岁次丁丑季夏月下旬。
距万寿桥下流约三十丈许,东西两岸各有一碑。其间记序,字迹均已残破风化,惟西岸一碑仅存字迹如下:“皇明弘治十年丁巳岁,椒觞饯岁月望日上吉。督造僧人祖明协舍财精修。杰翁□竖立。”
塔坪寺铁塔
(已见《胜迹》,当入《金石》。)
在太平乡塔坪寺大殿中。全身铁铸,制作奇古。邑人戴亮吉有歌云:“天下之塔多奇制,所闻所见吾能详。神庙垒积牛粪秽,清静幽泄旃檀香。琉璃灿烂光教奇,水晶明耀来龙王。或髭或发或牙齿,或银或玉或金相。夜役鬼神碎七宝,阿育造作施诸方。如是云云书记载,尽信未必非荒唐。百闻何如征一见,木石砖制皆寻常。若论塔势高且阔,六和杰构鸣钱塘。宏观谁可堪比驾?此寺塔亦雄金阊。取材殊料全用铁,创见矜获太平乡。卫公铁塔见画史,其名传藉僧繇张。塔之形状无可考,此则七级寻丈强。下级镌叙塔缘起,余级佛塑金辉煌。花纹周匝名绘画,生砂活翠浮红芳。比诸太庙荐郜鼎,珍逾玉带留僧房。造自道光廿五载,迄今已历百年霜。先是教匪祸川楚,此庙惨被焚烧殃。环庙诸寨民自保,乱平不少遗欃枪。住持普湛勤修复,楼阁重见华岩藏。应是拾残诸寨铁,铸塔超度生灵亡。救人命胜造浮屠,浮屠自是征慈祥。方今寰宇苦战伐,钩心军械争精良。安得搜尽九州铁,不铸金人铸浮屠,长使兵气消为日月光。”
祖师观祖师铁像
在乐碛镇祖师观。全身铁铸坐像,高二丈三尺,体干雄伟,须眉威严。乡人奉祀维虔,颇显灵验。祖师观改作县立中心小学校后,移奠土门垭迎祥观,重为装金。
隆福寺铜钟
在乐碛镇隆福寺大殿下。明成化九年,铜梁信士百余人合献乐碛罗汉院,字迹尚显。寺在成化时名罗汉院,万历时改名隆福寺。俗呼飞来钟,殆未识钟上字也。
放生河摩崖
在复兴至静观道中。“放生河”三字深镌河上石壁,字大径尺,类家庙体。邑人戴正诚于抗战时过此有感,赋诗云:“碧涧带长林,到此忽幽静。藻荇疑侵路,树梢漏日影。昔人此放生,谁肯置笭箵。鱼应聚族大,呼出施煎饼。庄惠游濠梁,知鱼有乐境。未若此间鱼,乐不知捕警。鱼乃有桃源,人徒存幻景。石上擘窠字,观罢发深省。”
西平关摩壁
在乐碛晚苍沟皂荚山上。字大尺余,体类经石峪隶书。末行年代、书人,字迹漫漶难考。
千佛石堆
在乐碛镇隆福寺天井坝中。明万历年间置,每石上塑一佛,砌成堡垒。今已毁圮过半矣。
明代路旁佛像石碑
一在仁睦滩大桥附近,隆庆五年辛未立;一在乐碛镇高家桥头,万历四十六年戊午立。他处或尚有之。此殆当时风气,祈福人所为耶。
醴泉铭
在复兴乡逊敏书院正屋后右边石壁,迸出泉水三道,承以石缸取吸。邑拔贡黄润生撰铭,镌石上“醴泉”二字,篆书;铭词楷书。铭曰:“云海之液,珠跳玉雪。毓秀石根,天弗轻泄。迸然三泉,汪然翰墨。君子鉴兹芳洁。”
三龛石幢记
在乐碛镇九保,石坝乡人建。三龛,供释迦、观音、川主,龛前竖一石幢。邑孝廉陈秉文作记刊于四周。文云:(原书稿至此已寂。点校者注)